¥ 53.27 6.7折 ¥ 79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潘伯鹰 著,谭徐锋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49374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27947911
上书时间2024-11-24
本书分为两部分。
*部分为《中国书法简论》,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潘伯鹰写的关于练习书法的技巧,指导书法学习者如何入门,并罗列了学习书法的参考书,下卷为书法欣赏,作者对隶书及二王、颜柳等名家进行了点评。潘伯鹰的行草书浏丽健劲、潇散超然,得《十七帖》及孙过庭《书谱》之法,可以说颇有二王风致;但其正书大楷则显露出了他关于碑帖并行的书学主张,擘窠大字偶有露锋者,仍显古拙质朴,雄浑有北碑风貌。潘伯鹰一直强调学书既要勤练而非勤言,更强调书法要求“字外精神”。他的书学主张集中反映在这部简论,被好书、识书者奉为圭臬。
第二部分为附录,收入近20篇作者论述书法的短文,包括《书法常识》《说习字之益》《二沈书画展引》《个簃书画展览引》《古书画的真伪问题——略论历代书画展出品》《观历代书画展所感》《题方介堪先生印蜕》《观书画记》《名迹经眼续记》《书法小故事》《》《印与印泥》《孙过庭及其书谱》《文献资料的收藏》《漫谈清代的隶书》《应从五字执笔法入门》《悬腕与导送》《如何临习?》《“我应该学哪一家?”》《书墙的杨风子》《北宋书派的新旧观》《李建中及其土母帖》《涨墨》《博与约》《书家与善书者》《兰亭趣味》《笔法•创新与好奇》《描字•补笔等等》《吴昌硕的书法》《丛帖琐谈》《说笔墨交融》《说不似之似》《再谈笔与书法的关系》。
另外收入历代书法近200帧,以便图文并茂,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书法的奇妙之处。
潘伯鹰(1905-1966),安徽怀宁人。原名式,字伯鹰,以字行,号凫公、有发翁,别署孤云。早年时从吴闿生学习经史文词。风神潇洒,崇尚雅洁。潘伯鹰比沈尹默小16岁,但二人关系很好,书法皆宗二王。潘伯鹰后来专攻褚字,较沈尹默更为洒脱,劲健处也在沈尹默之上。新中国成立后,沈、潘二先生曾各写楷书字帖,以作中小学生的临摹范本。当今的上海书坛,仍可明显看到二位先生的影响在。著有《中国书法简论》《玄隐庐诗》等。
谭徐锋,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谭徐锋工作室负责人,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晚清民国政治史、文化史与知识分子史。与杨天石先生合编《辛亥革命的影像记忆》,整理有《蒋百里全集》《蒋廷黻近代史合集》《潘伯鹰全集》等,在《中国书法》《清华大学学报》等发表文章数十篇。
本书分为两部分。
*部分为《中国书法简论》,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潘伯鹰写的关于练习书法的技巧,指导书法学习者如何入门,并罗列了学习书法的参考书,下卷为书法欣赏,作者对隶书及二王、颜柳等名家进行了点评。潘伯鹰的行草书浏丽健劲、潇散超然,得《十七帖》及孙过庭《书谱》之法,可以说颇有二王风致;但其正书大楷则显露出了他关于碑帖并行的书学主张,擘窠大字偶有露锋者,仍显古拙质朴,雄浑有北碑风貌。潘伯鹰一直强调学书既要勤练而非勤言,更强调书法要求“字外精神”。他的书学主张集中反映在这部简论,被好书、识书者奉为圭臬。
第二部分为附录,收入近20篇作者论述书法的短文,包括《书法常识》《说习字之益》《二沈书画展引》《个簃书画展览引》《古书画的真伪问题——略论历代书画展出品》《观历代书画展所感》《题方介堪先生印蜕》《观书画记》《名迹经眼续记》《书法小故事》《》《印与印泥》《孙过庭及其书谱》《文献资料的收藏》《漫谈清代的隶书》《应从五字执笔法入门》《悬腕与导送》《如何临习?》《“我应该学哪一家?”》《书墙的杨风子》《北宋书派的新旧观》《李建中及其土母帖》《涨墨》《博与约》《书家与善书者》《兰亭趣味》《笔法•创新与好奇》《描字•补笔等等》《吴昌硕的书法》《丛帖琐谈》《说笔墨交融》《说不似之似》《再谈笔与书法的关系》。
另外收入历代书法近200帧,以便图文并茂,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书法的奇妙之处。
潘伯鹰(1905-1966),安徽怀宁人。原名式,字伯鹰,以字行,号凫公、有发翁,别署孤云。早年时从吴闿生学习经史文词。风神潇洒,崇尚雅洁。潘伯鹰比沈尹默小16岁,但二人关系很好,书法皆宗二王。潘伯鹰后来专攻褚字,较沈尹默更为洒脱,劲健处也在沈尹默之上。新中国成立后,沈、潘二先生曾各写楷书字帖,以作中小学生的临摹范本。当今的上海书坛,仍可明显看到二位先生的影响在。著有《中国书法简论》《玄隐庐诗》等。
谭徐锋,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谭徐锋工作室负责人,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晚清民国政治史、文化史与知识分子史。与杨天石先生合编《辛亥革命的影像记忆》,整理有《蒋百里全集》《蒋廷黻近代史合集》《潘伯鹰全集》等,在《中国书法》《清华大学学报》等发表文章数十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