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研究(第四卷)刑理I(出版项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刑法研究(第四卷)刑理I(出版项目)

87.1 5.5折 158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兴良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91277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58元

货号29254916

上书时间2024-11-07

安岳县墨韵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本书稿是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的论文集《刑法研究》的第四卷,主要内容是陈兴良教授所发表的刑法理论方面的论文,主要涉及刑法教义学、刑法哲学、刑法知识论等三个方面的主题,所选论文按照相关专题进行分类和排序,时间跨度较大,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所选论文所反映的不光是陈兴良教授个人在刑法相关专题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研究心得,还有我国刑法研究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所以,该文集的出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陈兴良,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哲学、刑法教义学、判例刑法学。学术成果: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陈兴良刑法学”共计31卷;合著8部;合译3部;主编著作57部;主编《刑事法评论》40卷;主编《刑事法判解》23卷。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 



目录

第二编 刑法理论 
一、刑法哲学 2 
论刑法哲学的价值内容和范畴体系 3 
刑法哲学研究论纲 15 罪刑关系论 26 
部门法理学之提倡 45 
部门法学哲理化及其刑法思考 48 
刑法法理的三重境界 54 
法治国的刑法文化 77 
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对刑法正当性的追问 91 
论意志自由及其刑法意义 105 
论人身危险性及其刑法意义 119 
论生产力标准及其刑法意义 132 
二、刑法教义学 142 
刑法教义学方法论 143 
刑法教义学的发展脉络——纪念1997年刑法颁布二十周年 191 
注释刑法学经由刑法哲学抵达教义刑法学 218 
刑法知识的教义学化 245 
刑法教义学的逻辑方法:形式逻辑与实体逻辑 252 
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的关系:从李斯特鸿沟到罗克辛贯通——中国语境下的展开 267 
立法论的思考与司法论的思考——刑法方法论之一 314 
体系性思考与问题性思考——刑法方法论之二 324 
类型性的思考与个别性的思考——刑法方法论之三 330 
三、刑法知识论 338 
刑法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339 
20世纪90年代刑法学的理论走向 351 
挑战与机遇:面对市场经济的刑法学研究 363 
中国刑法学研究40年(1978—2018年) 380 
刑法理论的前景展望 402 
刑法理论的世纪展望 407 
法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考察——尤其以刑法学为视角 411 
转型与变革:刑法学的一种知识论的考察 440



内容摘要

本本书稿是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的论文集《刑法研究》的第四卷,主要内容是陈兴良教授所发表的刑法理论方面的论文,主要涉及刑法教义学、刑法哲学、刑法知识论等三个方面的主题,所选论文按照相关专题进行分类和排序,时间跨度较大,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所选论文所反映的不光是陈兴良教授个人在刑法相关专题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研究心得,还有我国刑法研究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所以,该文集的出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主编推荐

作者简介: 
陈兴良,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哲学、刑法教义学、判例刑法学。学术成果: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陈兴良刑法学”共计31卷;合著8部;合译3部;主编著作57部;主编《刑事法评论》40卷;主编《刑事法判解》23卷。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 



精彩内容

《刑法研究》序言
《刑法研究》文集是我于201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陈兴良刑法学”系列丛书的续编。《刑法研究》文集分为13卷,全部收录了我从1984年到2020年跨度长达36年期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和其他作品。可以说,《刑法研究》是我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
我的论文发表始于1984年,其中篇论文是发表在《法学杂志》1984年第1期的《论我国刑法中的间接正犯》。此后,写作成为我的科研活动的主要途径,论文成为我的学术成果的基本载体。在我出版的专著中,只有个别专著是从一开始就确定按照专著的形式进行写作的,其他专著都脱胎于论文。换言之,在进行论文写作的时候,并没有创作专著的计划。只是在论文累积到一定程度,才按照专著的格式和体例进行创作。从初发表5000字左右较短的论文,到后来发表数万字较长的论文;从开始发表学术论文,到后来发表随笔等其他类型的作品,经历了一个逐渐的演变过程。每年发表论文的数量也从少到多,逐年增加。例如1984年只发表论文2篇,而2010年发表论文14篇,目前每年发表论文稳定在5篇左右。在长达35年写作生涯中,共计发表论文400余篇。此前,我分别出版了4部论文集,共计350余万字。这4部论文集就是:(1)《当代中国刑刑法研究(第四卷)Ⅱ法新理念》;(2)《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3)《当代中国刑法新境遇》;(4)《当代中国刑法新径路》。在这4部论文集中,《当代中国刑法新理念》收入1984年至1994年之间发表的论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收入1995年至1997年之间发表的论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当代中国刑法新境遇》收入1998年至2001年之间发表的论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当代中国刑法新径路》收入2002年至2005年之间发表的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以上4部论文集具有编年史的性质,将某个期间的论文全部编入文集,全方位地呈现了我的学术成果。从2005年至今(2019年)的论文则没有再编辑出版,而是出版了专题论文集、自选论文集和代表作论文集。例如《刑法理念导读》(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第2版)、《死刑备忘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罪刑法定主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走向哲学的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3版)、《走向规范的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2版)、《走向教义的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刑法学的编年史:我的法学研究之路》(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等。这次编辑的《刑法研究》是在接续前述4部论文集的基础上,将2006年至2020年之间我所发表的论文全部编入,共计13卷。鉴于从1984年到2020年的时间跨度,本次编辑的《刑法研究》,按照刑法学体系的内在逻辑,对各个时期发表的论文进行统一排列,而不是延续前述4部论文集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对论文进行编排。这种按照刑法学体系的内在逻辑进行编排的方法,可以完整地展现我在刑法学各个领域的学术成果,因而得以更为直观地呈现论文的逻辑关系。同时,在同一主题上,对不同时期的论文按照发表顺序进行排列,既照顾了时间的延续关系,还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对某些学术论题在理论观点和研究深度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在这个意义上说,《刑法研究》是我的刑法学术地图,因而具有不同于著作系列作品的特殊蕴涵。
论文是学术成果的基本载体,而且论文随写随发表,体现作者的一得之见或者一时之见。相对于需要较深的学术积累和较长的写作时间的专著来说,论文写作还是较为容易的。因此,论文写作在我的学术研究生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论文受到其篇幅的限制,只能就某个专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述。因此,就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这两个方面的要求而言,论文是更侧重于深度而非广度。一般来说,论文是就本学科的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将理论研究引向深入的一种学术文体。正是每年发表的大量学术论文,推进了学科理论的演进和学术观点的深化。就此而言,论文的学术功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论文并不是单纯写作的产物,而是对某个问题深入研究的结果,是科研成果的呈现。因此,只有经过研究以后,形成作者个人的独到见解,才能进入写作阶段。如果完全没有研究,则所谓写作只能是“无米之炊”,而所谓论文也只能是“无病呻吟”。因此,论文写作的前提是对学科领域的知识把握和观点创新。
论文主题可能只涉及某个学科领域,但真正写好论文需要对学科的整体认知和宏观把控。论文写作力求避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