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怪世界的万千气象:漫话《搜神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神怪世界的万千气象:漫话《搜神记》

11.1 6.5折 17 全新

库存10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卫绍生 著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ISBN9787535062529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7元

货号23796512

上书时间2024-11-05

安岳县墨韵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在中国,神神怪怪的事情,常常会被斥为荒诞不经、无稽之谈。如果有人对此津津乐道,则可能会被斥为神神叨叨,甚至会被视为精神不正常。早在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对神怪之事表现出排斥心理,明确表示“不语怪力乱神”,不能言述定论的,便敬而远之,置于日常谈论话题之外。虽然如此,后世还是有不少人被那令人惊异、错愕、慨叹、神往的神怪世界所吸引,他们徜徉于神奇怪诞、异彩纷呈的神怪世界,流连忘返,痴心不改,于是有了
  《山海经》《神异经》《神仙传》《列仙传》《汉武内传》等神怪笔记,有了《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传世名作。连庄子这样豁达的人,也以庄子式的诙谐与幽默,在《庄子》中讲述了许多神奇怪异的故事,如黄帝之师、鲲鹏展翅、混沌初开、望洋兴叹等等,令人不禁对神怪世界怦然心动,欣然神往。
  传统文化中的神怪世界,值得关注的,应是开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之先河的《搜神记》。该书出自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干宝之手,约略成书于晋元帝建武初年至晋穆帝永和初年。前后数十年间,干宝“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缀片言于残阙,访行事于故老”(干宝《搜神记序》),据所见所闻撰成传世名著《搜神记》二十卷,不仅着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之先鞭,丰富了这一时期志怪小说园地,而且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也为中国志怪小说树立了不朽典范,让人们在光怪陆离的志怪小说领地看到了魏晋时期文化的丰富多彩,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神奇。
  干宝撰写《搜神记》,起因于两件很奇异的事情。据《晋书·干宝传》记载,干宝生性喜欢阴阳术数,对易学名家京房、夏侯胜等人的学说多有研究。他的父亲原先有一个侍女,甚为得宠。他的母亲非常嫉妒,但碍于其父的情面,不好说什么。等到干宝父亲去世的时候,母亲就把送葬的侍女推进墓穴中陪葬。当时,干宝年龄还小,对这些事情不是很清楚。过了十几年,母亲去世了,需要与父亲合葬。等挖开墓穴后,蓦然发现侍女趴在棺木上,面目如生。干宝就把她载回家中安置,过了一天,那个侍女竟然苏醒了,说干宝的父亲常常给她弄吃的喝的,和她像活着时一样恩爱。干宝把她留在家中,遇到吉凶之事,侍女就会事先告诉干宝,而且事后证明她的预言都很灵验。后来,侍女重新嫁人了,还生有子女。还有一件事情,是干宝的兄长干庆因患病而气绝,停尸在家,过了好多天身子仍然不冷。后来,干庆忽然醒来,言说天地之间的鬼神之事,像大梦方醒一般,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气绝多日。受发生在身边的两件奇异之事的启发,干宝在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出任著作郎之后,就开始留意这类事情,后撰成了“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的传世名作《搜神记》。 《晋书》记载的两件事情皆发生在干宝身边,干宝亲身经历,故而笃信不疑。所以这才萌发了“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之想,着手撰写《搜神记》。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干宝可以深信不疑,而对于摘自前代文献和采于街谈巷议的神奇怪异之事,干宝就很难保证它们是否属实了,虚妄不实的情况在所难免。毕竟是神怪之类的事情,很难考校其原委,也无法复原其场景,即使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也无从加以证明。而所谓的眼见为实,也未必真实可靠,许多发生在眼前的事情,事实上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发生变化,你所看到的,或许仅仅是事情的某一个微不足道的节点而已。如果执拗于某个点,并且一定要寻找出经纬坐标,分出个真假虚实高低上下的话,那么,也许永远找不到答案。所以,干宝直截了当地说,他所编撰的《搜神记》如果有源自前人记载而有所失实的话,那不是他的责任;如果是他采访近世之事,而有虚妄不实之词的话,则愿意承担其责。这是非常负责任的写作态度,是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正是这样一种态度,使得很多人把干宝记述的历史故事当作真实的历史来看,并以之补正史之所阙。
  其实,对于这些摘自前代文献和采于街谈巷议的神怪故事,干宝完全不必太认真。毕竟许多故事都是出自别人之手之口,干宝只是一个摘录者或记录者而已,犯不着挺身而出承担责任,替别人担讥分谤。但是,干宝是一个严肃的史学家,他对历史和社会有一种自觉的担当。即使是神怪故事,他毕竟是摘录者和记录者,摘哪些,记哪些,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更何况在撰写的时候还有必要的加工。不论是据实直录,还是微言大义,都免不了要倾注一些个人感情,流露一些个人倾向,表达一些个人好恶。所以,不论是否有意为之,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很显然,干宝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搜神记序》中不仅明确表示要承担载录失实之责,而且说明了创作《搜神记》的目的,那就是要“发明神道之不诬”,目的是要告诉人们,凡事都是人在做,天在看,天道不爽,神道不诬,神仙道术并非都是假的。从其欲“发明神道之不诬”这一点来看,干宝对神道之事不是停留在载录上,而是要借神道故事明劝惩之理,行教化之道,即所谓“有以游心寓目而无尤焉”。干宝热衷于神仙道术,显然不是儒家学说的忠实信徒。《搜神记》这样一部载录神奇怪异之事的著作,基本上属于所谓的“怪力乱神”,看似远离了儒家的要求,但干宝绕了一圈,终还是回归了道统,回归到了教化。
  神怪世界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魅力,给人无限遐想。如何看待光怪陆离的神怪世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和标准。如果斥之为荒诞,就可能移目他视,对神怪世界不理不睬;如果认为荒诞之中能够给人以启迪和教益,就会认真观察,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干宝就属于后一种人。明人沈士龙对《搜神记》的评价,透露出干宝撰写《搜神记》的秘密。他说:“余得《搜神记》及《搜神后记》读之,乃知晋德不胜怪而底于亡也。何者?令升虽始自前载,晋实半之,元亮则晋十九矣。何东西百五十年间,天孽人变,駴人耳目,若斯多也?岂司马家以两世凶黠,奸有神器,其阴画秘算,默为天地之害者,不得不借此开泄,用为非德受命者鉴焉?”沈士龙把《搜神记》与两晋灭亡联系在一起,虽然与当下某些新索隐派研究《红楼梦》有些类似,但也不能说全是无根之谈。干宝撰写此书的目的,不就是要“发明神道之不诬”吗?其中许多报应不爽的故事,不也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吗?
  干宝撰写《搜神记》,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借助神怪故事警示世人,惩戒邪恶,张扬善行,以证明“神道之不诬”。尽管他以近乎冷峻的态度,客观地描绘两晋之前发生的各种各样神奇怪异的故事,尽管他对载录的各类故事很少动情用情,但人们仍然能够从他那冷峻的笔端感受到他感情天平的倾向。孔子作《春秋》,常常有微言大义,在不经意间表明作者的爱憎,在细微的用词差异中流露出感情倾向。干宝在用他那生花妙笔精彩描绘神仙、怪异、鬼魅、英雄、术士、卜者、爱情、官宦、世俗等世间万象的同时,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人们透过神怪世界这面镜子,看到了神怪世界的万千气象,看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与人情世态,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倾向与良苦用心,体味到作者的爱憎好恶与谆谆劝善之心。
  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搜神记》自问世之时起,就受到很高的评价。《搜神记》成书后,干宝曾把它呈递给当时以善谈玄理闻名的刘恢过目,刘恢看后,仅给了一句话的评价:“卿可谓鬼之董狐也。”董狐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孔子曾经称赞他为“古之良史”。
  《搜神记》所载多是鬼神故事,刘恢称干宝为“鬼之董狐”,是说干宝记述鬼神故事,有古之良史之才,充分肯定了《搜神记》的历史文化价值。《搜神记》是文学作品,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文学方面,完整的故事情节,独具匠心的人物塑造,生动的细节描写,特定场景的渲染,凝练的文学语言,多样的修辞手法,使之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独占鳌头,傲视群侪。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搜神记》的丰富内容和经典故事,如东海孝妇、韩凭夫妇、范张鸡黍、董永与织女、紫玉遗珠、盘瓠的故事、蚕马神话、宋定伯卖鬼等等,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园地,为中国文化史增添了一抹浓重的亮色。其中的许多故事,自东晋以后广泛流传,成为常说常新的话题,如董永与织女的故事成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的源头,韩凭夫妇的故事成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之所本,东海孝妇的故事则被元杂剧大家关汉卿演绎为千古名剧《窦娥冤》,其影响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文化血脉和文化记忆之中,演化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邪恶势力的憎恶,凝结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巨大正能量。
  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伟大,需要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搜神记》问世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与喜爱,后世续作、仿作者相继,如假托东晋大隐士陶渊明之名的《搜神后记》,北魏昙永的《搜神论》,宋代的《搜神总记》,元代的《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以及唐代句道兴、明代罗懋登同名著作《搜神记》等。清代志怪小说作家蒲松龄引干宝为同调,自谓“才非干宝,雅爱搜神”,创作出传世名作《聊斋志异》。
  干宝《搜神记》以其独特风貌和艺术魅力,跨越了漫漫历史长河,产生了超越时空的巨大回响。它描绘的神怪世界万千气象,一如既往地展示出巨大魅力,令人激赏,令人赞叹,令人感慨……

 



导语摘要

  本书为国学普及读本 “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系列其中一册,本系列书精选了中华民族思想史、文学史上有深远意义的典籍、著作,邀约国内对此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全新、全面的分析与解读,使其能够在不改变原有思想主题的前提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的人群进行了解和阅读的出版物。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故事集,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书稿选取《搜神记》中有代表性的故事和人物进行了阐述和评议,可作为古典文学、历史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目录
一 神仙气象

5 赤松子行云播雨

7 彭祖食芝寿七百

9 王乔双凫代车骑

11 苏子训驻颜有术

13 葛孝先变化万端

二 怪异气象

19 怪异之事为亡国之兆

21 怪异之事为兵戈之兆

23 奇装异服为动乱之兆

27 歌舞民谣为丧乱之兆

30 动物异常为乱象之兆

34 国之将兴有吉兆

三 鬼魅气象

40 世上有鬼还是无鬼

42 鬼也有求人的时候

44 鬼蜮亦同人世间

47 恶鬼本性是害人

四 爱情气象

54 传之千古的人神之恋

57 感天动地的死生之恋

60 死生不弃的真情之恋

63 穿越阴阳的死生之恋

65 干宝版《人鬼情未了》

五 英雄气象

74 系念百姓的英雄

77 精于射箭的英雄

79 铸剑英雄干将莫邪

81 勇力可嘉的古冶子

六 官宦气象

86 吉人天佑有瑞兆

89 异常之变有凶兆

91 吉凶皆在预兆中

94 循吏德政感天地

七 世俗气象

100 富贵乃世俗所望

103 仁孝乃人之常情

106 节烈女世之罕见

109 死生交信义乃见

112 世事无常难预料

八 术士气象

118 寿光侯善驱鬼魅

121 弄幻术死生相见

123 华元化施术疗疾

125 夏侯弘白日见鬼

九 卜者气象

130 管公明善卜怪异

133 淳于智善于易筮

136 郭景纯易占解厄

139 隗炤预知身后事

141 费孝先巧指生路


 



内容摘要


  本书为国学普及读本 “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系列其中一册,本系列书精选了中华民族思想史、文学史上有深远意义的典籍、著作,邀约国内对此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全新、全面的分析与解读,使其能够在不改变原有思想主题的前提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的人群进行了解和阅读的出版物。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故事集,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书稿选取《搜神记》中有代表性的故事和人物进行了阐述和评议,可作为古典文学、历史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赤 松 子 行 云 播 雨
  以神农时雨师身份出现的赤松子,道术之高明,超乎人们的想象,淮南王刘安说他“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干宝《搜神记》的“赤松子”篇,系摘录自刘向《列仙传》。其笔下的赤松子原是神农时代的雨师,负责行雨。他经常服食冰玉散,能够进入火中而不惧烈焰腾腾。他把这种道术传授给神农,神农因此也成了后世景仰的神仙。赤松子曾经西到昆仑山,经常出入西王母居住的石室,成为西王母的座上宾。每当刮风下雨的时候,他就随风雨而行于空中,上上下下,随心所欲,无所阻碍。神农的小女儿非常仰慕赤松子,便跟随他学习道术,也得道成仙,与赤松子一同飞升而去。到了帝喾的时候,赤松子又重返人间,行雨师之责,负责行云播雨。
  历代有不少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想把赤松子的生平事迹落到实处。宋人罗泌写了一本《路史》,对有关赤松子的记载和所谓的遗迹做了详细考证,如西阳赤松祠、襄城石室、东阳石室山、赤松坛、蔡阳赤松厅,以及峨眉、衡阳的赤松坛,等等。与赤松子有关的上古人物,如神农、黄帝、帝喾等,都属于创世帝王、人文始祖,后人出于敬仰,尊他们为神,把他们与赤松子等同列于仙班。那么,赤松子是一个什么级别的神仙,也就不言而喻了。南朝有“山中宰相”之称的陶弘景,是著名的道士,对道教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他编制的《真灵位业图》,把道教尊奉的神仙分为七级,每一级都有一位居中的主神,该等级的其他神则分到左位、右位等七级里。分别位居中心的七位神仙是元始天尊、玉晨玄黄大道君、金阙帝君、太上老君、九官尚书、中茅君和北阴大帝,赤松子是第二级左位的位神仙,茅盈、徐穆等皆位居其后。由此可见,赤松子在道家神仙谱系中位阶是很高的。

媒体评论
“华夏文库”发凡
  毫无疑问,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精神追求、文化叩问与出版理想。我们不禁要问,在21世纪初叶,在全球文明交融的今天,在信息文明的发轫初期,作为一个中国出版人,我们正在或者将要追求什么?我们能够成就或奉献什么?我们以何种方式参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进程?在一连串的追问下,于是,有了这套“华夏文库”的出版。
  自信才能交融。世界各大文明在坚守自身文化个性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探视其他文化精神内涵的步伐,世界不同文明正在朝着了解、交流、碰撞、借鉴与融合的方向前进。在此背景下,建立自身的文化自信,正是与世界各文明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基本要求。五千年中华文明与文化正在不断地被其他文明所发现、所挖掘、所认知,汉语言正在生长为世界语言,儒文化正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借助这样一种正在成长着的文化自信、自觉、开放、亲和之力,用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眼光全面系统梳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向其他各大文明与文化圈正面展示自我,让中华优秀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我们出版这套文库的目的之一。此其一。
  知己才能知彼。身处五千年文化浸润的今天,重新思考我们先人的人生思考、价值思考与哲学思考,找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所在、立命所在、安身所在,这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人与出版人不得不再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华文明的一分子,我们在思考的同时,还必须了解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如何优秀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以及社会文明。只有熟知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悟明自己的文化,我们才能宣说自己、弘扬自己、光大自己。因此,我们策划组织这套“华夏文库”的初衷,还在于让当下的知识青年全面系统瞭望中华文明与文化的全景,并借此能够对更为深广的世界各民族文化提供一个比较认知的基础。此其二。
  顺势才能有为。我们正处在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交会处,信息文明带领我们从读纸时代进入读屏时代,以智能手机屏幕为代表的书籍呈现方式正在与纸质书籍争夺阅读时间与空间。我们正在领悟数字技术,正在以信息文明的视角,去整理、分析和研究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唤醒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还在生发和原创着当今时代的文化。由此,我们试图架起一座桥梁—由纸质呈现而数字呈现,由数字呈现而纸质呈现,以多媒介的书籍呈现方式,将文字、图像、声音与视频四者结合,共同筑成“华夏文库”,以奉献给信息文明时代的新读者。此其三。
  总之,这是一套—专家大家名家写小书;以小的阅读单元,原创撰写中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社会文明系列主题与专题;以图文、音视频多媒介呈现的方式,全面介绍与传播中华文明优秀文化,系统普及与推介中华文明与文化知识;主旨是为了让世界与中国共同了解中国的—大型丛书,借此,复兴文化,唤起精神,融入世界。
  耿相新
  2013年6月27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