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装卫军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武装卫军2"希特勒青年团"师全史

133.38 6.7折 198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星波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11272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24019243

上书时间2024-11-04

安岳县墨韵书屋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说到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国内以前有种说法是“这是一群深受纳粹思想灌输的亡命徒般的娃娃兵”。似是而非的说法流传了很长时间,直到有人陆续写了一些介绍这支部队的文章,才让国内的读者多多少少对其有了些了解。然而,笼罩在这支部队身上的迷雾并没有就此消散,反而激发起更多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直到陈星波纂写的该师全史的初版本出版。

 

这支部队初次投入战场是在1944年夏天的诺曼底,兵员的平均年龄已然是18岁,虽然很年轻但绝不能被称为“娃娃兵”了。德国的青少年自加入希特勒青年团后,要接受各种准军事项目的训练,后期甚至还有射击训练,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大多数希特勒青年团成员的体能、执行力、组织能力、服从性和荣誉感一点不比普通的军人差。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训练对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少年人而言是利大于弊的,历史本身是严肃的。

 

作为一支“党军”,对全体成员灌输纳粹党的思想和宗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说宣传口号空洞无物的话,那么《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带来的伤害和耻辱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德意志民族和祖亲而战的荣誉感也是无可厚非,那么这样的一支年轻部队为何会成为所谓的“亡命徒”呢?每个年轻人都是一张白纸,在白纸上进行书写的是国家政府,白纸是无错的,历史本身是无奈的。

 

近年来,随着资料的增加,陈星波决定重新纂写“希特勒青年团”师的全史,这对广大军事爱好者来说是个福音。上册主要写的是希特勒青年团的成立、组建和训练过程,以及“希特勒青年团”师在诺曼底战役初期围绕卡昂展开的战斗历程,下册则从“古德伍德”作战开始,历经法莱斯突围、阿登反击战、春醒作战一直到大战结束。“希特勒青年团”师虽然从投入战场到战争结束还不到1年时间,但经历的却是德国在二战中痛苦狼狈的阶段,战争初期的辉煌胜利和荣耀注定与他们无缘。而他们的表现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战场上的对手惊讶于他们的年轻和无畏,后方的宣传部门在民众面前将他们吹嘘成了救世主一般的存在,仿佛如果没有这支部队的话,纳粹德国在1944年就会被灭亡了。短短数月之内,这支部队就被赋予了太多的东西,在纳粹党的宣传下,好似整个西线的德国军队只剩下武装党卫军和“希特勒青年团”师在战斗。这一切是可笑?可悲?还是可叹?历史本身是不偏不倚的。

 

上百万字的内容,数以百计的照片和地图,以如此鸿篇巨著讲述的一段历史或者战史很有可看之处,能够解开诸多先前模糊不清的谜团。如果将着眼点继续放大,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国家政权将一群尚未成年或者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从他们的父母身边夺走,投入血肉横飞的绞杀中去,即便有着保卫国家和民族存亡的大义,也是一件非常残酷和残忍的行为。

年轻人都没有了,一个民族的未来就永远失去了。

 

董旻杰

2015年8月4日

导语摘要

武装党卫军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精锐的武装力量,其中的党卫军第12师是“希特勒青年团”师,该师除少数军官外,基本上都是由“希特勒青年团”成员也就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组成,从组建训练开始,党卫军就向这些年轻人灌输“我们是一支精锐部队”的思想,并且派出骨干和教官大多来自武装党卫军头号王牌主力第1“希特勒警卫旗队”师,所以“希特勒青年团”师堪称“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的影子。刚刚才一年,“希特勒青年团”师就在诺曼底和盟军展开了血战,给盟军以重大损失,让盟军对这支娃娃部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于这些年轻人长期受到纳粹的影响和教育,头脑里只有为纳粹而战的思想,从而具备了坚强的战斗意志,从小参加的各种集体和体育运动,又让他们具备了良好的服从性和体能。这也许就是他们能够在惨烈的战斗中坚持下来的原因,也让对阵的盟军更加感受到了纳粹的可怕和凶残。当然,后他们还是和所效忠的纳粹一样遭到了彻底的覆灭,这何尝不是历史的可悲?

本书详尽介绍了“希特勒青年团”师组建、训练和所参加的历次战役,对这支特别的部队整个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描述。

作者简介
陈星波,1980年出生,江苏人,自幼喜欢军事和历史,后来专注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纳粹德国精锐部队。2006年起陆续在军事刊物上发表过多篇与二战相关内容的文章。2011年起,出版过原创、编译或与他人合译过《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战史》、《哈尔科夫之战图集》、《黑天鹅之死》(原创)、《二战德国503重装甲营全史》、《虎之传奇——二战德国SS第502重装甲营全史》、黑色闪电——党卫军第2“帝国”师战史》、《钢铁、鲜血、神话——库尔斯克南线之战》、《黑天鹅之死——武装党卫军后一战》等书籍,在国内二战军事历史领域广获好评。

目录

上册目录


前 言


章 希特勒青年团


第二章 组建与训练


第三章 盟军登陆


第四章 “希特勒青年团”师首战


第五章 反击失利


第六章 相持阶段


第七章 死斗!112高地


第八章 卡昂的后一战


附录一 SS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的编制与装备


附录二 “希特勒青年团”师老兵回忆录节选


附录三 武装党卫军和陆军军衔对照表


写真图集 辑 装甲师的组建及训练


写真图集 第二辑 要员检阅


写真图集 第三辑 后的训练


 


下册目录


序 言 一


序 言 二


第九章 “古德伍德”行动


第十章 从“总计”到“温顺”行动


第十一章 血腥的法莱斯包围圈


第十二章 重返本土


第十三章 阿登攻势


第十四章 “春醒”作战


第十五章 大战结束


写真图集 第三辑 后的训练写真图集 第四辑 鏖战诺曼底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武装党卫军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精锐的武装力量,其中的党卫军第12师是“希特勒青年团”师,该师除少数军官外,基本上都是由“希特勒青年团”成员也就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组成,从组建训练开始,党卫军就向这些年轻人灌输“我们是一支精锐部队”的思想,并且派出骨干和教官大多来自武装党卫军头号王牌主力第1“希特勒警卫旗队”师,所以“希特勒青年团”师堪称“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的影子。刚刚才一年,“希特勒青年团”师就在诺曼底和盟军展开了血战,给盟军以重大损失,让盟军对这支娃娃部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于这些年轻人长期受到纳粹的影响和教育,头脑里只有为纳粹而战的思想,从而具备了坚强的战斗意志,从小参加的各种集体和体育运动,又让他们具备了良好的服从性和体能。这也许就是他们能够在惨烈的战斗中坚持下来的原因,也让对阵的盟军更加感受到了纳粹的可怕和凶残。当然,后他们还是和所效忠的纳粹一样遭到了彻底的覆灭,这何尝不是历史的可悲?


本书详尽介绍了“希特勒青年团”师组建、训练和所参加的历次战役,对这支特别的部队整个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描述。

主编推荐
陈星波,1980年出生,江苏人,自幼喜欢军事和历史,后来专注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纳粹德国精锐部队。2006年起陆续在军事刊物上发表过多篇与二战相关内容的文章。2011年起,出版过原创、编译或与他人合译过《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战史》、《哈尔科夫之战图集》、《黑天鹅之死》(原创)、《二战德国503重装甲营全史》、《虎之传奇——二战德国SS第502重装甲营全史》、黑色闪电——党卫军第2“帝国”师战史》、《钢铁、鲜血、神话——库尔斯克南线之战》、《黑天鹅之死——武装党卫军后一战》等书籍,在国内二战军事历史领域广获好评。

精彩内容
第一章希特勒青年!
民族的未来“民族的未来”站在卡车上,或者乘坐当年德国国有铁路的专列,只有那些被挑选出来的人才步行走来。他们穿越德国,行进几百公里。他们敲着鼓,吹着喇叭,挤满大街小巷,唱着歌曲,高举着他们的旗帜穿过农村与城市。他们当中有些人行进长达四周之久,在帐篷营地里或者干草垛里露宿。每年大约2000多个希特勒青年团成员满怀激情地听从帝国青年领袖巴尔杜·冯·席腊赫(BaldurvonSchirach)的召唤:“我们行军到元首那里——如果他希望的话,我们会为他而行军。”1935年9月14日早晨,“阿道夫·希特勒长途行军”的参加者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响应希特勒青年团的号召,来自整个帝国的5.4万个姑娘和小伙子一
起来到了纽伦堡体育馆。纳粹党负责群众策划的领导
为了“帝国党代会”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群众场面。这些身穿制服的年轻人激动地等待着他们的“超级父亲”的到来。年仅28岁的帝国青年领袖席腊赫在报告人数后,发出了“稍息”的命令,一时间就像事先演习好的一样,几万名希特勒青年团的孩子们同时高呼的“希特勒万岁”震撼了整个体育馆。希特勒向崇拜他的孩子们展示了他对未来的憧憬:“我们对我们德国青年的期望不同于过去对他们的期望。在我们眼里,未来的德国青年应该是身体修长,敏捷,坚忍,像克虏伯的钢铁一样坚强。”希特勒青年团创立于1922年,当时名为阿道夫·希特勒少年冲锋队(JungsturmAdolfHitler)。该组织以巴伐利亚州慕尼黑为基地,为冲锋队招募新队员。因为希特勒打算建立这样一支后备军,并授权冲锋队指挥。少年冲锋队于1923年啤酒馆政变失败后被解散,其后在1926年重建。重建后的希特勒青年团的任务很简单,就是为纳粹党招募年轻党员。希特勒青年团的首任“全国领袖”是一名来自萨克森州普劳恩的法律系学生,名叫库尔特·格鲁伯(KurtGruber)。
希特勒还同时任命其为慕尼黑党部青年问题负责人。
而真正让希特勒青年团登上耀眼历史舞台的是巴尔杜·冯·席腊赫。席腊赫是一个善于交际的孩子,出生于国际化的大资产阶级家庭。席腊赫的父亲退伍后在魏玛宫廷剧院任总经理。由于席腊赫的父母在家里只说英文,因此席腊赫直到5岁时才开始学习德语。跟大多数那时的孩子一样,席腊赫很小的时候就开
始写诗学琴,有一段时间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音乐家。
席腊赫的哥哥卡尔比小席腊赫大7岁。一战时,卡尔跟众多德国青年一样梦想作为普鲁士军官在前线为祖国奋战。随着皇帝的退位以及魏玛国民议会接受《凡尔赛合约》,对卡尔来说,他的整个世界彻底崩溃了——他选择了自杀。哥哥的自杀加强了席腊赫对这个家庭都不怎么喜欢的魏玛共和国的仇恨。为了表示对新政府的抗议,他父亲放弃了剧院总经理的职务。席腊赫也从寄宿学校回到了家里,由私人教师来授课。当席腊赫逐渐长大的时候,德国国内各种各样的运动正此起彼伏。
17岁的席腊赫满怀热情参加了“青年贵族”,一
支由非法的“黑色德国国防军”军官们领导的“民族”军团。1925年3月,当刚刚被释放的希特勒在魏玛开始他的宣传攻势时,席腊赫瞬间就被希特勒的个人魅力彻底迷住了。18岁的席腊赫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纳粹党和冲锋队。1927年,席腊赫搬到慕尼黑,在那里学习英国语言文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和艺术史。然而,席腊赫根本无心课业,真正让他全心投入的是在慕尼黑大学为纳粹大学生小组网罗新的成员。同时,席腊赫还与当时希特勒的私人秘书鲁道夫·赫斯建立了联系,他曾给这位希特勒最信赖的人做过书面工作。
1927年秋的一天,席腊赫散步的时候在慕尼黑的马克西米利安大街上偶遇了希特勒。希特勒认出了这位来自魏玛的年轻崇拜者,并请他到自己的寓所里。
激动万分的席腊赫建议举办一个大型的大学生集会,并希望希特勒能够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说。一开始,希特勒这个曾经被维也纳美术学院拒绝的申请者对给大学生演讲信心严重不足。煽动头脑简单的无业者和军人对他来说没问题,面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希特勒怀疑届时能否赢得十分之一的大学年轻人对他的支持。在席腊赫的强烈要求下,希特勒让步了:如果这位20岁的年轻人能够让宫廷啤酒厂的大厅里坐满了人,他就答应来。在席腊赫的卓越组织能力下,在活动开始之前一个小时,大厅就已经水泄不通。而希特勒的演讲也博得了大学生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通过这次机会,席腊赫获得了希特勒的青睐。短短几个月内,席腊赫就爬到了纳粹党慕尼黑高等学校分部的最高领导地位。由于他卓越的宣传能力,这个分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依靠希特勒的支持,1928年7月20日,21岁的席腊赫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成为纳粹大学生联盟全国领袖并进入纳粹党领导层。在与格鲁伯的竞争中,席腊赫的一句豪言壮语说服了希特勒,“我将建立一个迄今为止德国从未见到过的最伟
大的青年运动”。1931年10月30日,希特勒正式任命席腊赫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全国青年领袖”,领导国社党大学生联盟、希特勒青年团以及国社党学生
联盟中党的后备力量。(P1-2)

媒体评论

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一般人都以为是由深受纳粹思想影响的娃娃兵,其实当这支由希特勒青年团团员组成的部队次次投入战场是在1944年6月的诺曼底,那是这些年轻人的平均年龄都已经18岁,再称之为“娃娃兵”显然不太合适了。但是他们自幼接受纳粹思想的教育,作战时的凶悍和顽强,*是亡命徒无异。本书从这支部队的组建到参加诺曼底战役、法莱斯突围、阿登反击战、“春醒”作战一直到战争结束的整个过程。对于这样将一群刚刚成年的年轻人投入血腥的残酷战场,是时代的悲哀,回顾这段历史,对于今天生活在和平之中的国人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

 

                      微信公众号深度军事主笔 光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