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1 5.0折 ¥ 49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邹韬奋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168559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25074190
上书时间2024-10-28
邹韬奋先生是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堪称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典范。本书收录了韬奋围绕其自身经历、生活书店的创办经历所撰的一系列文章,包括《经历》全文、《患难余生记》及讲述生活书店创办始末的一组短隽文字。从这些文章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韬奋自艰苦求学到全力办刊,先后经历了牢狱和流亡的,为大众、为文化的一生。其中有超然乐观的意志,有面对读者的热诚,也有对国计民生的苦痛思索和困境之下的坚守。
邹韬奋(1895—1944),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著名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曾创办生活书店以及《大众生活》《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担任《生活》周刊主编。生前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等。
聂震宁,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漓江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社长、总编辑、副编审,广西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编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党组副书记;现任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著有多部小说与随笔集。
经历 7
开头的话 8
二十年来的经历 10
一 永不能忘的先生 11
二 工程师的幻想 14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 17
四 课外阅读 20
五 写作的尝试 23
六 新闻记者的作品 26
七 英文的学习 29
八 修身科的试卷 32
九 幻想的消失 36
一〇 青年“老学究” 39
一一 踏进了约翰 42
一二 深挚的友谊 45
一三 苦学时代的教书生涯 48
一四 初出茅庐 51
一五 三星期的练习 55
一六 新饭碗问题 58
一七 编译的教训 61
一八 英文教员 64
一九 外国文和外国教师 67
二〇 一个基本原则 70
二一 进一步的研究 73
二二 写作中的“积蓄” 76
二三 一种有趣味的工作 79
二四 现实的教训 82
二五 一幕悲喜剧 85
二六 一年的练习 88
二七 聚精会神的工作 91
二八 一个小小的过街楼 94
二九 转变 97
三〇 几个原则 100
三一 社会的信用 103
三二 立场和主张 106
三三 深夜被捕 109
三四 到捕房 112
三五 铁格子后面 115
三六 高三分院 118
三七 再被羁押 121
三八 同情和厚意 124
三九 地方法院 128
四〇 押在公安局 131
四一 高等法院 134
四二 看守所 137
四三 临时的组织 140
四四 我们的“家长” 143
四五 “难兄难弟”的一个 148
四六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151
四七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153
四八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155
四九 一个“难妹” 157
五〇 “六个人是一个人” 160
五一 前途 163
在香港的经历 166
五二 波动 167
五三 贫民窟里的报馆 170
五四 惨淡经营之后 173
五五 一个难关 176
五六 新闻检查 179
五七 一个有利的特点 182
五八 种种尴尬 185
五九 一只大笨牛 188
六一 封诚恳慰问的信 191
附录 194
六一 我的母亲 195
生活史话 199
一 生活书店的前身 200
二 空手起家的《生活》周刊 201
三 光杆编辑 202
四 四毛钱一千字的特约撰述 203
五 光杆编辑兼光杆书记 204
六 生活与服务 205
七 《生活》周刊的发展 206
八 批同事的增加 207
九 怎样扩充起来 209
一○ 拉洋广告 210
一一 大拉广告与自力更生 211
一二 广告的广大联系 212
一三 赚钱干什么? 213
一四 第二批的老同事 214
一五 请不起三十元一月的总务主任 215
一六 人才主义的用人政策 216
一七 件轰动的事情 217
一八 第二件轰动的事情 218
一九 第三件轰动的事情 219
二○ 少不了的会计师 220
二一 长足的发展 221
二二 惊风骇浪中迈进 222
韬奋自述 224
韬奋自述 225
患难余生记(未完成稿) 226
章 流亡 227
第二章 离渝前的政治形势 260
第三章 进步文化的遭难 289
邹韬奋先生是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堪称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典范。本书收录了韬奋围绕其自身经历、生活书店的创办经历所撰的一系列文章,包括《经历》全文、《患难余生记》及讲述生活书店创办始末的一组短隽文字。从这些文章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韬奋自艰苦求学到全力办刊,先后经历了牢狱和流亡的,为大众、为文化的一生。其中有超然乐观的意志,有面对读者的热诚,也有对国计民生的苦痛思索和困境之下的坚守。
邹韬奋(1895—1944),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著名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曾创办生活书店以及《大众生活》《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担任《生活》周刊主编。生前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等。
聂震宁,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漓江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社长、总编辑、副编审,广西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编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党组副书记;现任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著有多部小说与随笔集。
生活周刊社的成长
自1939
生活书店的前身是生活周刊社。《生活》周刊是民国十四年十月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当时职教社的主任是黄任之先生,副主任是杨卫玉先生,我以半天时间在该社担任编辑股主任,主持该社出版的《教育与职业》月刊,译著职业教育丛书,及编著英文年刊。大家鉴于《教育与职业》月刊要每一个月才刊行一次,而且是偏于研究职业教育理论的比较学术性的刊物,于是想再出版一种周刊,每星期就可以刊行一次,专门用来宣传职业教育及职业指导的消息和简要的言论。我记得在一天由黄先生做主席的社务会议上(星期开一次)另写两个同样的字,他写来写去不像,还是靠有艺术天才的伯昕先生依样仿着写出。
——生活周刊社——便这样在距今十四年前简简单单地呱呱堕地了。
——
“弃儿”在年中并看不出它有什么大的前途,因为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在有些人看来似乎并不怎样一般化民众化,订户当然说不到,报贩也不起劲。有一次遇着运动场开运动会,由一位茶博士带了一大堆立在门口分送,——在当时是不敢想到卖得出的。印的数量虽有一千余份,部都只是分赠给职教社的社员。谁想得到在中国文化界受到千百万读者欢迎的“生活书店”,它是在这样惨淡的情景中生长起来的!我应该老实说,我自己在当时也没有看出这个“弃儿”有什么远大的前程,只是因为它是一个突然失去了保姆怪可怜的“弃儿”,我义不容辞地把它收容下来!可是我既把它收容了下来,却也不忍薄待它,下次我将要告诉诸位它是怎样生活起来的。
“总理遗教”下一番研究工夫是他的任务。有一个叫心水,他的任务是摆出道学的面孔,专做修养的文章。有一个叫落霞,他的任务是译述世界名人传记或轶事。有一个叫孤峰,有一个叫秋月,有一个叫……分任各种各类的短篇文字。这样一来,在光杆编辑主持下的这个“编辑部”,似乎人材济济,应有尽有!仅仅有了许多笔名是不会凭空生产出文章的,那时没有听到什么“资料室”的名词,补救的办法是光杆编辑采用了“跑街”政策,常常到上海的棋盘街和四川路一带跑,在那一带的中西书店里东奔西窜,东翻西阅,利用现成的“资料室”,有些西文杂志实在太贵,只得看后记个大概,请脑袋偏劳,有的也酌量买一点。奔回“编辑部”后,便怪头怪脑地分配各位“编辑”的工作!
“活》周刊的读者群已在扩大,他的卓见有许多人看到。
“弃儿”已渐露头角了,不到二年,销数由二千余份突增到二万份以上,胆子越弄越大,不但有了国内的特约撰述,而且有了国外的特约的通讯,初两位是在日本的徐玉文女士,和在美国的李公朴先生。徐女士文笔顺洁婉达,简直可以一字不改,李先生写得多而杂,但略经删除润饰,亦斐然可观。他们两位有个共同的优点,就是写得非常的勤,源源不断地来,同时光杆编辑和他们也经常有密切的通信,深深地感谢他们,热烈地鼓励他们。当时国外的通讯稿费是每千字大洋一只,这也算薄得可以了,可是在“光杆编辑部”已是出了满身大汗,不能想象有再高的酬谢了!
“免费”漫画到倪鏝贤先生五毛钱的特约漫画,可算是应有尽有了!
“,自己看信,自己起草复信,自己誊写复信(“生活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生活书店重要的基础。此时只是萌芽,至于后来怎样扩大起来,且听下回分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