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智慧”丛书《帝国挣扎:到晚清新政》
  • “历史的智慧”丛书《帝国挣扎:到晚清新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的智慧”丛书《帝国挣扎:到晚清新政》

27.8 4.8折 58 全新

库存5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国家人文历史》

出版社大有书局

ISBN9787807720744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31422417

上书时间2024-06-30

安岳县墨韵书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有洋无民”的“天津教案”、戊戌变法后没有另立新主的政治考量、“立宪派”与皇族内阁的极限拉扯,拖住“晚清新政”的是帝国主义还是封建体制?拒绝西方贸易、镇压觉醒民意、固守将倾帝国……面对大厦轰塌前晚清的绝望挣扎,本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清朝没落的真相。



作者简介
《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 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荣获“中国最美期刊”、国家记忆“年度历史文化品牌”、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等荣誉。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由《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新媒体中心主编,致力于传播“真相、趣味、良知”的核心价值,以新闻为切入、以历史为深度,凭借深入独到的专业解读打造原创好文,为读者创建了一个触摸历史体温、发现历史真相的新平台,稳居中国微信月榜500强,连续多年入选“新榜具收藏价值公众号”。

目录
001 帝国外交
002 从无到有:李鸿章洋务生涯的起点
019 时势造就功臣:掌管外交大权的开端“天津教案”
031 中法之争:“裱糊匠”岂能替房东做主
044 中朝之交:外交生涯最大败局
061 李鸿章的欧洲之行
072 幻想保证中国二十年平安的《中俄密约》
085 李鸿章的最后一搏:庚子年外交总崩盘辛丑议和
099 戊戌变法
100 晚清帝后权力格局演进的“多幕戏”
112 维新派的民间动员:强学会与《时务报》
123 一日发布数条上谕:光绪皇帝的变法节奏
134 戊戌政变:慈禧训政进行时
153 殊途同归六君子
167 慈禧为何没有另立新主
179 慈禧治下的光绪王朝
191晚清新政
192 阻挡帝国主义与阻挡革命双重压力下新政启航
204 “立宪国无不胜,专制国无不败”:日俄战争催生立宪风潮
214 从“走马观花”到“下马栽花”:五大臣出洋考察记
224 官僚机器难“升级”
244 《钦定宪法大纲》的“合法性危机”
254 “国民立宪”与“钦定立宪”之争
268 资政院成了革命养成所
280 新政时代最后的汉臣相继“离场”
291 皇族内阁的合理安排及致命选择
306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有洋无民”的“天津教案”、戊戌变法后没有另立新主的政治考量、“立宪派”与皇族内阁的极限拉扯,拖住“晚清新政”的是帝国主义还是封建体制?拒绝西方贸易、镇压觉醒民意、固守将倾帝国……面对大厦轰塌前晚清的绝望挣扎,本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清朝没落的真相。

主编推荐

 由李鸿章牵头的庚子外交缘何崩盘?  、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搞得一场闹剧吗?  慈禧太后果真是反对改革的“顽固派”吗?  帝王家事如何影响晚清历史走向? …… 文史顶流《国家人文历史》9周年巨制,“历史的智慧”丛书之《帝国挣扎:、变法到晚清新政》,围绕外交障碍、宫闱内斗、负重改革、民意激昂等多方面,全面探究晚清政局中的诸多“疑案”,重现“大厦”轰塌前晚清的无奈与屈辱。 1、“国家”老牌文史顶流《国家人文历史》联合大有书局年度巨制“历史的智慧”丛书,汇集9年期刊+微信公众号精华文章,带你“求”真相、“享”趣味、“寻”良知、“明”思辩,提高历史品味,多一扇看世界的窗口。 2、解读秘闻真相,让历史更鲜活。 的特色,真实可推敲的历史解读,带你挖掘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大开脑洞的视角,生动有趣的文风,短小精干的篇幅,配合引人入胜的历史秘闻,让历史抛下枯燥无味,常读常新。 3、以大手笔写小文章,兼具深度和广度,让历史有思想。 从“宏观历史”到“微观人性”,丛书由大到小、由广入深地梳理了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多个视角、各个方面还原和解读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丰富的知识要点、独到的历史评论、新锐的观点思想,让历史阅读更有滋味。 4、涵盖考古、文物、文学、艺术、自然、地理……多个领域,让历史在文本中回声。 不管你是历史、文学、艺术的爱好者,想要在闲暇时光独享一段舒适的阅读时光; 还是关心经济、社会、民生的有志青年,想要在繁杂无序的信息中,拾取真相、倾听真知; 亦或者想要给孩子一套高质量的人文启蒙读物; “历史的智慧”丛书,都会给你远超预期的惊喜和收获。 5、李开元、于赓哲、余世存、郭建龙、刘勃、吕白、十点读书等多位历史学家、企业家、阅读头部账号鼎力推荐,入选“有书共读年度图书价值榜”。



精彩内容
从无到有:李鸿章洋务生涯的起点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来自英国的马戛尔尼
使团经过长达九个月的海上航行后,终于抵达目的地中国。马戛尔尼使团虽是打着
为乾隆皇帝祝寿的旗号,但其真实目的则是代表英国政府与大清国谈判,以实现通商,开拓中国市场。在华期
间,乔治·马戛尔尼
(GeorgeMacartney)迫不及待地告诉清廷,希望在中国设立一个代表处,两国建立外交及商贸关系;同时提出中国开放宁波、天津等新口岸,允许英国人在北京、广州等地开设贸易货栈,改革广州、澳门海关税,允
许两国商人自由通商等要求
。这怎么可能?对于大清国而言,且不说当时皇帝、朝臣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就算从历史经验来说,从来只有藩属国来朝贡的份儿,而没有和英国这样的强国打过交道。总而言之,在大清国只有朝贡,没有外交。
问题来了。大清国在国际关系的认知上没有“平等”二字,来到中国的皆被视为称臣纳贡。而在马戛尔尼的观念中,尽管他对中国怀有敬意,但让他代表经济、军事、技术发达的大英帝国对中国三跪九叩,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磕头的问题暴露了双方认知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中国不高兴,英国人亦无法理解。在大清的官员眼中,连磕头都纠缠不清的英国人不靠谱,他们送来的那些“极好”的贡物自然也是奇技淫巧。就在马戛尔尼使团无功而返的前夕,乾隆皇帝还颁布了一道很不客气的谕旨,他告诉这些英国人,天朝上国应有尽有,不需互通有无,“尔国王当仰体朕心,永远尊奉,共享太平之福”,并告诫他们:夷商将货船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该处文武必不肯令其停留,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豫也。
这道谕旨无疑是向外界宣告,大清国没有外交,也
不需
英国对华的“炮舰外交”乾隆皇帝愤愤地关闭国门,举国沉醉于天朝迷梦,全然不管外面世界的春夏秋冬。马戛尔尼离开中国后,也在其《纪事》中给大清国打了个大大的差评。他说自清朝立国以来,中国“至少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
了”,甚至认为:“清政府好比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
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二十多年后,以节俭而闻名的道光帝不幸成为这个“在甲板上指挥”的人。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安徽省合肥县东乡磨店乡的一位叫李文安的秀才家中诞生了一位男婴,这名婴儿就是日后搅动晚清近半个世纪外交风云的名臣李鸿章,而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恰恰也是大清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李鸿章诞生之时,距马戛尔尼使团离华仅过去三十年时间。这段时间里,大清国表面看似太平,实则暗潮汹涌。嘉庆年间,英国人驾驶兵船驶入中国内海的挑衅事件屡次发生,尤其是1808年英人船舰载着洋枪大炮到中国海面挑衅,十三艘英兵舰侵扰东南沿海,闯入虎门与当地水师发生冲突的事件最
为典型。到了1816年,英国人已经放出要命令中国人在刺刀尖下签约的言论,可见此时的英国为了通商和扩张殖民地,早已不将大清国放在眼里。
P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