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时代的文学三观
  • 消费时代的文学三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消费时代的文学三观

48.5 5.7折 85 全新

库存50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申霞艳

出版社上海文艺

ISBN9787532187430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5元

货号32001462

上书时间2024-05-01

安岳县墨韵书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申霞艳,文学博士,教授。曾任《花城》杂志编辑、副编审,现任职于暨南大学文学院。长期致力于当代文学评论、期刊及文学制度研究,著有《消费、记忆与叙事——新世纪文学研究》《第二现实》等。曾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广东省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目录
小  引
绪  论

上编 外部分析
第一章  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及文学语境 
第二章  消费社会的叙事面貌 
第三章  文学生产模式的变革 
第四章 口述史:文本生产个案 

下编 文本研究
第五章  欲望叙事及其生长方式 
第六章  欲望叙事与消费文化的合流
第七章  消费流通中的文学书写
第八章 消费社会女性的主体性建构 

结  语

内容摘要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四章主要是对外部文化现象进行辨析,基于作者对中国社会转型以及文化语境变化的深切感受;下编四章则着重对文本的生产流通及叙事程式进行研究,聚焦具体的作家、作品。
消费对叙事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作者的写作动机上,也表现在出版商对市场的预期上,还表现在读者(包括批评家)对文本的选择和阅读上。本书试图将文化消费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叙事结合起来研究,以期观察叙述面貌的缝合与嬗变。

精彩内容
绪论一、关于消费与叙事阐释消费一词有一个漫长的意义变迁过程,雷蒙?威廉斯在《关键词》中对其进行了梳理:“在几乎所有早期的英文用法里,consume这个词具有负面的意涵,指的是摧毁、耗尽、浪费、用尽。”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消费一词的色彩发生变化,成为与生产相对应的中性词汇。从这种意义上讲,消费属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不过,作为当今社会的风尚,消费正在全方位地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消费一词也从经济领域扩展开去,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的课题。随着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一书的翻译出版,消费更频繁地在学术领域内出现。本书试图将文化消费与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叙事结合起来研究,以期观察叙述面貌的缝合与嬗变。 波德里亚在马克思提出的历史变化的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指出第四个社会阶段的到来,那就是消费社会。按照他的理解,消费社会不仅是高度商品化的,而且是商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商品不仅仅是被动地满足人的需要,而且是主动地制造人类的种种需要。也就是说,商品生产以引起欲望为动机。正如马克?C?泰勒和埃萨里宁对此作出的概括:“欲望并不欲求满足。恰恰相反,欲望欲求欲望。”消费领域面对的就是广阔的欲望领域,这也符合波德里亚的“商品—记号”的理论阐述以及对“洗衣机”的解释:“被当作工具来使用并被当作舒适和优越等要素来耍弄,而后面这个领域正是消费领域。”“舒适和优越等要素”凸显的正是心理体验和心理欲望,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欲望的刺激推进了人类的文明史。“事实上,任何一种文明都需要奢侈的食品和一系列带刺激性的‘兴奋剂’。12世纪和13世纪迷上香料和胡椒;16世纪出现烧酒;然后是茶、咖啡,还不算烟草。”或许毒品堪称最极端的刺激品,它真的让人“娱乐至死”。显然,布罗代尔所列举的这些“奢侈的食品和刺激性兴奋剂”并不是为了满足实用功能或生存的需求,然而正是赋予这些曾经稀缺的香料、咖啡、茶叶等物品的神秘想象使之成为海外贸易的贵重物品,成为海外殖民的重要动力。甚至遥远的东方情调被想象为这些昂贵稀有的刺激物,吸引着欧洲沿海国家的船只成群结队地漂洋过海、前赴后继,地球是圆形的假设及发现像一曲激动人心的前奏,激发人类努力摆脱中世纪的黑暗。
如今,烟、酒、咖啡、茶叶虽然已经作为普通食物“飞入寻常百姓家”,然而,它们中的极品依然高不可攀,像稀世的珍品一样被精致地包装艺术地陈列,价格昂贵得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这种叫人惊诧的高价又为这些商品镀上了一层清高的色泽,让人流连。消费社会的品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严酷,一点也不逊色于当年血腥的海外掠夺,理想的消费者善于倾听欲望和消费的呼唤,他们害怕的不是比较和选择所带来的烦恼,而是欲望的枯寂。选择已然成为划分消费者社会身份的有效手段,正如约翰?费斯克所指出的那样,消费者“在许多商品中选择特定的一种,对消费者来说,选择的是意义、快感和社会身份。”有用、使用价值这些似乎不再在考虑范围之列。同时,消费者对“意义、快感和社会身份”的集体选择也催生了品牌和时尚,“时尚是社会形式之一,它以特殊的比例结合了独树一帜、变化之魅力同追随相似、一致的魅力。每一种时尚在本质上都是社会阶层的时尚,也就是说时尚通常象征着某个社会阶层的特征,以统一的外表表现其内在的统一性和对外区别于其他阶层的特性。一旦社会地位低的阶层试图跟从较高阶层的时尚模仿他们时,后者就会扔掉旧时尚,创造一种新时尚。只要存在时尚的地方,它们无一例外地被用于展现社会的区别。……如果说当今流行的时尚不如前几个世纪的时尚那么奢侈放纵、豪华昂贵,但持续时间也短得多,部分原因应归咎于现代时尚必须覆盖更广阔的范围,必须更容易被社会底层的人模仿,而另一部分原因则是现代时尚真正地发端于富有的中产阶级。所以,时尚的扩展就广度和速度来说似乎都是一场独立的运动,一种客观自主的力量,不受个人的约束走着自己的路。”时尚的快速淘汰和更替形象地将时代节奏传递给消费者,个体貌似与时尚的橱窗互不相干,可是,时尚会通过各种途径劫持消费欲望,打折就是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它在使时尚被下一层级的广大消费者模仿的同时,让上一层级的消费者主动抛弃,包围上一层级的新时尚随之应运而生。时尚以自身的规律加速度地更替,时尚与美之间的假想关系断裂了,时尚与快感的关系得到了巩固。
事物的价值在这种速度面前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对它曾经拥有。
我们并不能因为消费社会的到来和时尚的高密度的更迭,而将消费当成新生事物,自发的消费很早就开始了。当一个物品满足实用功能之余的部分产生之时起,比如我们的祖先在布匹上染上花纹,在陶瓷模式上刻下图案,在身上佩带装饰品的那一刻起,也即在最早的美的构成领域,无意识的消费就已经萌芽了。难怪布罗代尔在详细地考察了十八世纪初小城镇的变化之后得出结论“从相对意义上讲,难道这不是说,消费社会已经诞生了吗?”但波德里亚并不将消费社会推及到十八世纪那么遥远,而是将它定义为二十世纪的神话,“消费神话在20世纪的历史性浮现,与经济科学或思考中可以上溯到更加久远时代的技术概念的浮现,是完全不同的。这种对日常管理的术语系统化改变了历史本身:它是一种新社会现实的标志。确切地说,消费是直到这个词‘成为了习惯’以后才有的。”当消费“成为了习惯”,习惯的屏风将目的很自然地隐匿了,优美舒适的消费环境带来美好的体验,这成为消费一个重要的诱因。就像物品齐全的城市购物广场或超市完全不同于传统乡村的集市一样,今天的逛街也与传统农业社会节日般的赶集截然不同了,逛街本身成了目的,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为逛街在刺激消费欲望的同时带来视觉感受。免费品尝及体验催化真实的消费活动。
消费社会所带来的生产速度的提高和物质极度丰盛、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大众传媒尤其是电子媒体的高速发展、全球化的浪潮以及当代社会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享乐欲望紧密相连。“作为新的部落神话,消费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风尚。它正在摧毁人类的基础,即自古希腊以来欧洲思想在神话之源与逻各斯世界之间所维系的平衡。波德里亚意识到了我们所面临的危险。让我们再一次用他的话来说吧:正如中世纪社会通过上帝和魔鬼来建立平衡一样,我们的社会是通过消费及对其揭示来建立平衡的。”对消费的揭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叙事,同时,叙事文本又参与到新一轮的消费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对消费进行揭示的叙事本身也沦陷为消费品,被纳入消费的范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