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者甘肃省武威市金属工艺厂
年代改革开放 (1977-1989)
材质铜
尺寸15 × 3.5 × 12 cm
上书时间2023-09-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国家旅游标志(马超龙雀)
- 商品描述
-
马踏飞燕
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的青铜器
铜奔马
马踏飞燕,原名铜奔马,因郭沫若认为铜奔马蹄下是飞燕而得名“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天马逮乌等,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通说认为该铜马为东汉时期的青铜器,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15公斤,铜马三足腾空、昂首嘶鸣,落下的一足踏于飞鸟之上。[1]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友好交往的象征。[2]1983年,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
出土过程
发掘情况
1969年9月22日,甘肃省武威市新县大队第13生产队的社员在雷台下面挖防空洞时,在洞右侧发现了坚硬物体,将浮土层清理后出现一块砖头,意识到这里是墙体,村民们拆开砖块后发觉是一个古墓葬。墓葬中有大量的铜车、铜马、铜人和多种铜制品,生产队会计将这批文物搬运到库房保管,队干部们列出了一个入库文物清单,村民选择封锁消息不上交文物。据后来有关报道称,因不久前生产队的两匹马死去,村民们打算将这批铜器卖给废品收购站换钱买马。尽管选择保密,但消息还是传开了。在时任武威市文物干部的党寿山和政法干部张有的努力下,将这批文物运到了武威当地的文物单位保管起来。此后,甘肃省博物馆又对雷台古墓葬进行了三次补救性发掘和清理,但遗憾的是,历史遗留下的信息几乎已经被破坏殆尽,如今墓主人的身份和铜奔马的来历仍属于未解之谜。1969年,这批雷台古墓葬发掘出的文物入藏甘肃省博物馆。
出土情况
雷台是一个高8.5、南北长106、东西宽60米的夯筑土台,台上有年代较晚的庙宇建筑。汉墓发现在雷台东南部的台基下,墓为正东西方向。发掘时发现了盗洞两处:一处是在中室东壁的上部;一处是在墓道中。根据修补和积水情况推测,被盗时间应该是刚下葬不久。墓道为斜坡式,长而平缓,墓室有前、中、后三室,墓中随葬物品在1969年发掘时大多被扰乱,失去原来的位置,部分器物上的附件出土时有损毁。随葬器物丰富,总计出土遗物二百三十一件,其中铜制器物171件,包含稀有的成组铜车马,此外有金器二件,漆器三件,陶器二十五件,银印四枚,以及铁、骨、石、玉、琥珀等质地的器物。[7]铜奔马出土于雷台一号墓,出土后,该文物状态较差,马身多处破损,脖颈处有多个小洞,马头上的鬃毛和尾巴均脱落,后通过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两个月的修复,铜奔马得以变为现在的样子。
文物特征
文物规格
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15公斤。造型矫健精美、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略飞燕的刹那瞬间。飞燕回首惊顾,更加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其全身的着力点集中于超越飞燕的一足上,精准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10]铜奔马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塑造,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的优点于一身,特别表现出河西走马秉赋的对侧步特征,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友好交往的象征,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造型设计
铜奔马的姿势来源于马匹真实准确的奔跑姿势, 表现了奔马正处于四肢腾空的瞬间状态。此姿势在出土材料中经常可以见到,属于程式化的造型样式。雷台墓出土的车马俑中共有铜马39匹,大多数是四足伫立,唯有铜奔马单足独立。单足站立最需要解决的是平衡问题,在马蹄下放一块踏板也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但却丧失了奔马四足腾空的意境,而铜奔马蹄下的飞鸟造型简单,立于奔马和地面之间,既能保持整个雕塑的平衡,又很好地说明了奔马正处于四足腾空的状态。这种造型在汉代很多见,传播范围较广,有学者推测造型灵感来源于相马术。
制作工艺
铜奔马头部和颈部、身躯和腿足连接处有颜色深浅不同的铸接痕迹,说明该作品的铸造工艺为陶范铸接法,就是先铸造马的头颈身躯,分铸腿足,再相接在一起,耳朵等细节分别另铸,插入马身上相应部位的洞孔里。马腹内空,腹下存有一椭圆形口。在铸造腿部时,通过浇注铜液、放入铁构件,强化腿部强度和支撑力,通过分析腿足内部的深色条状阴影和右前蹄下外露铁芯,推测是铜腿内部的铁质加强筋。[12]
展览情况
1973年4月至1975年8月间,铜奔马先后到法国、英国、日本、罗马尼亚、奥地利、前南斯拉夫、瑞典、墨西哥、加拿大、荷兰、比利时、美国共12个国家巡回展出,观众达500多万人次。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13]2021年年底,甘肃省博物馆宣布,根据国家珍贵文物保护相关规定,铜奔马将于每年5月1日至10月15日在“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展出,其余时间在库房进行维护保养。
文物价值
工艺价值
铜奔马的构造巧妙,利用鸟展开的翅膀起到平衡作用,准确把握力学原理,集造型、速度和力学原理于一体,同时,马的右片后腿内夹铸的卯榫状铁芯骨加强了腿部支撑力,巧妙运用青铜和铁两种熔点不同的金属,用当时最为坚硬的金属铁支撑起重量超过7公斤的主体。这种制作工艺在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青铜器中曾经发现过,铜奔马在利用这项传统技术的同时,还在腿根、踝关节、蹄足等受力点做了榫卯状特殊处理,使铜奔马主体得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 没有更多了 —
国家旅游标志(马超龙雀)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