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研究
  •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研究

9.2 1.8折 52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武小川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Y93

上书时间2022-07-08

志军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武小川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78997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8页
  • 字数 229千字
【内容简介】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研究》以社会治理中的公众参与为主题,从参与场域、参与主体、参与层次、参与途径等角度全面阐述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内涵。为了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水平,本书从参与权利的确认,参与途径的完善,参与意愿的激励,参与能力的提升,参与秩序的规范等方面论述了法治在保障和提升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作者简介】

武小川,男,1987年10月生,湖北枣阳人。2004年至201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先后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先后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杂志》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编写、翻译多部著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人权法。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主要内容和框架

一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 本书创新点

三 结构框架

第二章 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与现实背景

第一节 “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二元框架中的社会定位

一 古代政治理论中的政社合一、经济分离

二 启蒙思想中政社分离、经社合一的萌芽

三 黑格尔:政治国家高于市民社会

四 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

第二节 “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框架中的社会定位

一 西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

二 “政府—市场—社会”三元论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社会治理的现实背景

一 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局限

二 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

三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第三章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内涵及特征

第一节 公众参与的概念

一 公众相关概念辨析

二 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

第二节 公众参与的主体——从消极公民到积极公民

一 消极公民

二 积极公民

第三节 公众参与的方式——从间接参与到直接参与

一 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

二 宏观民主和微观民主

第四节 公众参与的特点

一 分散性

二 非正式性

三 自发性

四 不确定性

第四章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层次

第一节 公众参与阶梯理论

一 阿恩斯坦的参与阶梯

二 康纳的参与阶梯

三 托马斯的公众参与阶梯

四 阿克兰的公众参与阶梯

第二节 构建中国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阶梯

一 社会治理的民生性与公众参与的全面性

二 参与规模与参与层次

三 参与途径与参与层次

四 小结:公众的六阶参与

第五章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第一节 通过立法参与社会治理

一 立法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二 法律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三 法律审查阶段的公众参与

第二节 通过行政参与社会治理

一 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二 行政执法中的公众参与

第三节 通过司法参与社会治理

一 人民陪审员

二 人民监督员

三 公益诉讼

第四节 通过社会自治参与社会治理

一 自我管理

二 志愿服务

第六章 以法治推进公众参与社会治理

第一节 通过法治确认参与权利

一 参与的人权属性

二 公众参与权的宪法确认与法律具化

第二节 通过法治完善参与途径

一 拓展参与空间

二 规范参与程序

三 提升参与效力

第三节 通过法治激励参与意愿

一 法律激励及其类型

二 激励参与意愿的法律手段

第四节 通过法治提高参与能力

一 物质基础

二 信息能力

第五节 通过法治规范参与秩序

一 公众参与的失败:群体性事件

二 公众参与中的义务与责任

结语 在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中寻找答案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