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谦抑性研究
  • 刑法谦抑性研究
  • 刑法谦抑性研究
  • 刑法谦抑性研究
  • 刑法谦抑性研究
  • 刑法谦抑性研究
  • 刑法谦抑性研究
  • 刑法谦抑性研究
  • 刑法谦抑性研究
  • 刑法谦抑性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刑法谦抑性研究

58 八五品

仅1件

江西新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永明、胡祥福 著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07

新余市人文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有2页有划线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熊永明、胡祥福 著
  •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8
  • 版次 1
  • ISBN 9787501438952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84页
【内容简介】
刑法机能的发挥总是有限的,一方面,依靠刑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犯罪;另一方面,刑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违法行为,而只能慎重、限制地适用于必要的范围内,这便产生了刑法谦抑性问题。刑法谦抑性可全方位适用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实践以及刑事理论研究,它不仅是一个刑法理念问题,更是一种广泛的刑事政策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保障人权,强调刑事和解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全面研究刑法谦抑性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熊永明,1969年3月1日出生,江西进贤人。1997年7月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始在南昌大学法学院(先后有法律学系、政法学院、法学院的数度易名)任教,先后任讲师(1998年)、副教授(2003年)、硕士生导师(2003年)、教授(2009年)。现为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刑法教研室主任。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二、社会兼职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西省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暨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江西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检察官学院井冈山分院兼职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三、学术成果现主要从事刑法学和犯罪学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参与司法部、中国法学会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次,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次,江西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次,2009年获南昌大学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在《中国刑事法杂志》《法学论坛》《刑事法评论》《河北法学》《法学杂志》《刑法评论》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撰写《伪造文书罪初论》《刑法谦抑性研究》等著作数部。
【目录】
前言/1
上篇
祖国高于一切/3
中国牌知识分子/12
理论狂人/20
我们无罪/46
关于候补中年知识分子的报告/75
一个成功者的自述/95

中篇
论观念之变革/111
挑战与机会/137
日本的危机感/166
孔雀西南飞/192
孙超现象/234
如果没有马云/281
因为杭州有你/301
感天动地宁波帮/306

下篇
成年人的童话/323
皇帝说亲/335
永恒的诱惑/342
画外音/386
蝶中蝶/411
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才子/419
拼图铁凝/424

附篇
爸爸/435
富翁/441

后记/444
第一章刑法谦抑性的渊源考察
第一节中国刑法谦抑性思想撷英
一、奴隶社会刑法谦抑性思想体现
二、封建社会刑法谦抑性思想体现
三、近代社会刑法谦抑性思想体现
第二节外国刑法谦抑性理念的变迁
一、启蒙时期刑法的谦抑理念
二、古典学派刑法的谦抑理念
三、近代学派刑法的谦抑理念
四、现代刑法的谦抑理念
第三节刑法谦抑性理论的形成
一、刑法谦抑性理论的提出
二、刑法谦抑性理论的展开

第二章刑法谦抑性的基础分析
第一节概念梳理
一、理论争鸣
二、本书观点
第二节基本内涵
一、学界分歧
二、本书态度
第三节理论定位
一、观点聚讼
二、本书主张
第四节理念相容
一、刑法谦抑性与罪刑法定原则之间的相容性
二、刑法谦抑性与罪刑均衡原则之间的相容性
三、刑法谦抑性与法益保护原则之间的相容性
四、刑法谦抑性与责任主义原则之问的相容性

第三章刑法谦抑性的国际浪潮
第一节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谦抑性浪潮
一、德国状况
二、意大利状况
三、法国状况
四、韩国状况
五、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状况
第二节英美法系国家的刑法谦抑性浪潮
一、英国状况
二、美国状况
三、其他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状况
第三节国际范围内的刑法谦抑性浪潮
一、刑事司法运动
二、国际公约的规定

第四章刑法谦抑性的根据论证
第一节哲学根据
一、认识论
二、人的价值理论
三、辩证法理论
第二节宪政根据
一、宪政内涵解读
二、刑法谦抑性的宪政审视
第三节经济学根据
一、经济分析法学理论
二、经济学根据的展开
第四节刑法学根据
一、刑法的地位
二、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
三、刑法的负面性
四、刑罚的有限性
第五节犯罪学根据
一、犯罪的功能
二、犯罪的成因
三、犯罪发生的规律性
第六节刑事政策根据
一、刑事政策理论
二、刑事政策的谦抑性解读

第五章刑法谦抑性的内容贯彻
第一节立法贯彻
一、刑法总论部分
二、刑法分论部分
第二节司法解释贯彻
一、犯罪数额的限定
二、犯罪情节的限定
三、犯罪后果的限定
第三节刑事理论贯彻
一、犯罪本质理论
二、犯罪构成要件理论
三、行为理论
四、因果关系理论
五、新过失论理论
六、刑事违法性理论
七、期待可能性理论
八、教育刑理论

第六章刑法谦抑性的内容背离
第一节立法背离
一、罪名的设立
二、亲告罪的范围
三、死刑的规定
四、法定刑的配置
第二节司法解释背离
一、处罚范围过宽
二、处罚程度偏重
第三节刑事理论背离
一、罪名的设立
二、构成要件的修改
三、新型问题的处置

第七章刑法谦抑性的实现途径
第一节非犯罪化
一、理论分析
二、非犯罪化的方式
三、犯罪化与非犯罪化
第二节非刑罚化
一、理论分析
二、非刑罚化的方式
三、刑罚化与非刑罚化
第三节轻刑化
一、理论分析
二、轻刑化的方式
三、轻刑化与重刑化

第八章刑法谦抑性的实现制约
第一节重刑文化观
一、重刑文化观的流变及评析
二、重刑文化观对刑法谦抑性的制约
第二节国家本位观
一、国家本位的含义
二、国家本位对刑法谦抑性实现的制约
第三节刑法工具观
一、法律工具主义
二、刑法工具主义
三、刑法工具观对刑法谦抑性实现的制约
第四节一元社会结构模式
一、从一元社会结构到二元社会结构
二、一元社会结构模式对刑法谦抑性的制约

第九章刑法谦抑性与和谐社会理论
第一节和谐社会的理论
一、和谐社会的概念和特征
二、和谐社会理论的法理学根据
第二节刑法谦抑性与和谐社会理论的契合
一、价值理念上的契合
二、内涵上的契合
三、刑事介入上的契合

第十章刑法谦抑性与刑法的信仰
第一节刑法信仰的解读
一、法律信仰
二、从刑法的公众认同到刑法的信仰
第二节刑法谦抑性与刑法信仰的契合
一、刑法信仰的前提
二、刑法谦抑与刑法信仰的契合
第三节刑法信仰的塑造
一、法律信仰的塑造
二、刑法信仰的塑造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有2页有划线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