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绝的旗帜:论鲁迅传统及其资源意义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孤绝的旗帜:论鲁迅传统及其资源意义

17.68 5.9折 30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寿桐 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库 5-27

上书时间2024-05-28

桑梓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寿桐 著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3
  • 版次 1
  • ISBN 9787503927621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3页
  • 字数 290千字
  • 丛书 南中国学术文丛
【作者简介】
朱寿桐,男,文学博士,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筹备组负责人。
1958年出生于江苏省大丰县,高中毕业后在农村中小学任民办教师。1983年由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南京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3年在职获得博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起担任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副所长。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兼任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2004年7月起应聘到暨南大学任教。
兼任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
已经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3篇、《文学评论》9篇,为《新华文摘》转载7篇),出版《情绪:创造社的诗学宇宙》、《新月派的绅士风情》、《中国现代文学范畴论》、《中国现代社团文学史论》等专著12部。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002年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1995年、2003年两次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跨世纪人才”基金和“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基金”项目各1项,目前还主持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
对外及对台港澳地区学术交流方面,曾任韩国崇实大学校专任教授;日本九州大学访问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马来西亚韩江学院客座教授;台湾佛光大学客座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另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访问过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意大利比萨大学、香港大学等。
【目录】
绪论鲁迅与中国英哲文化
一、多元文化比照中的鲁迅式英哲文化
二、英哲文化的“孤绝”的旗帜
三、鲁导的精神资源意义
四、孤绝的现代性感知与文学选择

上篇
第一章孤绝的“呐喊”者——《呐喊》论
一、孤绝心态下的“呐喊”
二、“呐喊”的意义
三、呐喊者的定位
四、“孤绝”的允容与亮色
五、孤绝而深刻的“消极”
六、“不幸”与“不争”
七、叙事的变焦
第二章“彷徨”与慰藉
一、孤绝感的加深:由“呐喊”到“彷徨”
二、孤绝的胸臆寻求慰藉
三、幼者本位:孤绝中寻求慰藉的另一面

中篇
第三章鲁迅文学传统:孤绝的价值
一、鲁迅与《新青年》新文学传统的开辟
二、批评本体传统与鲁迅文学的定位
三、鲁迅批评本体传统与几个文学社团
第四章鲁迅思想与审美传统的呈现
一、思想和审美传统的悲剧内核
二、思想和审美传统的价值呈现
三、鲁迅小说传统的现代品质及其弘扬

下篇
第五章超脱“孤绝”:寻求世界性资源
一、易卜生主义的理解与反思
二、鲁迅等中国作家给予勃兰兑斯的崇高文化礼遇
第六章鲁迅与“主义”
一、俄国文学的“为人生”与现实主义
二、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形态与鲁迅
三、鲁迅创作中的非理性因素
四、“象征印象主义”就是表现主义
五、孤绝之外:表现主义的尝试
六、“世纪末果汁”的研磨
余论鲁迅的人生和形象:孤绝的生存状态
一、孤独的星还应:鲁迅在“左联”
二、孤绝中的“人生的仪式感”
三、仍然是“说不尽”的鲁迅
四、关于鲁迅研究热点问题引发的思考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