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4:轻轻松松读懂《传录》 中国哲学 度阴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知行合一4:轻轻松松读懂《传录》 中国哲学 度阴山

(1)百万书《**》系列全新续作。 (2)知名历史作家度阴山20年《传录》研究集大成之作。 (3)用231个有趣的历史故事解读《传录》,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要点。 (4)在轻松愉快

35.66 5.0折 72 全新

仅1件

江苏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度阴山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24907

出版时间2017-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536页

字数554千字

定价72元

货号xhwx_1201771928

上书时间2022-07-29

桑梓图书专营书城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百万印量书全新续作。用108个有趣的历史故事解读传录,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要点。知名历史作家度阴山数十年研究传录集大成之作。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传录中的“心即理”“事上练”“致良知”等概念,在轻松的阅读中领悟的真谛。轻松有趣,扎实有力,锁定读客“这本史书真好看文库”!

目录:

私欲真难克吗
萧惠问:“己私难克,奈何?”
先生曰:“将汝己私来,替汝克。”先生曰,“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萧惠曰:“惠亦颇有为己之心,不知缘何不能克己。”
先生曰:“且说汝有为己之心是如何。”
惠良久曰:“惠亦一心要做好人,便自谓颇有为己之心。今思之,看来亦只是为得个躯壳的己,不曾为个真己。”
先生曰:“真己何曾离着躯壳?恐汝连那躯壳的己也不曾为。且道汝所谓躯壳的己,岂不是耳目鼻四肢?”
惠曰:“正是为此。目便要,耳便要声,便要味,四肢便要逸乐,所以不能克。”
先生曰:“‘美令人目盲,美声令人耳聋,美味令人爽,驰骋田猎令人发狂。’这都是害汝耳目鼻四肢的,岂得是为汝耳目鼻四肢?若为着耳目鼻四肢时,便须思量耳如何听、目如何视、如何言、四肢如何动。必须非礼勿视听言动,方才成得个耳目鼻四肢,这个才是为着耳目鼻四肢。汝今终向外驰求,为名为利,这都是为着躯壳外面的物事。汝若为着耳目鼻四肢,要非礼勿视听言动时,岂是汝之耳目鼻四肢自能勿视听言动?须由汝心。这视听言动皆是汝心。汝心之视,发窍于目;汝心之听,发窍于耳;汝心之言,发窍于;汝心之动,发窍于四肢。若无汝心,便无耳目鼻。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便是天理。有这个,才能生。这之生理,便谓之仁。这之生理,发在目便会视,发在耳便会听,发在便会言,发在四肢便会动,都只是那天理发生。以其主宰一身,故谓之心。这心之本体,原只是个天理,原无非礼。这个便是汝之真己,这个真己是躯壳的主宰。若无真己,便无躯壳。真是有之即生,无之即死。汝若真为那个躯壳的己,必须用着这个真己,便须常常保守着这个真己的本体。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惟恐亏损了他一些。才有一毫非礼萌动,便如刀割、如针刺,忍耐不过,必须去了刀、拔了针。这才是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汝今正是认贼作子,缘何却说有为己之心、不能克己?”

【译文】
萧惠问:“自己的私意难以克除,怎么办?”
先生说:“把你的私意说出来,我来帮你克。”又说,“人必须有为自己虑的心才能克除自己的私意。能克除自己的私意,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萧惠说:“我也挺有为自己虑的心的,不知为何还是无克去己私。”
先生说:“且说说你为自己虑的心是怎样的。”
萧惠想了很久,说:“我一心想做好人,便自认为很为自己虑的。如今想来,恐怕也只是为了自己的身体虑,并不是为了真正的自己。”
** 4:轻轻松松读懂《传录》 199
先生说:“真正的自己又怎能离得开身体呢?恐怕你都不曾真正为自己的身体虑。你且说说,你所谓的为了自己的身体虑,不是为了自己的耳、目、、鼻、四肢吗?”
萧惠说:“正是这样。眼睛要看美,耳朵要听美声,舌要尝美味,四肢要享安逸,所以才不能克己。”
先生说:“《老子》里说过:‘美令人目盲,美声令人耳聋,美味令人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这些都是对你耳、目、、鼻、四肢有害的东西,怎么是为了你的耳、目、、鼻、四肢好呢?如果真正为了耳、目、、鼻、四肢好,便要虑耳朵如何去听、眼睛如何去看、嘴巴如何去说、四肢如何去动。必须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才是成耳、目、、鼻、四肢的作用,才是真正为了耳、目、、鼻、四肢好。你现在终向外追求,为名为利,都是为了自己的身外之物。如果你为了耳、目、、鼻、四肢的好,要非礼勿视、听、言、动时,难道是你的耳、目、、鼻、四肢自己能够不视、听、言、动的吗?归根到底还是通过你的心才能做到的。视、听、言、动都是心的作用。心通过眼睛而看,通过耳朵而听,通过舌而说,通过四肢而动。如果没有心,没有耳、目、、鼻、四肢。所谓心,并不是指那一团血肉。如果只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经死掉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为何不能视、听、言、动了?所谓心是指那个使得视、听、言、动得以可能的东西,也是天,是天理。有了这个天,才会产生与相对应的生生之理,这是仁。天的生生之理,表现于眼睛便能看,表现于耳朵便能听,表现于舌便能说,表现于四肢便能动,这都是天理的作用。而天理其主宰具体的身体而言,便称之为心。心的本体是天理,原来没有不合乎礼仪之处。这才是你真正的自己,这个真正的自己才是身体的主宰。如果没有真正的自己,没有身体。可以说是得之便生,失之便死。如果真的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必须时刻在真正的自己上下功夫,必须时刻保持着这个真己的本体。独处时也持守德行,唯恐对其造成一点伤害。稍有一点非礼的念头萌动,像刀割、针刺一般难以忍受,必须将刀去掉、针拔除。这才是真正为自己虑,才能克除私欲。现在你好比是认贼作子,为何还说有为自己虑的心,还说不能克除私欲呢?”

【度阴山曰】

李世民执政初期,自控能力特别强,他对所有的正确意见都听从,克制自己的私欲,满足广大群众的渴求。正是在这种自控能力下,他把大唐推向一个高峰。但李世民执政后期,从前的戒惧和自我克制之心逐渐放松,许多人都注意到了这种情况,群臣纷纷谏诤,可李世民像换了个人,一概不听。
某次,李世民居然要看起居注。起居注是由史官(一般是宰相)负责记载每天的起居言行,这是历代帝王公私生活的手材料,史官必须如实、不虚美、不隐恶地来写起居注,当事皇帝无权过问。
李世民这一要求让负责这一工作的褚遂良大为震惊。褚遂良说:“不能看。”
李世民生气道:“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是不是也记录了?”
褚遂良说:“当然,这是我的职责。”
李世民恼羞成怒:“我有过失,你都记下来,后世人怎么看我啊!”
刘洎在一旁突然道:“算褚遂良不记,天下老百姓也会记在心里的!”
李世民愕然。自这件事后,他稍有收敛,重新回归自我克制。
萧惠说:“自己内心的私欲很难克。”说:“你只是不想克,否则肯定能克。这和李世民看起居注的故事异曲同工。”
李世民为什么要看起居注?理由很简单,他心虚。因为他知道自己做过错事,也知道起居注里记下了,他恐怕是想在起居注上改正过来。这个“想改正”的念头是良知发现,是知道了自己心上有私。
每个人做了错事其实心里都知道,只是改和不改的问题。说:“萧惠,你是没有为己的心,所以才觉得私欲难克。什么是为己?是做一个毫无私欲的圣人。如果你真有为己的心,一做错事,一有私欲,良知马上会通知你,你立即去修正,这有什么难的呢?”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真没有为己之心。如李世民,看似要留下美好形象给后人,其实是想通过弄虚作的手段,而不是靠实际行动,把自己修炼成真圣人。
世界上很多人都是如此,都觉得私欲难克,有了私欲,铸错误后,又想掩盖它,这不是真的为己。你在掩盖私欲和错误的同时,本身是在犯错。
想要真正克除私欲,其实没那么难,只要有让自己成为货真价实的圣人的心,克掉所有的私欲不在话下。如果没有这种心,你纵然每天都想着克除,也是水中捞月。

内容简介:

传录是的语录和书信集,是了解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但因其文字博大精深,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很多爱好者望而却步。本书作者度阴山,研究传录数十年,始终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难懂的理念。在本书中,度阴山通过108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将传录中的“心即理”“”“致良知”等概念解释得十分透彻。心即理:天理在我们心中,不用向外求。明朝刚建立时,天灾连连。朱元璋心忧百姓,于是让刘伯温占卜问上天,灾年什么时候能结束。刘伯温对朱元璋道:“陛下何必问上天呢?只要您存着勤政爱民的心,施行仁政,天下安定这个‘理’自然会呈现。”朱元璋从此以爱民之心施行仁政,没过几年,大明帝国果然开始蒸蒸上。:遵从良知的指示去做,是。孔子是礼仪方面的专家。有一次他为一户人家主持丧礼,在死者坟前痛哭,哭过后,他这都恹恹不乐。有人看到孔子脸上露出的悲伤神,问道:“丧礼已经结束了,您为何还这么悲伤呢?”孔子正道:“礼是由良知而发的行为,我之所以在丧礼上哭泣,是因为内心真诚地为死者感到哀伤,这种真挚的悲伤怎么可能在内消除呢?”正因为有了为死者哀伤的“知”,才有了规范礼仪的“行”,终成了孔子圣人的地位。致良知:克除内心的私欲,而不是想着掩盖它,如此才是真正的致良知。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找褚遂良,试图看起居注,修改其中某些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褚遂良坚决不给看,李世民生气道:“你把我的过失都记下来,后世人怎么看我啊!”刘洎在一旁突然道:“算褚遂良不记,天下老百姓也会记在心里的!”李世民听完后,为自己试图掩盖错误的想大为羞愧,从此改正错误,终成一代明君。翻开本书,通过108个历史故事,轻轻松松读懂传录中的智慧。

作者简介:

度阴山,知名历史作家,新时代“阳明”的研究者及践行者,民大学史学硕士,大多数人通过他的作品了解。大学时便反复诵读的传录,至今已可倒背,对“”“致良知”等核心理论理解得十分透彻,遂以数十年之功,厚积薄发,著成这部结合历史、通俗通透讲解传录的著作。

精彩内容:

    作者序 / 001
传录·上
徐爱录 / 005
陆澄录 / 041
薛侃录 / 160
传录·中
答顾东桥书 / 214
启问道通书 / 250
答陆原静书 / 258
答欧阳崇一 / 275
答罗整庵少宰书 / 283
答聂文蔚 / 291
答聂文蔚(二) / 298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 308
传录·下
陈九川录 / 317
黄直录 / 349
黄修易录 / 371
黄省曾录 / 391
黄以方录 / 491
《传录》跋 / 52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