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融结合新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产融结合新论

正版图书 两天左右发货 着急要货的请不要下单

17.7 3.0折 59 全新

库存110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窦尔翔、许刚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6

默默图书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窦尔翔、许刚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100104890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6页
【内容简介】
  传统的观点认为,产融结合主体主要集中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这种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产融结合新论》从一个全新的深层次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产融结合问题,把产融结合的过程看作是一个货币流动性转换的过程,即,从融资方的角度看:产融结合就是通过放弃部分收益,获得流动性或者稀缺的管理能力。从投资方角度来看:进行产融结合就是通过放弃流动性,获得收益、控制权或者定价权。全书共分为十章:产融结合的基本概念、产融结合是一种制度变迁、产融结合合约选择的规律、产融结合的主动性探讨、产融结合的紧密度、产融结合的负效果、产融结合的治理、产融结合的主导模式、产融结合的历史考察、产融结合的困境与展望。
【作者简介】
  窦尔翔,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何炼成教授、鲍敦全教授研究资本论,师从投资银行大师何小锋教授研究资本市场理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金融信息工程系教授、副系主任。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课题若干。在《经济学动态》等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若干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辑录或全文转载。在《中国证券报》、《国际金融报》、《中国经济时报》、《金融时报》、《中国改革报》上发表文章或接受专访50篇(次)。专注于产业金融工程的研究。致力于推动教育金融的研究和实践。关于外汇管理、金融危机、房地产金融、教育金融等热点问题的观点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参与撰写的金融危机方面的咨询报告得到国家高层的认可,若干建议被采纳。获得北京大学2008-2009年度花旗奖教金.
【目录】
第一章产融结合的基本概念
1.1“产”、“融”的形态
1.1.1“产”的三种具体形态
1.1.2“融”的三种具体形态
1.1.3“产”、“融”本身是一种抽象的合约
1.2产融结合的本质
1.2.1流动性的本质
1.2.2产融结合与流动性转换
1.3产融结合的定义

第二章产融结合是一种制度变迁
2.1“产”、“融”是制度安排
2.1.1“产”是一种制度安排
2.1.2“融”是一种制度安排
2.2产融结合型制度变迁
2.2.1产融结合型制度变迁的收益
2.2.2“产”的收益形态
2.2.3“融”的收益形态

第三章产融结合合约选择的规律
3.1基于基本货币的基本合约
3.1.1债性合约及其变性
3.1.2股性合约及其变性
3.2省略了基本通货的融物合约
3.2.1基本特点和性质
3.2.2融资租赁合约
3.2.3融物合约中的“物”
3.3链式合约交易
3.3.1链式合约交易的基本特征
3.3.2由融到产的链式合约模式
3.3.3由产到融的链式合约模式
3.3.4其他类型
3.4合约选择的依据
3.4.1项目状况
3.4.2目标主体状况
3.4.3合约选择环境
3.4.4合约状况
3.4.5主体状况

第四章产融结合的主动性探讨
4.1何谓产融的主动性
4.1.1主动性的表现
4.1.2主动性产生的原因
4.1.3主动性问题的实际应用
4.1.4主动性的进一步理解
4.2自身需求与主动性
4.2.1“产”的自身需求
4.2.2“融”的自身需求
4.3竞争与主动性
4.3.1竞争主动性的影响因素
4.3.2竞争策略的选择
4.4机遇与主动性
4.4.1宏观外部机遇与主动性
4.4.2微观内部机遇与主动性

第五章产融结合的紧密度
5.1产融结合紧密度的基本认识
5.2产融结合中合约的紧密度
5.2.1隐性类合约联系的紧密度
5.2.2单合约紧密度判别
5.2.3多合约的紧密度判别
5.3产融结合紧密度的影响因素
5.3.1产融双方自身的主观因素
5.3.2产融双方之外的客观因素

第六章产融结合的负效果
6.1产融结合效果分类
6.1.1正效果和负效果
6.1.2内部效果和外部效果
6.1.3系统性效果和非系统性效果
6.2研究负效果的意义
6.2.1负效果产生的背景
6.2.2研究负效果的意义
6.3产融结合负效果的具体表现
6.3.1资产层面产融结合的负效果
6.3.2组织层面产融结合的负效果
6.3.3产业层面产融结合的负效果

第七章产融结合的治理
7.1内部治理
7.1.1系统性内部负效果的治理
7.1.2非系统性内部效果治理
7.2外部规制
7.2.1产融结合的外部引导机制
7.2.2产融结合的监管
7.2.3产融结合的外部治理

第八章产融结合的主导模式
8.1市场主导
8.1.1市场主导的认识
8.1.2市场主导合约层面的探讨
8.1.3市场主导的条件
8.1.4市场主导的优劣势
8.2政府主导
8.2.1政府主导的认识
8.2.2政府主导合约层面的探讨
8.2.3政府主导的条件
8.2.4政府主导的优劣势
8.3银行主导
8.3.1银行主导的认识
8.3.2银行主导在合约层面的探讨
8.3.3银行主导的条件
8.3.4银行主导的优劣势
8.4市场主导、政府主导、银行类主导三者的关系
8.5中国的主导模式
8.5.1市场性
8.5.2政府性
8.5.3银行性
8.5.4产融型金融控股集团模式

第九章产融结合的历史考察
9.1产融结合历史的总体概况
9.1.1产融一体化
9.1.2“产”、“融”分离
9.1.3产融的再结合及大发展
9.1.4产融结合的曲折与治理
9.1.5产融结合的新浪潮与暂时危机
9.2金融合约与金融机构的演变与发展
9.2.1金融合约的演变
9.2.2金融机构的演变
9.3各国产融结合的历史实践与评价
9.3.1美国产融结合的历史与分析
9.3.2日本产融结合的历史与分析
9.3.3德国产融结合的历史与分析
9.3.4韩国产融结合的历史与分析
9.3.5我国产融结合的历史和分析

第十章产融结合的困境与展望
10.1合约的边界
10.1.1“产”的流动性与边界性的辨析
10.1.2“融”的流动性与边界性的关系辨析
10.2资产的虚实
10.3组织的合理定位
10.3.1组织定位不合理的风险
10.3.2“产”组织的边界扩张
10.3.3“融”组织的边界约束
10.3.4“结合”的超级形式——供应链金融
10.4产融结合的困境与展望
10.4.1监管与决策
10.4.2法律规范
10.4.3产融人才的培养
10.4.4外部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