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的书写: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间的书写: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

14 4.8折 29 九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鸿 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h64-7

上书时间2020-01-04

旧书利民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韩鸿 著
  •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8
  • 版次 1
  • ISBN 9787810858762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4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民间的书写: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全景透视中国民间影像的学术专著,是国内首次对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的深度理论解读。书中对影像生产的本体观照,对中国大众影像生产史的梳理,对大众影像生产的意义解读,对影像生产关系可能产生的变革及国内大众影像发展路径的探讨,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影像生产是视觉文化生产的一个主要内容。在百年影像史中,影像生产始终是一个充满权力斗争的场域。从电影诞生之初西方电影商品对中国的文化入侵到1905年丰泰照相馆的本土电影生产;从1919年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戏部”反抗外国影片“刺取我国下等社会情况,以资嘲笑”的行径,到1920年旅美青年梅雪俦等人愤激于美国影片对华人侮辱而回国组建“长城制造画片公司”;从1926年田汉“深感现实世界被压榨之苦闷”而组织“南国电影剧社”自筹资金从事电影生产,到30年代左翼电影对软性电影鸳鸯蝴蝶派的斗争,以及后来抗战电影、国防电影乃至当今对好莱坞大片冲击的抵制,我们无不感受到其中深刻的意识形态含义。
【作者简介】
韩鸿,1969年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副教授。从事传媒实务11年,先后就职于重庆有线电视台、成都商报社、四川电视台,历任记者、制片人、部门负责人。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文艺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现执教于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目录】
前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影像与影像生产
三、民间影像与大众影像
四、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影像生产的本体观照
第一节影像生产方式
第二节摄像(影)机、影像与影像生产
一、摄像(影)机:解放与去蔽的工具
二、影像:生存之镜与心灵之镜
三、影像生产:一种文本建构与话语生产

第二章历史钩沉:百年中国大众影像生产闪回
第一节史前史:早年的中国个人影像生产
一、萌芽期的民间影像团体和个人影像生产活动
二、30年代的电影大众化与左翼电影运动
三、抗战、解放战争时期的民间影像生产
四、1949~1978:个人影像生产的断裂
第二节从新纪录运动到大众影像生产
一、第一阶段:萌动
二、第二阶段:潜行
三、第三阶段:亮相

第三章文本研究:解读大众影像生产
第一节大众影像生产:对主体与历史的另类书写
一、大众影像与个人影像
二、大众影像的文本解读
三、个人影像的语境
四、价值发现--个人影像的意义
第二节底层与边缘化:一种新的生产视角
一、关注转型期的中下层社会
二、民间影像的人文关怀
三、底层关注的价值呈现
第三节解构话语权力:一个新的生产向度
一、解构:从解码到编码
二、建构:抵抗的意义生产

第四章功能研究:影像大众生产的意义解析
第一节影像思维的启蒙
一、影像传统的反思
二、影像思维的启蒙
第二节新的传播主体的生成与双向传播形态的确立
一、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与批判理念
二、新的影像传播主体与传播方式
三、大众影像传播的文化意义
四、民间影像传播的可能选择和现实路径
第三节影像社区与公共领域的构建
一、当下中国公共领域的建设与大众影像运动
二、影像生产与社区、族群亚文化的维护和构建

第五章对策研究:大众影像的培育机制和发展路径
第一节大众影像生产力的发展与影像生产关系的调整
一、影像生产关系的新变局
二、制播分离及其困境
三、大众影像生产与制播制度改革
第二节大众影像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影像观念的误区
二、大众影像的困境
第三节大众影像的培育机制与发展路径
一、大众影像的定位
二、大众影像的拓展方向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