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全新,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可开电子发票
¥ 129.98 4.5折 ¥ 288 全新
库存24件
作者俞少杰, 靳奉芹, 吴晓雪主编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9292690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288元
货号3940459
上书时间2024-12-31
俞少杰,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靳奉芹,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
吴晓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主治医师。
第一章牙体牙髓病与牙体硬组织损伤
第一节龋病
一、病因
(一)牙菌斑
牙萌出至口腔后,在很短时间内有一些有机物沉积于牙面,这些后天获得的沉积物含有各种底物,如有机酸、细菌抗原、细胞毒性物质、水解酶等,这些物质可以导致龋病或牙周病。最具有临床意义的牙面沉积物是牙菌斑。
牙菌斑是牙面菌斑的总称,依其所在部位可分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龈上菌斑位于龈缘上方,在牙周组织相对正常的情况下,革兰氏阳性菌占61.5%。龈下菌斑位于龈缘下方,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2.5%。
1.结构
牙菌斑结构有显著的部位差异,平滑面菌斑、窝沟菌斑的结构各具特征。
(1)平滑面菌斑:为了描述方便,通常人为地将平滑面菌斑分为3层,即菌斑-牙界面、中间层和菌斑表层。
①菌斑-牙界面:最常见的排列是细菌位于获得性膜上方。获得性膜可以是完整的一层电子稠密层,并有相当厚度和连续性,细菌细胞呈扇贝状排列于获得性膜表面。获得性膜也可为一菲薄不连续的电子稠密层,有些部位看不见获得性膜,微生物与釉质羟磷灰石晶体直接接触。釉质表面细菌细胞呈扇贝状外观,表明细菌对釉质呈活动性侵犯状态。
②中间层:包括稠密微生物层和菌斑体部。在界面外方有稠密的球菌样微生物覆盖,又称稠密微生物层,该层为3~20个细胞深度。虽然有时可见一些细菌细胞壁较厚,表明这些微生物繁殖率很低,但活性分裂细胞多见。有些微生物呈柱形外观,可能是侧向生长受限或营养供应不足,只能垂直生长所致。
稠密微生物层外方为菌斑体部,占菌斑的最大部分。由各种不同的微生物构成,通常呈丛状。有时丝状微生物排列呈栅栏状,垂直于牙面。
③菌斑表层:菌斑表层较其他部分更为松散,细胞间隙较宽,菌斑的表面微生物差异很大,可能是球菌状、杆菌状、玉米棒或麦穗样形式的微生物。
牙菌斑中除了细胞成分外,还有细胞间基质。基质可以呈颗粒状、球状或纤维状,由蛋白质和细胞外多糖构成,其中一些在细菌附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菌斑-牙界面,菌斑基质与获得性膜连续。
(2)窝沟菌斑:窝沟中的菌斑与平滑面菌斑显著不同,窝沟中滞留有微生物和食物分子,微生物类型更为有限。在均质性基质中以革兰氏阳性球菌和短杆菌为主,偶尔可见酵母菌。缺少栅栏状排列的中间层,分枝丝状菌罕见,在一些区域仅见细胞躯壳,在细菌细胞内及其周围可能发生矿化。
2.组成
菌斑由约80%的水和20%的固体物质构成。固体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及无机成分,如钙、磷和氟等。蛋白质是其主要成分,占菌斑干重的40%~50%,糖类占13%~18%,脂肪占10%~14%。
(1)糖类:在菌斑的水溶性抽提物中,葡萄糖是主要的糖类成分。另外,可检测出一定数量的阿拉伯糖、核糖、半乳糖和岩藻糖。许多糖类以胞外聚合物形式存在,如葡聚糖、果聚糖和杂多糖。这些多糖均由菌斑微生物合成(表1-1-1)。
本书以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重点介绍了牙体牙髓疾病、牙周疾病、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牙齿与牙龈疾病、口腔黏膜病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同时包括口腔修复、口腔正畸、种植义齿等技术的应用与具体操作规范。全书内容简明扼要,强调同类疾病间的鉴别诊断,突出实用性。重视从症状和体征出发,挖掘知识,提出诊断与处理思路的临床思辨能力和临床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将口腔临床医学最常见的疾病特点与技术操作融为一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