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全新,极速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可开电子发票
¥ 31.45 5.7折 ¥ 55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软科学评审专家委员会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54937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5元
货号4358543
上书时间2024-12-30
创新完善主销区粮食市场化收购机制助力增产增收乡村振兴
粮食收购是连接粮食生产和流通的重要环节。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对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在粮食收购领域早早开始了市场化探索。通过回顾广东粮食收购发展变化,分析主销区粮食收购的主要特点,及粮食市场化收购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探索创新和完善主销区粮食市场化收购机制,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一、广东粮食收购发展历程
1979年至1983年,逐步改革1953年以来一直实行的统购统销体制,缩小统购统销范围和取消奖售粮政策。1984年开始,在深圳特区率先进行放开粮油经营的试验,对深圳市粮油管理实行“一包两放”,即对深圳市粮油调拨和财务指标实行包干,放开粮食和食油经营,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试验区。1985年,取消粮油统购,改为合同订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取消各种奖售粮,粮食统购统销的僵化模式被打破。1992年起,广东按照“计划指导、放开价格、加强调控、搞活经营”的原则,在全国率先改革粮食购销管理体制。同年,停止省通用粮票、流动粮票的流通,居民无需凭粮簿敞开供应,成为全国第一个停止使用粮油票证的省份,被评为“广东改革开放30件大事之一”。号称“中国第一票”“第二货币”的粮票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以统购统销的粮油管理制度为标志的粮食计划经济的票证时代结束,市场经济时代开启。1994年,实行定购粮保护价收购。1995年以后陆续推进“两条线运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按照“本业为主,多种经营,多元发展”的思路发展粮食经济。2001年起,按照“稳定生产能力,自主种植经营;取消定购任务,放开购销价格;规范市场管理,搞活粮食流通;政府分级负责,确保粮食安全”的思路,发展多元化粮食市场主体,粮食购销逐步走向高度市场化。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广东不纳入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执行省份。2004年,结合本省粮食主产品种为稻谷(占粮食产量约9成)的实际,制定《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于2019年进行了修订。
……
本书为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2022年软科学研究成果精选集,涉及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法制、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政府监管效能提升、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这些成果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对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