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水蓄能电站生态防护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抽水蓄能电站生态防护技术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30.98 5.2折 60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绪国, 胡承江主编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9862732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3920874

上书时间2024-12-25

宏铭图书专营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电力系统。作为一种绿色清洁、低碳且能够灵活调节电源,与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火电等配合效果突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努力实现“2030 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形势下,抽水蓄能加快发展势在必行。近日国家能源局还新颁布了《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规划以指导我国中长期抽水蓄能发展,抽水蓄能行业正在成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开发建设后留下的废弃地及废料等都带来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何有效地治理这类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项目建设区的土地资源,是国际生态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扰动区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和极其复杂的,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扰动影响呈现普遍性、严重性、持久性和区域性等特点,而通过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过程非常缓慢。因此,为了加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扰动区域的生态恢复,减少或消除水利项目基础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创面对生产生活的安全威胁,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生活环境,根据水电站建设扰动区域的具体条件,利用一定的工程和技术措施开展当地生态系统的回恢复与重建工作变得十分必要。
所有被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总是以植被重建为前提。植被恢复与重建除了本身起着构建被破坏生态系统的初始植物群落的作用外,还能促进土壤的结构与肥力以及土壤微生物与动物的恢复,从而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恢复与重建。所以抽水蓄能电站的绿色生态建设核心主要是在保证坡体稳定的前提下,结合植物措施和必要的工程性措施重新构建生态系统,尤其是重聚坡面生态聚落,最大程度地保护、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这也意味着抽水蓄能电站生态防护技术是涉及多领域的科学技术,包括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土壤学、植物学、岩土工程力学、水力学、建筑材料学等学科领域。
作为一项水电站建设扰动区域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集成的研究、设计与示范,本书对抽水蓄能电站常用生态防护技术的一般规定和防护技术、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以及养护、维护与管理进行了探讨,明确水利水电站创面的主要类型及其分析评价方法,从工程防护技术、植物防护技术两个方面系统论述水利水电工程中典型的绿色生态防护技术,明晰其技术要点和适用范围,进一步认识典型部位的生态绿化建设的工作目标,从绿化效果、经济性、美观性、生态性等方面规定植物种类的选择与配置,兼顾后期的养护管理。并按照大坝、道路、渣场、料场、隧道洞口、地面开关站等典型部位,提出针对性的生态防护策略。对于当下现实废弃地水土流失治理与的高效利用,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商品简介

作为一项水电站建设扰动区域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集成的研究、设计与示范,本书对抽水蓄能电站常用生态防护技术的一般规定和防护技术、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以及养护、维护与管理进行了探讨,明确水利水电站创面的主要类型及其分析评价方法,从工程防护技术、植物防护技术两个方面系统论述水利水电工程中典型的绿色生态防护技术,明晰其技术要点和适用范围,进一步认识典型部位的生态绿化建设的工作目标,从绿化效果、经济性、美观性、生态性等方面规定植物种类的选择与配置,兼顾后期的养护管理。并按照大坝、道路、渣场、料场、隧道洞口、地面开关站等典型部位,提出针对性的生态防护策略。对于当下现实废弃地水土流失治理与的高效利用,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宋绪国,胡承江,杜贤军,吕典帅。山东文登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家。



目录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抽水蓄能行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但抽水蓄能电站基础建设造成的工程创面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在保证工程的前提下, 恢复或重建工程扰动区的植被, 促使其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是当下急需解决的课题。本书编著者以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基础, 对抽水蓄能电站各典型部位的工程创面特行剖析一步认识其绿色生态建设的工作目标, 继而从稳定性、工程防护、生态防护、坡面绿化美化等多个层次出发, 对不同技术模式的组合选取、适用范围、防护植物等方行了综合的阐述, 形成了适用于不同立地条件及部位的生态建设防护技术。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内容摘要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抽水蓄能行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但抽水蓄能电站基础建设造成的工程创面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恢复或重建工程扰动区的植被,促使其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是当下急需解决的课题。本书编著者以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对抽水蓄能电站各典型部位的工程创面特点进行剖析,进一步认识其绿色生态建设的工作目标,继而从稳定性、工程防护、生态防护、坡面绿化美化等多个层次出发,对不同技术模式的组合选取、适用范围、防护植物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阐述,形成了适用于不同立地条件及部位的生态建设防护技术。本书提倡将绿色生态建设环节纳入抽水蓄能电站的规划初期,并贯彻在设计、施工、维护的全过程,扭转了以往将生态建设作为工程后期补救手段的广泛认知,对于系统进行抽水蓄能电站绿色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书适用于水利水电行业广大设计、施工从业者以及学校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