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孩子一起成长:优秀父母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和孩子一起成长:优秀父母手册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10.64 2.7折 39.8 八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永刚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5824512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1685555559069766656

上书时间2024-12-12

宏铭图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如何正确地去爱却不是每个父母都会的溺爱、缺爱、错爱以及父母角色的缺失都会给孩子难以修复的伤害

作者简介
刘永刚北京大学青少年素质训练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大学状元俱乐部 教育总监北京大学和谐社会研究中心 专家北京大学青少年素质训练中心 专家美国教练协会(IAC)企业教练中国NLP家庭教练学院创办人之一《智慧人生》课程主讲导师TDCD青少年成长课程主讲导师

目录
孩子身上的一切问题, 都是父母问题的投射
 1.“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问题”父母 / 003
 2.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是父母用错了方法 / 007
 3.孩子并不是你的,只是借你而来 / 011
 4.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别把你的思想强加给他 / 016
 5.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要给他应有的尊重 / 021
 6.孩子从来都不“听话”,因为他是你亲生的 / 026

 父母都爱孩子,
 只是有的方式不对
 1.父母真爱孩子,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来演绎 / 035
 2.父母爱孩子是本能,能做到理性的爱是一种能力 / 039
 3.爱孩子更要懂孩子,不要让你的“爱”变成“碍” / 043
 4.爱是孩子成长的动力,父母要给予孩子生命的能量 / 046
 5.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夫妻相爱 / 050
 6.给孩子更多的信任,他就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 053
 7.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智慧的父母会静待花开 / 057
 8.做不完美的父母,你才会有“完美”的孩子 / 061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
 父母调整孩子前先要调整自己
 1.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育儿就是育己 / 069
 2.教育孩子的重心,是父母先教育自己 / 073
 3.调整自己,让孩子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 / 077
 4.以身作则,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 081
 5.父母的成长,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085
 6.父母要做孩子的律师,而不是法官 / 090

 成长环境影响未来,
 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1.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孩子的好学校 / 097
 2.父母可在孩子面前秀恩爱,打造温馨的家园 / 102
 3.给予接纳,让孩子感受家的安全感 / 106
 4.敞开沟通,为孩子提供宽松平等的环境 / 112
 5.父母在家远手机近书籍,为孩子营造读书环境 / 117
 6.尊重孩子的发言权,创建民主、宽容的家庭氛围 / 121
 习惯成就一生,
 孩子的好习惯始于父母有原则的爱
 1.父母的爱可以无条件,但要有原则 / 127
 2.不拖延的孩子背后,通常有不“妥协”的父母 / 131
 3.孩子的懂事,取决于父母的不迁就 / 134
 4.父母要想让孩子自律,必须先给他自由 / 137
 5.孩子的学习习惯,源自父母的耐心陪伴 / 140
 6.懂得感恩的孩子,都有言行一致的父母 / 144
 7.父母“管”得到位,孩子才懂得节约 / 147
 8.父母能“忍耐”,孩子才能克制欲望 / 151

 好性格好命运,
 孩子的好性格源自父母好榜样
 1.做孩子温暖的守护者,让他成为勇敢的斗士 / 157
 2.了解孩子的个性,协助他健康成长 / 162
 3.树立好父母形象,培养孩子正直无私的品德 / 165
 4.守护孩子的天性,让他做最好的自己 / 170
 4.发现孩子的天赋才华,尽最大力量成就孩子 / 175
 6.让孩子把该做的事做了,他才懂得承担责任 / 178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沟通就没有问题
 1.亲子间最好的关系,始于美妙的语言 / 185
 2.不忘初心,经常和孩子谈谈自己的蓝图  / 189
 3.鼓励孩子,让他顺势成长 / 192
 4.维护孩子的“尊严”,让他拥有健全的人格 / 196
 5.把孩子当陌生人,说话时和颜悦色 / 201
 6.针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适度地进行赞美 / 205
 7.巧妙地使用幽默,会让孩子和你更亲近 / 208

内容摘要
本书从孩子心理和家庭环境等多个角度,写了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包括了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感受,要多反省自己的错误,克制自己的贪欲,尊重孩子的行为,要耐心地付出,让自己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等等。读后对家长更好地处理和孩子的关系有很大帮助。

精彩内容
第一章孩子身上的一切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投射1.“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问题”父母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曾说:“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其实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往往都是父母造成的。
孔子曾说:“性相近,习相远。”每个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都是一张白纸,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身上出现的任何问题,往往都源自其父母身上的问题。
做了父母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情况,当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时,会对他横加指责,这时在你眼里的孩子,几乎全是缺点,没有任何优点。而你看到孩子的缺点越多,对孩子的抱怨也就更多起来。实际情况是,你这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问题”更多的你。
曾经有很多家长向我反映:“我儿子都上初中了,上课听讲还是不专心,他们老师多次反馈,说他上课时老爱跟同桌讲话。”“我女儿才上小学四年级,就进入了叛逆期,脾气很暴躁,经常跟我们对着干,不让她干什么偏干什么!”“我们孩子有自卑情绪,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每次我在听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笑着问他们一句话:“你们觉得,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什么时候最让你们开心?”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孩子第一次奶声奶气地叫‘爸爸妈妈’的时候。”我又问:“这句话是谁教他们的?”他们继续回答:“是我们教的啊。”我接着问:“孩子第一次惹你们生气时,是什么时候?”其中一位父亲回答:“上学后,他身上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逃学、撒谎,我们教育他时,他就顶嘴。”我向他们讲起我之前辅导过的一个孩子的案例:杨洋的父母都是中学老师,杨洋很小的时候,父母给杨洋做了好榜样:他们在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陪伴杨洋读书。杨洋上学后,父母对他的学习要求很严格。
在父母的影响下,杨洋从小爱学习,学习成绩也很好,小升初时,他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考入重点初中。上初中后,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好。
每天晚上,杨洋的爸爸或妈妈都要陪他学习到夜里十二点。第二天早上5点,他不用父母叫就起床背书。
杨洋上初三后,有段时间突然厌学了,每天上学都无精打采,在课堂上听课也不专心。爸妈问他原因,他的回答是:“感觉上学没意思。”初三面临着中考,儿子学习懈怠,父母为此焦虑不安,轮番给儿子讲学习的重要性,给儿子鼓劲。可儿子就是不听,有时父母说多了,他会气得“砰”一声关上自己房间的门,以此来对抗。
杨洋的父母对此无计可施,在朋友的介绍下找我咨询,一见面,杨洋的父母就向我罗列了杨洋身上的诸多问题。
我在跟杨洋谈过几次话后,杨洋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谈到父母时,杨洋说:“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好。可我越长大越疑惑了,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学习、考高分吗?我一想到以后上了高中,也是这种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的生活,就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杨洋的厌学情绪,是因为父母向他灌输的重点就是学习,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造成了他缺失生活情趣,生活环境里只有父母、老师。他学习成绩优异,但是他并不快乐。而这些,父母并不知情。同时,杨洋都上初三了,父母仍然陪他学习,这实质上是一种监管,从杨洋的角度来看,是父母不信任他。
正是杨洋父母这种不顾孩子感受、一成不变的教育方法,让杨洋的学习完全丧失目标性。他不明白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导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自然也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从杨洋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来看,是因为他父母自身的问题的投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产生很多的生理和心理问题,由于父母缺乏正确的行为引导,缺少交流,孩子的人格障碍会引发更深层次的行为障碍,情感无法正常宣泄,就会成为他转嫁烦恼的主要方式,比如厌学、对生活失去信心等,严重时会出现自残、自伤行为。
在我的建议下,杨洋父母平时在和杨洋沟通时,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他讲清楚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并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疏导;每逢周末,父母还会让杨洋和同学、朋友出去玩。渐渐地,杨洋变成了一个对生活、学习充满激情的阳光少年。 我在课堂上多次对学员说过,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孩子生下来什么都不懂,他身上的任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父母长期错误的教育观念、方式和方法造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一旦发现孩子身上出现问题,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解决问题。下面为你提供一些方法:一、父母要想改变孩子的行为,必须先改变自己父母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大部分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过渡”过来的。父母要想让孩子身上没有坏毛病,就得多树立正面榜样,这样孩子耳濡目染后,才会慢慢地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二、父母对孩子的管束要合理父母对孩子合理的管教,是要告诉孩子做事的行为标准,即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孩子一旦跃过这个标准,就得按你们提的要求惩罚;若是孩子表现好,也要按要求奖赏。同时,父母在管束孩子时要保持一致,这样孩子才能够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
三、用积极鼓励的方法,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要主动地把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在这方面,父母的身教胜于言传,尽量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不要强迫孩子做不愿意的事。父母只有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四、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力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克制自己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从而给孩子一些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例如,“你今天出门,是穿长裤还是穿裙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尊重和信任,也会让孩子尊重和信任父母。
2.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是父母用错了方法我有位当老师的同学,向我讲起她班上一个学生的故事:这个学生十一岁,上小学五年级,性格暴躁,动不动就跟同学争吵,甚至动手打过同学。同学们都不喜欢他。
有一次,这个学生班上的一位同学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这个学生当时正在上楼梯,他为了保护同学,自己受了伤。学校通知学生的父亲到学校。
这位父亲来学校后,以为又是儿子打架伤了对方,当着老师的面,就要动手打受了伤的儿子。后来在老师们的劝阻下才住手。
事后,老师在和学生的父亲沟通时,终于找到了学生性格暴躁、爱打架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父亲在家里对他的棍棒教育。
“每次我犯了错误,不管是不是我的错,我爸都要打我,还不许我解释。我一解释,他就说我在顶嘴,打得更狠了。”学生对老师说,“为了少挨打,有时不是我的错,我也认了。”“我这孩子性格像我,吃硬不吃软,除了打没有别的办法。”学生的父亲一再对老师强调,“现在就一个孩子,不能太惯他了。”老师对学生父亲说:“孩子长大了,还是要以沟通为主的。比如,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接着,老师把学生讲的那通话讲给了这位父亲听。
“可他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这位父亲很惊讶地说。
老师说:“他哪里敢说啊,他小,您是父亲,不能反抗,但他会把这种情绪带到学校来,向周围的同学发泄。”这位父亲恍然大悟,懊悔地说:“原来孩子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我用错了方法啊。都怪我当时不冷静,他一出点事,我第一反应就是教训他……”上面这位父亲的话,我猜很多父母都能找到一些相同的痛点。那就是,父母一旦看到孩子的行为惹怒了我们,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如何“管教”孩子——这些都是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造成的。
然而,当父母经常吼叫、打骂孩子时,只会让孩子习惯你的吼叫、打骂,甚至忽视你的情绪,时间长了,你的这种吼叫、打骂会变得不起任何作用。长期下来,你会发现,孩子的“承受”能力会越来越强,以至于有一天,你的粗暴“管教”会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会让孩子效仿你的粗暴管教与周围的人相处。
一般来说,对孩子教育不当的父母的教育方式,都跟父母的情绪有关,失控的父母无法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往往被直接挡在心房之外,因为没有谁会接受一个情绪失控的人。特别是当你过度的反应真的吓到孩子时,那样的结果往往跟你想要的结果背道而驰。
有一位学员说她女儿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却是一位资深的“手机控”了。后来我跟她聊天才知道,她女儿小时候不听话,而她和爱人工作又忙,为了不让女儿打扰他们,他们就让女儿玩手机。现在才导致女儿对手机有了依赖。
的确,作为需要养家的父母,因为某些原因,为了哄孩子,有时候需要用手机哄哄孩子。最初,当孩子安静地玩手机时,你觉得换来了暂时的安宁。久而久之,孩子喜欢上手机了,这时父母又气又恨地禁止孩子接触,这样自然会遭到孩子的反抗。
归根结底,孩子身上的这些“坏毛病”,是父母自己图省事,导致用错了方法。实际上,孩子的表现是在提醒父母反思自己。
现实生活中,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其根源往往就在于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所采取的不当态度和方法。父母因为容易感情用事,往往对孩子运用错误的教育方法,结果事与愿违,甚至说是一个恶性循环。孩子越是惹父母生气,父母就越容易伤害孩子,父母越伤害孩子,孩子就越要惹父母生气。
家庭教育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关乎孩子的未来发展。一般来说,父母常见的错误教育方法有:一、粗暴蛮横的教育方式这是一种最不可取的教育方式,特别对于青春叛逆期的少年,是绝对忌讳的。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就像一棵幼苗,身体和心理都很敏感,自尊心很强,父母如果总是用不讲道理的简单粗暴方式对待他们,很可能让他们心里埋下怨恨的种子,甚至失去理智,还嘴还手、离家出走。
二、指桑骂槐的教育方式父母一个劲儿地抱怨自己没用,不能把孩子教育好,表面上是在责怪自己,其实是在责怪孩子。这种方法的打击力比当面责怪孩子的打击力更大。父母对自己的责怪越重,孩子受到的责怪越重,他在心里会对自己没有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会在心里不断地否定。
三、自我炫耀的教育方式有些父母特别喜欢在孩子面前夸自己:“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如何如何……”总之,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多么优秀,通过夸自己优秀来暗示孩子差劲。这样的父母根本就是教育无方,从不检讨自己教育上的问题,而是一味地批评孩子。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孩子有多不好,也是因为你教育无方。
四、“破罐子破摔”的教育方式有句话叫,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放弃的父母。孩子的经历、思想,都是一个家庭的缩影。当父母认为孩子无可救药时,孩子就真的无可救药了。古人说,因材施救。当你感觉到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时,可以换一种教育方法,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怪罪于孩子本身就是教不好的,更不能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殊不知,这种“不教育”式的教育方式,就是在纵容孩子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3.孩子并不是你的,只是借你而来很多年前,我还是一位教育爱好者时,非常喜欢纪伯伦写的一首《致孩子》: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上了那静止的弓。
机缘巧合下,我成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当中,我有幸跟这些可爱单纯的孩子打交道,从他们身上,我感受着他们对生命的不同理解。和孩子交谈,让我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和孩子们在一起,我能体会到纯真世界的那份善良和真诚。
这些未经俗世风雨浸染过的孩子,宛如春天那温室里娇嫩的花儿,对这个世界心存感激,满怀着炽热的希望。
而孩子走向世界的第一站,就是家庭教育。能否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父母的教育对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周国平说:“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同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们而来,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