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精选集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
7.93
2.7折
¥
29
八品
仅1件
作者张晓风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21904
出版时间2009-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9元
货号1489830733672990720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现代中文经典
——晓风散文半世纪徐学
一
晓风是一位资深教授,更是一个对万物有情的女子。方块字的艺术世界里,她多方出击。她的小说《潘渡娜》曾被收入“85年年度小说选”,是当代华文世界最早的现代科幻小说,至今在大陆依然拥有许多读者;她的戏剧,在台湾被列为经典,在大陆香港的剧场上演,满座感泣;她的杂文,早在《野火》之前就对威权与陋俗作不羁挑战。她的散文,自学生时代获“幼狮文艺奖”后,屡获各种大奖。但她散文创作最大的奖来自读者,是口碑而非奖杯。多年来,她的散文集畅销更常销,并已入选两岸学生国文课本,与古典散文相映生辉,堪称现代中文经典。
二
散文作为文类,时常叨陪末座。它是作家进入文坛的入场券,似乎无人不能。可是在所有文类中,散文最是易写难工,尤其在中国,在白话文兴起之后,因散文而成为经典作家更是艰难。
难处之一,中国文学中,散文地位崇高,流金溢彩。它历来与诗歌一起被供奉在文学正殿上。中国文字的特性,使中国文人有着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无比丰富的语词和长达两千年可供利用的文字数据,科举制度更巩固了文人考究语言、刻意求工的习性。两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浩瀚广大的散文品种:经诰典谟之肃穆,庄列之想像,史传之笃实,汉赋的流动,碑铭的温润厚重,序跋文体的进退合度,奏议策论的清真雅正;外加骈文的严格规律,笺疏写作的传承精神,乃至水墨纸缘题款,尺牍起承转合,更有唐宋大家左右逢源,高下皆宜;宋明小品另辟蹊径,独标神韵。品类之繁多,典范之宏丽,无不深入中国文人心中,令后来者叹为观止,知难而退。
难处之二,鲁迅说,五四散文小品的成功,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果真如此?其实不然。近代以降,中国文化遭灾受劫,“载道”等同陈腐,法度视为桎梏。志在解放性灵,不意开启滥情,虽间有力作,却不抵潮流,遂使稚嫩“美文”,绵绵百年。感伤滥情稚嫩做作以及文白夹杂浅俗之文常常被奉为经典,编入教材,误导学子,并造出读书界的恶俗,赝品淘汰精品,佳作为之淹没。
难处之三,散文不比小说、诗歌有思潮有流派,时常形成一波波潮流,散文是一种较难进入市场操作的文类。在文学日益产业化的形势下,散文比起其他文类更加寂寞。它要引起出版界、新闻界乃至评论界的关注,难度较大。不比戏剧、小说可吸纳异域新潮,令人耳目一新。
三
散文家若无过人之处,则无法于当今中文经典中觅得一席。晓风文字的卓越超拔之处何在?
一曰奇。
晓风出身旧时中文系,受“国故派”教育,本该与写作无缘,充其量也是闺秀派。可她却能破茧而出,以现代生命的律动让苍白典籍再度泛红,以美丽的蓝墨水冲洗故纸堆的陈腐。在她的散文中许多是出入古典,流连掇拾的结晶,戏文、诗词、人物、器皿,甚至一个汉字,几抹色彩。在她的解读中都焕发出神奇的色彩,如果说,传统文化如黄河之水奔泻入怀,那也因晓风搅入魂灵,如酒曲入瓮,才使这水甘洌芳醇,成了文化传统。
她的散文意蕴丰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市井琐事中自有骨气奇高,不使感性沦为软性;她的散文叙述自然,冲淡宁静,文辞如水,一笔如舟,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入一条条美丽水域。“散文美”相对于“诗美”,就在于前者是文章之美,文章之美更加讲究语句的组织方式和词汇的提炼选择,讲究“情致”和“趣味”,它们是比西方所谓“抒情性”远为细腻微妙的美感,属于中国美学的特有范畴。她的散文,句法上有弹性,语汇中有声色。晓风的散文句式充分发挥中国文字波折流动的特性。文言句法的简洁浑成,西式句法的严整新颖,话本戏文的活泼口吻,被她熔于一炉。古典诗文的典雅文辞,引车卖浆者流的俗言俚语,现代社会的流行词汇,在她的笔杖下,交响成一个大乐队。在她的散文中,白话从黑白进入彩色,从平面而立体,由清水变为结晶,既保持明白如话的听觉效果,又充盈着曲折成趣的书面美感。晓风散文之奇还在于她犹如千手千眼观音,风格多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她就至少具有两副笔墨,如余光中先生所说的,“亦秀亦健”。经过多年的耕耘,她更上层楼,她可以现代,可以古典,可以庄重,可以幽默,有时飞扬,有时蕴藉,有时奔放,有时内敛,有流云的闲情,也有沸血的淡然和霍然而怒的盛气。作为散文作者,她也可以进入各种角色:不服气的小学生,有些傻气的情人,循循善诱的教师;一个爱鸟人,一个赏花者,或者多情多智的旅人,喜欢好茶好咖啡的饮者……
二曰大。
奇是不拘一格的活力,是开创新篇的现代,而大则是大家境界。晓风虽然不曾留学异域,职业也单一,从学生到教师。但由于她的好学与敏感,也得益于她家学渊源,得益于台湾社会的忧患与动荡,开放与多元。她有了超出前辈女作家的胸襟与视野。她集学者的渊博,诗家的灵慧,哲人的睿智,宗教的悲悯于一身。她敢于涉笔丑陋,不再唯美是鹜,而是美丑并举。小说、电影、音乐、绘画、摄影等艺术都纳入了她的视野,促成了她观察事物的新感性。她的散文有诗的节奏,戏剧的对话和冲突,绘画的色彩,还有虚构的小说技法,形成了多元的集大成的美感。
当然,晓风散文之大更多的来自她散文中的博大胸怀,它结合了儒家的担当和基督的悲悯,还有艺术的纯真。她说“怀不世之绝迹,目高于顶,不肯在凡夫俗子身上浪费一丝一毫美,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对。但肯起身为风雪中行来的人奉一杯热茶,看着对方由僵冷而舒活起来,岂不更为感人。”所以,晓风散文中有那么多凡常中国人,他们或是忧患动荡中既善其身又济天下的读书人:《半局》里的杜公,《再给我们讲个笑话吧》的世棠,《不识》中的父亲,《未绝》里的马国光……或是在凡常生活中持守道义和尊严的平头百姓:灶下捧读《古文观止》的胖厨师,陪盲父游览山顶风光的女子,为自己成为画中人而欣喜的农夫……这是一些与作者偶然交会的小人物,或许连姓名也不曾留下,然而,在他送上的一碗辣酱里可以尝出敬业和尊客,在她的一次拥抱中有感恩和激情,几个未尝的包子,一句真情的好话,都会让我们或会心而笑,或心如捣臼,热泪迸涌。
晓风的散文中,人物林林总总,职业、地位、年龄都迥然不同,既有可以相与出尘的名士大儒,也有只是居家过日子的柴米夫妻。他们之所以让晓风含情凝睇,援笔勾勒,是因为晓风认为,世界上,最灿烂的光辉,最能够燃起情感和生命的光辉,只能是源自人心。无论身居朱户或者柴门,唯有人,才是最值得珍爱的。人是我们的邻居和朋友,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是我们垂垂老迈的父母和嗷嗷待哺的儿女。他们不论有多少缺陷,有多少伤痕,依然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无价的尊严和慰藉。同时,晓风也认定,有尊严有追求的中国人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共同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大磁场。所以,晓风在他们的身上捕捉的是我们民族文化撒播的灵光与风采,传递的是民族文化再生的信念。
从纯净的少女情怀起步,步下红毯,穿越丑恶,见证伪善,最终成就了悲悯大爱。由一尘不染而历经炎凉沧桑直逼人世内核,仿佛自风平浪静卷入狂风巨浪,晓风依然有一双宁静清澈的眼睛。那里因隐藏着百年忧患的海棠血痕而有一丝忧郁,几分愤懑,但更多的却是自信,是担当,是困顿中不失安详,凡常里自有庄严。浩大的场景,纷繁的群像,重大的事件,在晓风散文中并不多见,但与那些浓墨重彩的长篇巨幅相比,晓风的散文毫不逊色地具有令人震撼的情感经验和审美情趣。这就是中国的写意传统,以小见大,言有尽而意无穷。李白的乐府,苏东坡的小品短赋,不也是尺幅寸心,无穷境界吗?这就是晓风散文之大。
三曰老。
中国书法推崇人书俱老,中国文学有“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关”的美谈。比起其他文类,散文更讲究炉火纯青。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散文的叙述策略是“行云流水,圆活流转”。诗化,剧烈的动作和戏剧冲突等强化手段只是散文创作中的变奏而非常态。中国散文追求的境界以意蕴深远骨气奇高为里,冲淡宁静自然真率为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它推崇的“自然”是绚烂归于平淡,是摒弃“为文造情”的矫揉造作与“舍我其谁”的剑拔弩张,而非“我手写我口”。
对于散文家,内在功力的修炼,尤甚于自然随意。苏轼提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说自己下笔如山泉一日千里,但也立刻补充道,“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随物赋形,也就是有规范有约束,不是一泻无遗;而他的“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更是长期用功读书写作而后修炼得来的境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因此,散文家依凭的不仅是才气,更多的是多年修炼的内功——人格和历练。《人间词话》中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之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而我们说的“老”应该是“阅世而不溺世”,“阅世深却性情真”,这就是长期修炼后的一种境界。晓风近年来的散文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宁静致远,淡泊明净。她的散文里的敬畏与宁静,尊严与气度,正是来自长期的酿造,默默的积蓄。它并非纯然空灵,也不是冷漠无情,更不是畏葸忍辱,而是人世风浪中大彻大悟后留存的精神结晶。这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一种历久常新的中国智慧。
四
在大陆高校讲学,说起台湾岛上多高山,学生深为惊讶,小小一岛,三千米以上的高峰,竟有百座之多,而华山不超过两千米。同样,说起两千三百万人中,可以传世的经典作家不会少于十来位,也让他们困惑。可是,事实如此,高山总是汇聚在同一山脉,经典也常汇聚在同一时空。这一时空也许很大,如汉唐中国,也许不大,如古希腊,爱尔兰。靠的是适宜的土壤和气候。
在现居台湾的中国经典作家中,晓风只能算是中生代,以她的潜能,我们相信还会有新的杰作新的境界,两岸的中国人在期待,全球的华人在期待,历史在期待!
作者简介
张晓风,江苏铜山人,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随父辗转于重庆、南京、柳州、台中、台北、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学及中文创作40年。为享誉华人世界的古典文学学者、散文家、戏剧家和评论家。出版有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她的散文集畅销更常销,并已入选两岸学生国文课本,与古典散文相映生辉,堪称现代中文经典。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他的小说《潘渡娜》曾被收入“85年年度小说选”,是当代华文世界最早的现代科幻小说,至今在大陆依然拥有许多读者;她的戏剧,在台湾被列为经典,在大陆香港的剧场上演,满座感泣;她的杂文,早在《野火》之前就对权威于简陋作不羁挑战。
目录
现代中文经典徐学
散文编
我喜欢
种种可爱
关于拥抱
别人的同学会
一碟辣酱
包子
那人在看画
一只玉羊
仗美执言
一句好话目录目录
平视,也有美景
我在
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
摇动过,但依然是我的土地
肉体有千万种受难的形态
陈年老茶
闻歌
情怀
炎凉
我仿佛看见
我会念咒
我的药呢?
生活赋
地毯的那一端
母亲的羽衣
爱情篇
一个女人的爱情观
许士林的独白
矛盾篇(之—)
矛盾篇(之二)
矛盾篇(之三)
步下红毯之后
有些人
不识
再跟我们讲个笑话吧
未绝
溯洄
天门
半局
地篇
诗课
卓文君和她的一文铜钱
替古人担忧
初心(节选)
色识
六桥
玉想
错误
人日
请问,你是洞庭红的后代吗?
只被允许的二夜情
“风”比“德”好
开卷和掩卷
三个人里面聪明的那一个
只因为年轻啊
不朽的失眠
高处何所有
我恨我不能如此抱怨
都是竹子害的
咱们小人物要多多说话
关于爸爸这种行业的考核制度
可叵语录
小说戏剧编
潘渡娜
最后的麒麟
人环
和氏璧
一块玉的故事
《西厢记》改写
王宝钏
晓风素描
内容摘要
《张晓风精选集》分散文、小说戏剧两篇,收录文章70余篇。散文占了主要篇幅。晓风散文意蕴丰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市井琐事中自有骨气奇高,不使感性沦为软性;她的散文叙述自然,冲淡宁静,文辞如水,一笔如舟,领导我们一步步走入一条条美丽水域。晓风散文中,人物林林总总,职业、地位、年龄都迥然不通,既有可以相与出尘的名士大儒,也有只有居家过日子的柴米夫妻。晓风在他们的身上捕捉的是我们民族文化撒播的灵光与风采,传递的是民族文化再生的信念。在现居台湾的 中国经典作家中,晓风只能算是中生代,以她的潜能,我们相信还会有新的杰作新的境界,两岸的中国人在期待,全球的华人在期待,历史在期待!《张晓风精选集》收入作者的重要作品包括散文62篇(《我喜欢》、《地毯的那一端》等),小说、戏剧8篇,作者的作品在台湾多次获奖。
主编推荐
“世纪文学60家”在得到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核心的文学研究专家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下,由著名文学批评家和出版家白烨、倪培耕,著名学者和文学批评家陈骏涛、贺绍俊总策划。经过专家评选、读者网络评选,2006年“世纪文学60家”书系以收入入选作家代表作“精选集”的方式出版。“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出版,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打造了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2010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对“世纪文学60家”书系进行修订,我们希望此书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淘洗,像5年来支持这套图书的读者所祝愿的那样“世纪文学60家”将成为书架上重要的一份子,成为读者推荐的典藏精品图书。2010年已经再版书目:《冰心精选集》《沈从文精选集》《鲁迅精选集》《朱自清精选集》《贾平凹精选集》《徐志摩精选集》《路遥精选集》《梁实秋精选集》《老舍精选集》《张晓风精选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