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残酷的夏天:美国人眼中的越南战争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
14.73
2.5折
¥
59
九品
仅1件
作者[美]·卡普托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25794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1210183719328530436
上书时间2024-12-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此书绝非一部历史著作。它不是要去指控那些带我们进入印度支那半岛的先人——他们犯下的错,却用无辜平民的献血来补偿。总体而言,此书只不过是讲述战争的故事,讲述战火之中,人们的所作所为,以及战争对这些人的影响。严格来讲,此书是一位士兵在回忆我们历时很长的冲突——这是我们仅有的一次失败,书中记载了士兵漫长而又苦楚的切身经历。
1965年3月8日,那时的我还是一名年轻的步兵,我跟随海军陆战队远征军第九旅的一支营在岘港(越南港口城市)着陆,这是美国派去印度支那半岛的首支分队。1975年4月,我以新闻记者的身份重返故地,报道了共产党战争,那次冲突以西贡失守而告终。我是在越南战斗的首批美国人之一,也是很后一批撤离的人员,就在撤离的数小时之后,北越军(North Vietnamese Army)攻入首都。
本书主要忆及了1965年至1966年间,我服役海军陆战队的经历。本书末尾附上一篇我撰写的后记,简要讲述了美国撤离的故事。两次事件相隔不过十年,然而美国带着耻辱从越南撤退,想想当年入侵越南时我们的信心满怀,比照之下,似乎隔着整整一个世纪之久。
对于那些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尚未成年的美国人而言,那段岁月恐怕难以揣测——举国上下都沉湎在骄傲自豪和过度自信的情绪里。我们旅的3500名士兵绝大多数出生在“二战”期间,或是“二战”结束不后久,他们身下刻着那个时代的烙印,那是肯尼迪创造的“卡米洛时代”。那个年代到处弥漫着令人热血沸腾的气氛,加之年少轻狂,我们带着满脑子幻想来到海外。
年轻人往往对战争一无所知,因此便心驰神往。“扪心自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肯尼迪向我们发出的挑战点燃了我们内心深处到异国他乡大干一场的理想,我们不由自主地穿上军装。那时的美国貌似无所不能:她仍旧可以宣扬自己屡战屡胜。我们也坚信自己肩负使命,要将美国的政治信念传播到世界各地。与18世纪末的法国士兵如出一辙,我们自认为在“这场必胜的战局”中,我们绝不会是失败者。因此,三月潮湿的午后,我们背着行囊和步枪,行走在水稻田里,心中暗想,越共分子很快就会乖乖就擒,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是崇高善举。行囊和步枪依旧在我们肩上。然而那种信念,不复存焉。
我们曾藐视那帮农民游击队,事实上,我们的敌手意志坚定、不惧死亡,死亡名单每周都在增加,鲜血淋淋令人不敢直视,有了这些发现之后,我们先前的壮志酬酬有效崩塌。八月,曾被视为惊险刺激的远征变成了一场让人心力憔悴、无的放矢的消耗战,我们不再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而战,只想保住性命。
撰写这场战争的回忆录绝非易事。曾几何时,我希望自己不过是一次传统战争的退役老兵,为了某项事业,经历过热血战火和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而不是翻来覆去的伏击和交火。然而,我们没能经历诺曼底或葛底斯堡,没能经历那些史诗般的冲突,从而决定军队甚至国家的命途。我们的战斗,绝大部分只是为期数周、料想之中的等待,期间还举行莫名其妙的演练,我们穿行在热带丛林里和沼泽地里,练习危险的搜人行动,那里潜伏着狙击手,不停地“袭击”我们,还有各种恶作剧般的陷阱,要将我们一个个拿下。
我们的日子枯燥乏味,时不时会有大范围的搜捕破坏任务,这时我们才能稍微提起精神。不过,历经驾驶领队直升机在某着陆区落地的狂喜之后,往往是日复一日顶着炎日行军,靴子陷在泥土里,火辣辣的太阳恨不得烧掉我们的头盔,在遥远的树林里,看不见的敌人对我们开火。北越军与我们为数不多的正面交火,是我们仅有的兴奋时刻;不是寻常意义的那种兴奋,而是近乎癫狂的与人接触的激动之情。隐忍数周之久的紧张情绪,终于在那短短的几分钟内得到爆发——丧失理智的暴力,撕心裂肺的尖叫,极尽所能的辱骂。手榴弹发出阵阵爆炸声,自动步枪快速射击声久久回荡。
这种交火除了每周新添数位逝者,再没有别的成果,军事目前不会有记载,西点军校学员们也不会拿来当教材。尽管如此,它们却改变并教育了身处其中的我们;在这些渐渐被人遗忘的短暂交火之中,我们学会了有关恐惧、胆怯、勇气、苦难、残酷和战友的古老教训。很为重要的是,在一个习惯将自己视为永不陨殁的年岁里,我们认识了死亡。曾经的幻想,很后不知去向,而对于寻常百姓,那种幻想则是在年复一年的分期付款中逐渐磨灭。我们是在一瞬间将那幻想抛诸脑后,不过数月,我们从少不经事蜕变成年,并且过早步入中年。见过了死亡,意识到凡夫俗子不可逾越的有涯命数,让我们在青年时代便留下了不可痊愈的伤痛,就像早在娘胎,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就划了我们一刀。然而在当时,我们这一群人超过25岁的寥寥无几。离开越南之时,我们一个个奇形怪状,年轻的肩膀上,顶着一颗沧桑的脑袋。
我本人是在1966年7月离开的。十个月之后,我完成了北卡罗来纳州一支步兵训练连指挥官的任务,这次光荣使命终于让我从海军陆战队退役,也让我逃过了早夭在亚洲的命运。我心中庆幸,像是一个负罪累累的犯人被判了缓刑,然而不到一年,我便怀念起那次战争。
我所认识的其他退伍军人也坦诚自己有相同的情结。不论怎样,我们对越南有种古怪离奇的眷恋,更为令人诧异的是,我们甚至希望能够重返越南。战斗依旧在继续,不过重返越南的渴望不是源自所谓责任、荣耀和牺牲的爱国情怀,也不是如同传说那样,过来人要让年轻后辈踏上满身创伤甚至死亡之旅。其源头,是想看看我们的变化到底有多大,我们经历了雨季之苦,艰苦巡逻,在炙热的着陆地区,日夜担心敌人来袭,和那番不曾有此遭遇的人相比,我们究竟有多少不同。我们与他们鲜有共性。尽管后来我们恢复了平民身份,不过平民世界看起来如此陌生。我们不属于这个世界,我们也不属于那个世界,我们曾在那里战斗,我们的战友曾在那里牺牲。
我亲历了那时的反战运动,我努力调和自己的反战情绪和怀旧之感,很后却无功而返。后来,我终于认识到,这种调和毫无可能;我无法和反战运动的那些朋友们一样,他们毫不妥协地反对战争。因为我曾参与战争,于我而言,战争不是一个抽象议题,而是切肤的情感经历,是我人生中很不可磨灭的一笔。它以不可抗拒的力量,紧紧包裹着我的思想、意识和情绪。轰轰雷鸣在我耳中却是大炮发射;雨点坠落,让我回想起前线一个个浑身湿透的夜晚;走过树林,我便不寻找警报线或警惕伏击……我可以像那些意志很坚定的反战人士一样高声抗议,可我却无法否认战争曾吞噬我,那遭遇,既令人厌恶,也令人痴迷;既悲痛惨烈,也欣喜若狂;既惨不忍睹,也动人心弦。
本书是想捕捉现实中模棱两可的地带。任何一个曾战斗在越南的人,如果他诚实坦率,便会不由自主地承认,他乐在其中,战争对他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种乐趣诡异难明,因为其中混杂着相同程度的苦楚。炮火硝烟之下,一个人离死亡越近,他的生存能力就越强,陷入恐惧惊悚极限的同时,内心的意气风发到了很好。脑筋转得更快,意识更为敏锐,立刻感受到阵阵愉悦痴迷。这种精神上的兴奋犹如吞食了毒品。这东西也会上瘾,相形之下,生活中其他东西所带来的喜或悲不值一提。
我也曾试图记述步兵营内部那亲密无间的生活,战友之情大可与情人之爱相媲美。实际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和男女之爱迥异,战友关系的维系不需你来我往,不需你侬我侬,不需频频发誓。和婚姻不同,这种感情不会因为一言不合,或是生活寡味,或是离婚,只有死神降临,才能让彼此阴阳两隔。有些时候,即便死亡来袭,那份感情依旧如故。我的两位朋友为了将战友的尸体从战场上带走,很后牺牲在枪林弹雨之中。这份彼此关爱质朴无私,这种不分你我的情感,是我们在战争冲突中见证的崇高精神,否则,战争不过是只庞然怪物。
不过,如果战争没有这么残酷,恐怕我们也无法亲见这份关爱。越南战场无疑是对一代美国士兵的严峻考验,他们被聚集在这里,共同面对死亡、困境、危险和恐惧。正是因为战争的丑陋、日常生活的肮脏、比拼杀敌数量的扭曲,让我们彼此更为亲密。似乎,在战友互爱之中,我们找到了生命的价值,找到了守住那一丝残存人性的方法。
作者简介
1. 真实经历,引人入胜。令人不寒而栗的雨林,令人惊恐的未知,令人绝望的等待。阅读此书的每一个读者都不自我拷问:换做是我,我存活下来的概率有多大?我将何去何从?2. 越战回顾,人性思考。作者历时9年,用严厉的措辞、坦诚的言语、发自肺腑的呐喊,让人们看到了士兵的恐惧和怀疑,理解了战争的诱惑和残酷。3. 独特设计,形象亮眼。封面以红白黑三色为基调,灰色人像,红色标识,身陷茫茫雨林、伤亡惨重的美国士兵向着天空挥舞手臂,呼唤救援,又仿佛在向上帝祈求救赎。
目录
"序 幕
绚烂的星火之战
死尸军官
死亡的灰色国度
落 幕
后 记"
内容摘要
很残酷的夏天》是一部顶得住风险、扛得住压力、说得出真相的著作!作者用很真实的文字,记述了其直面死亡与深渊的经历,是对美国一直掩盖的污点——越南战争——很摄人心魄、很直击灵魂的记录。
主编推荐
曾获普利策奖的资深记者·卡普托作为越南战争亲历者的惊世回忆录顶得住风险、扛得住压力、说得出真相!《洛杉矶时报书评》头版推荐被译成15种语言畅销优选了解真实的越南战争品读震撼的战争文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