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话贞观政要:译注与诠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白话贞观政要:译注与诠释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9.3 2.2折 42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兢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ISBN9787802327801

出版时间2014-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157498006074408975

上书时间2024-12-11

宏铭图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一部贞观之治的翔实记录;一部总结古代政治伦理精粹的名著;一部历代君王都视为治国方略的古典领导学。
弘扬吴兢所著的《贞观政要》的价值,让现代人有机会学习贞观朝明君贤臣的智慧结晶和人格魅力,是《白话贞观政要(译注与诠释)》的宗旨。在写作方式上,本书采用了原典、注释、译文、解析四位一体的方式,这样可以使读者既能领略到原汁原味的《贞观政要》,从中汲取营养,同时解析部分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读者的阅读提供参考,为读者拓展出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

作者简介

  哲慧,喜读经典,热爱写作,文字清雅,简明睿智。作品常以理论与实践结合见长,并将心得诉诸于笔端,同读者一同分享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



目录

卷一 ■
君道第一(一)
君道第一(二)
君道第一(三)
君道第一(四)
君道第一(五)
政体第二(一)
政体第二(二)
政体第二(三)
政体第二(四)
政体第二(五)
政体第二(六)
政体第二(七)



卷二 ■
任贤第三(一)
任贤第三(二)
任贤第三(三)
任贤第三(四)
求谏第四(一)
求谏第四(二)
求谏第四(三)
纳谏第五(一)
纳谏第五(二)
纳谏第五(三)
直谏(一)
直谏(二)
直谏(三)
直谏(四)
直谏(五)
直谏(六)
直谏(七)
直谏(八)
直谏(九)



卷三 ■
君臣鉴戒第六(一)
君臣鉴戒第六(二)
君臣鉴戒第六(三)
君臣鉴戒第六(四)
君臣鉴戒第六(五)
君臣鉴戒第六(六)
君臣鉴戒第六(七)
君臣鉴戒第六(八)
择官第七(一)
择官第七(二)
择官第七(二)
择官第七(三)
择官第七(四)
择官第七(五)
择官第七(六)
封建第八(一)
封建第八(二)
封建第八(三)
封建第八(四)



卷四 ■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一)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二)
太子诸王定分第九(三)
尊敬师傅第十(一)
尊敬师傅第十(二)
尊敬师傅第十(三)
尊敬师傅第十(四)
尊敬师傅第十(五)
尊敬师傅第十(六)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一)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二)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三)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四)
规谏太子第十二(一)
规谏太子第十二(二)
规谏太子第十二(三)
规谏太子第十二(四)
规谏太子第十二(四)
规谏太子第十二(五)



卷五 ■
仁义第十三(一)
仁义第十三(二)
仁义第十四(一)
仁义第十四(二)
仁义第十四(三)
仁义第十四(四)
仁义第十四(五)
仁义第十四(六)
孝友第十五(一)
孝友第十五(二)
公平第十六(一)
公平第十六(二)
公平第十六(三)
公平第十六(四)
公平第十六(五)
公平第十六(五)
公平第十六(五)
公平第十六(六)
诚信第十七(一)
诚信第十七(二)
诚信第十七(三)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内容摘要
《贞观政要》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
  本书对这部史书加以注释、翻译、诠释,是一部独具特色、富有启发的经典典籍导读。

主编推荐

  一部贞观之治的翔实记录
  一部总结古代政治伦理精粹的名著
  一部历代君王都视为治国方略的古典领导学
  不论是唐太宗兼德则明、从善如流的态度,还是以魏征为首的直言谏诤精神,
  都足以作为今日上下关系的模板、治国施政的圭臬。



精彩内容
 卷一 君道第一(一)原典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①。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②。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
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③。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④。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
,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⑤。’陛下所明,实同古义。”注释①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就好像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吃饱了,人也就死了。②皆由嗜欲以成其祸:都是追求享受和欲望才造成了祸端。
③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怨讟(dú),亦作“怨黩”,因怨恨而出诽谤之言。讟,怨恨。抱怨既然已经有了,那么背离叛乱也就不远了。④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都是反省自身的行为,才能远及一切事物。⑤未闻身治而国乱者:没有听说过治理国家的人能够管好自身,而他所治理的国家还会发生混乱的。
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作为一个君王,一定要先保存老百姓。如果君王以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来达到自己享乐的目的,就如同割取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吃饱了,人也就死了。如果君王想让天下安定,必然要从端正自身做起,身正不怕影子斜,上至朝廷清明无事,下至民间安定没有动乱。我每每思忖至此,就想到身不正其实并不在于外物,全都是追求享受和无止尽的欲望造成的祸端。就像贪食
美味佳肴,沉溺于歌舞女色,这样的欲望越多,对自身的损害就越大,不但妨碍政事,还动摇百姓民生。
这时君王如果再说出一些无道妄言,那么天下必然人心离散,怨言横生,叛乱之事也就不远了。我每想至此,就不敢再恣意放纵自己。”谏议大夫魏徵听了这话说道:“自古以来,圣明的君主都善于从反省自身做起,从而由己推远,远离一切身外之物的拖累。当年楚王聘请詹何,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詹何则以修养自身的道理来作答。
楚王不解,便再次问他如何治理国家,詹何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过管理好自身的人却治理不好国家的。’陛下刚才所明示的,正与古时道理如出一辙。”解析《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即若管理者自身行得正,那么他不用下命令,下面的人也会遵从;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那么即使三令五申,下面的人也不会遵从。由此可见,无论是君王还是普通的管理者,加强自身的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行得正,坐得端。一个人只有加强自身修养,才能让他人诚服,才会让别人乐意跟他合作;如果自身行不正、坐不端,那么即使给他再好的机遇,他也没有能力抓住。
P3-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