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慈善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
16.1
2.3折
¥
69
九品
仅1件
作者褚蓥|蔡建旺|余智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93190
出版时间2016-07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019739058756763657
上书时间2024-12-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明显变化,已经逐渐变为一个由城市中产者为中坚阶层的橄榄形结构。而随着这一社会结构之逐渐成形,我国社会之公共服务事业也面临一场巨大的转型。如今之公共服务多为社会保障语境下之基本服务。然而,中产者之需求远超于此,非基本服务所能满足。为满足社会现实需求,政府应建立更高层次的现代社会福利体系,并建立相配套之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医疗、教育等方面。
十分显见的是,这些事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与慈善事业是毫不相关的。我国之慈善事业仅指社会救助事业。比如,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及,慈善组织应“与政府的社会救助形成合力,有效发挥重要补充作用”。所以,慈善事业在我国仅指代“社会救助”,且仅属于“重要补充”力量。
但是,查阅美国《联邦税法典》,以及欧洲诸国的规定,发现其都将医院、学校、研究所乃至政府列入慈善组织的序列。而且,在美国近150万家的免税组织中,有约2/3的组织都是所谓的“公共慈善组织”。这说明在西方国家,慈善事业不等同于社会救助事业,而慈善组织也绝非补充力量。
如对这一情况做进一步探究,可知这些国家认为慈善事业不仅囊括社会救助事业,还基本覆盖了全部公共服务事业,而慈善组织在其认识体系中则基本等同于公共服务提供者。所以,在现代慈善语境下,公共服务,而非社会救助,才是慈善组织的主要业务领域。这就是说,现代慈善组织的主要作用是满足社会的福利需求,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这也就解释了在这些国家,医院、学校、研究所乃至政府为何都被视为慈善组织,因为其都提供公共服务。而且,为了确保这些组织能够真正安心于从事公共服务事业,美国法律明确规定,在多数情况下,慈善组织禁止从事立法游说和政治竞选活动。
所以,慈善事业之发展是伴随慈善概念之扩大、慈善领域之拓展而逐步实现的。其不断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直至基本覆盖全部公共服务领域。
但是,一旦慈善事业进入现代慈善阶段,其庞杂程度便远超过去。传统慈善仅包含社会救助事务,由一个司局级单位管理绰绰有余。而到了现代慈善阶段,其已经囊括了几乎全部公共服务事务,因此,任何单一部门都难以管理好慈善事业。要管好如此庞大的慈善事业,就必须设立一个高级别的主管部门,并在其下分列各归口部门。
但凡熟悉英国文献者可知,英国设有慈善委员会,其层级极高。为何一个慈善委员会有如此之高的权势?那是因为英国的“慈善”概念并非我国的小慈善概念。基于上述,我国将慈善视同“社会救助”,而西方则视之为“公共服务”。社会救助是补充性事业,其管理者无须太高层级;而公共服务则关涉几乎整个社会福利事业,必须由更高层级的部门来管理。如此才能统摄全局,调动多方资源,推进改革,确保公共服务事业之顺畅运转。比如,本书最后一节论及温州的教育事业改革。其牵涉教育、民政、工商、人大等诸多部门,非单一部门所能撬动。为此,温州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牵头的协调机构,终于顺利推进教育改革,且效果卓著。
所以,要想推进我国慈善事业之改革,必先从政府机构改革入手,即唯有建立配套的改革部门,才能确保令行禁止,统一行动。
当然,机构改革仅是慈善事业改革之起首,其后还有诸多工作要开展。而这正是本书所企图研讨的。本书希望对慈善事业改革之策略做一个全面的探讨。由此,笔者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即“现代慈善事业创新改革理论”,或曰“现代慈善理论”。这一理论包含如下几个主要观点。
其一,重服务,提效能。现代慈善事业将从社会救助拓展为公共服务。为了迎合这一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应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创新改革,以强化慈善组织之服务属性,提升慈善事业之整体效能。
其二,保独立,抓监管。公共服务社会化需立足于慈善组织之主体独立。因此,政府应推进慈善事业社会化改革,保障慈善组织的独立性,同时加强对慈善组织的法律监管,以确保慈善组织行为合法合规。
其三,聚群力,谋发展。为了提升公共服务的整体效能,政府应打通慈善事业与经济领域的边界,吸引全社会的力量进入慈善领域。
综上所述,对于这一理论体系,我们可以用十八个字做出总结:“重服务,提效能;保独立,抓监管;聚群力,谋发展。”
关于“现代慈善理论”,或上述十八个字的总结,笔者在本书中又以两个部分分别加以阐释:第一至第四章为理论部分,探讨慈善事业创新改革之缘由、对策及工具;第五章是实践部分,介绍了美国的实践和我国各地的改革探索。这两个部分相互呼应,形成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的框架。
本书之写作历时三年。历经多次修改,仅大改便有八次。因此,本书为笔者四年以来勉力著成之心血之作。然而,纵然笔者审慎尽力,其中依然会有不少讹谬之处,望学界与实务界诸位前辈不吝赐教,给予指正。
最后,笔者衷心祝愿我国之慈善事业走向繁荣。诚如是,乃无憾事矣。
褚 蓥
2016年1月30日
于浙江湖州
作者简介
褚蓥,管理学博士后,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师从中国非营利组织研究著名专家王名教授。兼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国内知名机构的专家成员。
蔡建旺,浙江省温州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登记中心主任,浙江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等单位兼职研究员。
余智晟,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副书记,深圳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深圳大学特约教授,深圳市民政局原副局长。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中国慈善事业创新改革的缘起
第二节 “慈善”之三重演进
第三节 社会事业整体结构与发展方向
第四节 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创新改革路径选择
第五节 “四位一体”现代慈善事业创新改革理论
第二章 中国的现行慈善事业管理体制
第一节 “淹没式”的管理体制
第二节 “自体排他主义”
第三章 “四位一体”现代慈善事业创新改革策略
第一节 慈善事业创新改革的基础——社会化
第二节 慈善事业创新改革的路径——市场化
第三节 慈善事业创新改革的保障——法制化
第四节 慈善事业创新改革的目标——效能化
第四章 现代慈善事业中的新工具
第一节 两种新型营销手段
第二节 两种新型运营模式
第三节 两种新型资助方式
第五章 慈善事业创新改革之地方实践
第一节 政府与官办慈善组织新型关系及其构建:以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为例
第二节 “嵌入式”监管在培育基地中的运用与成效:以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为例
第三节 市场机制介入慈善领域的二元路径:以广州市首届公益创投为例
第四节 公共服务市场中的治理工具:以广州市购买服务为例
第五节 教育事业改革之二元边界:以温州市教育改革为例
后 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者用了三年时间,遍寻国内五六个省市的典型案例,广泛研读中外相关文献,撰写的一部颇具理论开创性和现实针对性的应用型读本。本书主要有三个亮点:一是开创性地提出了“现代慈善理论”,将慈善事业从提供社会服务的“补充”地位提升到“生力军”的地位;二是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慈善事业的三个发展阶段及欧美发达国家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三是重点总结了广州、深圳、温州等地改革创新慈善事业的做法和经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