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年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读书年代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10.56 3.1折 34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安妮·弗朗索瓦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36641

出版时间2013-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4元

货号972049295904194567

上书时间2024-12-10

宏铭图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告诉我你读了什么,我就告诉你,你是谁。
书会入侵读者的房间,卷入他的爱情、家庭、友谊、职业交往……而一个人的藏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他的自传,关于他归属的部落,他围绕着书构建的整个生活。
安妮·弗郎索瓦的笔触是轻盈的、有趣的、敏感的,无论触碰、抓挠或抚摸都具有同样的精度。在她笔下,中年的沧桑与孩童的热情富于魅力地融为一体。
只有巴黎会产生这样一本书。在这里,母亲因为一场神秘危机,要求女儿阅读《长夜行》;一本啃不动的好书,朋友们会联合施压,录成有声书让你去听;书店是个危险的地方,汽车后备箱里也躺着书筐,而普遍真理是扔掉一本书等于留下两本;你既可以像伐木工砍倒森林那样读书,也会出于光荣的使命感送出无数本昂贵的《百年孤独》;翻词典的运动量不容小觑,而找不到的书,通常会静静地躺在最抢眼的地方……《读书年代:带上所有的书回巴黎》是一个巴黎书痴所有与书有关的幸福回忆,最亲爱的朋友在这里遇见彼此。

作者简介

  安妮·弗朗索瓦(Annie Fran?ois),法国瑟伊出版社编辑。著有《非正式的自我创伤记录:我与癌的战争》、《步履蹒跚:烟民的自白》、《家庭纠纷场景:字面的以及象征的》、《芥末培根故事集》等。



目录

启蒙:书和床
书里塞满记忆的标签
债主的光环与悲哀
借书读的折磨
公共图书馆
定律:扔掉一本书等于留下两本
回收箱:被遗弃的书和它们的故事
第无数本《百年孤独》
书店是个危险的地方
时间里的书衣
气味与尘土
独一无二的乐器
防盗磁条
书腰的意义
条形码与书的结合
藏书票,赠言和温情
从奇思异想到恶作剧
读书惹来的意外之灾
像伐木工砍树那样读书
作家不该在演播室
最初一百名读者的口碑效应
冰岛传说:读书的机缘
穿越新桥的地铁
卧病在床:姑婆、妈妈和我
我甚至都不想看书了
翻词典的运动量
整理的欲望
书痴症候群
不识时务的偷窥者
出发,一路读过去
回到医院:牢笼回忆录
汽车后备箱里躺着书筐
旅馆里的书房
阅读的预感
傲视常规的" 越轨"
当整个世界联合起来与我作对
在众目睽睽之下心安理得地看书
有备无患的大部头
近视的回报
阅读的节奏
交叉阅读
陋习还是美德:读者的负罪感
排他的激情
机场的悲剧
为什么要去读这些捏造的故事
读得太早,读得太晚
有备无患的同居理念
半途而废的解脱
漫漫长夜行:我和朋友们的约定
书的另类用途
书架上还有空地:实话实说
为了开始的结束
译后记:还是那句话,只要人们喜欢安妮的书就好



内容摘要
  

  只有巴黎会产生这样一本书。
  安妮·弗朗索瓦,巴黎人。一无文凭,二无头衔,默默无闻,曾就职于多家出版社,在阅读中度过了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于2009年辞世。
  这是安妮?弗朗索瓦五十年读书时光的回忆录。从记事起,安妮就生活在一群为书痴狂、将阅读视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巴黎人中间。一年夏天,弗朗索瓦家所在的公寓失火,母亲是最后撤离火场的人:穿着睡衣,腋下还夹着一本书。后来,作为一家著名出版社的编辑,安妮在阅读中度过了自己大部分职业生涯,与书发生了许多奇妙的际遇,也积累了形形色色的故事和话题。
  只要读书,就有怪癖。在一个热情、调皮、温柔的书痴笔下,与书有关的每件事都很有趣,也都无可避免地产生令人抓狂的问题。而读书不仅是智力的、并且是感官的经历,有色彩和声响,气味和触感,肌肉和神经,记忆与遗忘,是关于心灵、时空和生命的热情诗。
  安妮?弗朗索瓦不是藏书家,只是一个纯粹的爱书人。她来自一个儿童以读书作为主要娱乐的年代,阅读对她来说是无害的游戏,而她也始终保持着业余爱好者的精神,对书的热爱如孩童喜欢糖果般纯真自然。
  告诉我你读了什么,我就告诉你,你是谁。书会入侵读者的房间,卷入他的爱情、家庭、友谊、职业交往……而一个人的藏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他的自传,关于他归属的部落,他围绕着书构建的整个生活。
  安妮·弗朗索瓦的笔触是轻盈的、有趣的、敏感的,无论触碰、抓挠或抚摸都具有同样的精度。在她笔下,中年的沧桑与孩童的热情富于魅力地融为一体。



主编推荐
  

巴黎,巴黎,只有巴黎会产生这样一本书——在这里,母亲因为一场神秘危机,要求女儿阅读《长夜行》;一本啃不动的好书,朋友们会联合施压,录成有声书让你去听;在这里,书店是个危险的地方,汽车后备箱里也躺着书筐,而普遍真理是扔掉一本书等于留下两本;你既可以像伐木工砍倒森林那样读书,也会出于光荣的使命感送出无数本昂贵的《百年孤独》;在这里,翻词典的运动量不容小觑,而找不到的书,通常会静静地躺在抢眼的地方……一个巴黎书痴所有与书有关的幸福回忆,亲爱的朋友在这里遇见彼此……

 

巴黎,巴黎,就在这里美美地梦一场——资深书痴安妮?弗朗索瓦说:“我想要一间充满禅意的空屋子,一间没有书的屋子。我想带上所有的书,离开伊夫里,回巴黎去。我想带着它们住进塞纳河边二百五十平米的公寓,棒在顶层,有一个宽敞的露台。反正是做梦,就美美地梦一场吧……”爱书人都有一个坐拥书城的梦想,安妮的美梦,正好在全世界适合做这个梦的城市,巴黎。你必须也很爱书,才能写出这样诙谐动人的回忆。



精彩内容
 借书读的折磨大家彼此彼此,朋友推荐新人新作时,我照样抵御不了诱惑。我在心里默默记下书名,随手抄在信封背面,或者,更保险地,记在记事本上。但有时候我还是管不住自己的舌头,那句话命中注定要脱口而出:“你能借给我看看吗?”烦恼从此开始!除了让他人蒙受出借书本的极度痛苦,我也给自己惹来了借书读的折磨。
借来的书是神圣的。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就明白这一点。一个夏日的夜晚,我家那幢楼险遭火灾,我母亲是最后撤离火场的人:她穿着睡衣,腋下夹着一本书。
那本书是借来的,母亲翻寻了好久才找到。与此同时,邻居们正在奋力抢救裘皮大衣和珠宝财产。不过话说回来,母亲原本也没有那些贵重东西。
是的,借来的书是神圣的,打开它已经是一种亵渎。
把借来的书塞进包里带回家,我高兴得就像刚从邮局
领完养老金的老妇人。书丢了或者被偷了,那简直是比地震还要可怕的灾难:因为这牵涉到个人信誉。回家后,我把借来的书放在那堆十万火急、概不出借的书里,出门旅行也带在身边(哪怕手提包沉得像头死驴,也绝不敢把它遗弃在托运行李或者汽车后备箱里),与其让它不尴不尬待在那堆将读未读的书里,还不如一鼓作气尽快看完。我还得为它包上书皮,像母鸡孵蛋般小心呵护。
如果不慎把书忘在了小饭馆,我会在一分钟之内出发,横穿巴黎把它找回来。因为担心折坏书脊,不敢把书完全翻开摊平了看,这样一来,只能读到了双数页的左半边和单数页的右半边。让一罗贝尔曾经借给我一本全新的波伊斯的《霜与血》,印象已经十分模糊了,当然哕,我只读了“半本”嘛。
睡意来袭时,借来的书不能胡乱丢在床边;吃早餐时也不敢随手拿起来读,担心书页溅上咖啡;合上书本时不敢有大动作,生怕有小飞虫夹在书里,留下一块触目惊心的灰褐色污迹。
这本借来的书,我自己为什么没有买过呢?尤其还是本好书。恐怕是这样:借来的这本我得留着,日后要
重读;我自己也该再买一本,但这又显得很愚蠢,因为买回来的书都不用拆封,我已经读过了。我宁愿把借
来的那本据为已有,把新书还回去。可借给我书的人跟
我有同样的毛病,他喜欢他自己的书——尽管我觉得那已经快成为我的书了,事实上它并不属于我。而且缩手缩脚地读书也让人兴味索然,买书的念头便渐渐打消了。
书在还回去之前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先揭掉塑料书皮(哎呀,这道裂口是我弄的吗?不可能,书包得好好的),有条不紊地翻遍所有书页,吹去烟草末(这道铅笔印又是怎么回事?肯定不是我的缘故。要把它擦掉吗?擦吧。不行,这可能是书主人特意留下的记号。

块油渍,真糟糕!对了,想起来了,它原先就在那儿。
还是用点去污粉,补救一下吧)。总之,要进行全面的修复:掸去灰尘,拭去划痕,揩除油渍,擦亮封面,粘牢书页。完成这份本笃会修士最胜任的工作,至少需
要三刻钟(等胶水干就得五分钟)。所有这些艰苦细致的工作,都得冒着一个风险:毁掉书上残留的、书主人格外珍惜的蛛丝马迹——它们提示着与第一次阅读相关的地点、气味、时节和人物……无论怎么做,借书人永远逃不掉邋遢鬼的罪名。
公共图书馆呢?作为专门出借图书的机构,它能让借阅者免受施暴于人的心理折磨吗?图书馆里的书,准确来说,就像明码标价、任人鱼肉的风尘女子。来光顾此地的都是些狂热分子,他们在分门别类的书架间着
了魔似的来回穿梭,挑挑选选,尽情享受着撒野的痛快,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正襟危坐的图书管理员眼皮底下。
可怜的管理员!因为兰波的谩骂,他们已经收敛许多,如果偶尔态度恶劣、为难读者,那一定不是针对某个来借拉布雷东作品的中学生,而是有人竟然对这位作家一无所知!再说,根据《解放报》的报道,令图书管理员头疼的最新问题是那些家伙总是站着看书,就在书架前面,旁若无人,把过道都挤满了!
P15-19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