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的和谐更新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
10.77
2.7折
¥
40
八品
仅1件
作者万勇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085071
出版时间2006-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0元
货号1750415839943315456
上书时间2024-12-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万勇,1972年7月出生于安徽霍山。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1994年7月毕业于苏州科技学院(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获学士学位。1999年3月、2006年3月先后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师从于朱锡金教授,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高校从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2 核心概念
1.3 研究基础
1.4 研究框架
2 新形势下旧城更新的新特点、新问题
2.1 新形势下旧城更新的主要特点
2.2 新形势下旧城更新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3 旧城更新的经验借鉴与历史演进
3.1 国内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借鉴
3.2 旧城更新机制的历史演进——以上海为例
本章小结
4 旧城更新与城市总体发展的互动机理
4.1 旧城更新对城市总体发展的重要影响
4.2 旧城更新利益主体的互动机理
4.3 旧城更新拆迁补偿安置的内在机理本章小结
5 构建旧城更新调谐机制的理念、内涵与着力点
5.1 构建旧城更新调谐机制的基本理念
5.2 社会调谐机制的基本内涵
5.3 构建旧城更新调谐机制的着力点
本章小结
6 构建1日城更新的调谐机制
6.1 建立面向公众的旧城更新项目社会评价机制
6.2 倡导以社区为载体的旧住房自组织改建
6.3 创新旧城更新的土地利用运作机制
6.4 完善旧城更新的拆迁补偿安置机制
6.5 旧城更新与住房市场、住房保障的联动机制
7 结论
7.1 旧城更新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2 完善旧城更新机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7.3 构建旧城更新调谐机制是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对当前旧城更新现状的分析,对旧城更新历史演进的回顾,和对国内外旧城更新的教训和经验的汲取和借鉴,针对旧城更新这一城市规划实施的重要环节,详尽地阐述了旧城更新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内在机理、旧城区居民动迁的驱动机制、房屋拆迁当事人的博弈和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中的几个重要关系,提出了构建旧城更新调谐机制的基本理念,井最终演绎成为建立面向公众的旧城更新项目社会评价机制、倡导以社区为载体的自组织旧住房改建模式、建立以土地储备和净地出让为主要特征的授权业主机制、完善旧城更新拆迁补偿安置机制、建立旧城更新与住房市场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之联动发展机制等五个部分。
论文分为7章,依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其中,第一章就研究的意义、核心概念、研究基础和研究框架作了基本论述。第二章通过总结当前旧城更新的主要特点和现实困境,提出本书需要重点解答的“题”。第三章一方面通过对英国、美国、香港和成都等地旧城更新的分析,试图理出一条旧城更新机制发展的线索。另一方面,通过对旧城更新之历史演进开展系统的回顾,总结出不同历史时期旧城更新发展演进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脉络。第四章首先以上海市卢湾区为例,从旧城更新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三个方面,详尽分析了上海市旧城更新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理。同时,对旧城更新利益主体的互动机理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内在机理、旧城区居民动迁的驱动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屋拆迁当事人的博弈,和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中的几个重要关系等等内容。第五章指出构建旧城更新调谐机制的基本理念、内涵和着力点,为解决问题寻找立论依据,寻找工作方法和突破口。第六章提出建立面向公众的旧城更新项目社会评价机制,以实现"无可指责"的旧城更新,同时,为消弭社会冲突,降低社会不信任度,实现社会和谐,文章倡导以社区为载体的自组织旧住房改建模式;通过对"成都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创新旧城更新之土地利用运作机制的基本观点--授权业主制对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针对性,是社会正义的基本保证;本书提出了拆迁补偿安置的基本原则,逐项论述了完善旧城更新拆迁补偿安置的基本思路,并就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事前准备、事中监督和事后化解的“三部曲”;最后,本书提出旧城更新与住房市场供应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的联动发展机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