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6版)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
13.47
2.3折
¥
58
八品
仅1件
作者柯兰德|陈蒙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78116
出版时间2008-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742006923651829248
上书时间2024-12-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戴维·柯兰德是米德尔伯里学院“克里斯蒂安·A·约翰逊”杰出教授,曾独立撰写、合作撰写或编辑过四十余本著作和一百五十余篇论文,其研究范围覆盖经济学领域的众多课题。
柯兰德是哥伦比亚学院学士,后又于哥伦亚大学获授哲学大雨和博士学位,此外还曾在英国伯明翰
目录
写给老师的话
写给学生的话
Ⅰ导论: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一章 经济学与经济学推理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推理指南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经济学与激情
机会成本
经济与市场力量
经济学术语
经济学的洞察力
“看不见的手”理论
经济学理论与故事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制度
经济政策选择
客观的政策分析
政策与社会和政治力量
结语
第二章 贸易,权衡,政府政策
生产可能性模型
用于个体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用于社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效率
分配与生产效率
PPC(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示例
贸易与比较优势
市场、专业化和增长
交易的利益
比较优势与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
美国纺织品生产与贸易
外包、贸易与比较优势
贸易管制:制度、政府与贸易
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市场的国际管制
生产可能性模型和政府政策
结语
附录A 图示语言(Graphish):图表的语言
第三章 演变中的美国经济
历史上的美国经济
市场如何运转
市场有什么好?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演变中的经济体制
美国经济
企业
家庭
政府
美国经济和全球化
全球公司
全球市场
在全球经济中求存
全球化会让我们丢掉工作吗?
全球化与一价定律
应对全球化
结语
附录A 经济制度的历史
第四章 供给和需求
需求
需求法则
需求曲线
需求变动和沿需求曲线的运动
需求变动因素
温习
需求表
从需求表到需求曲线
个人和市场需求曲线
供给
供给法则
供给曲线
供给变动和供给曲线上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因素
供给变动和供给曲线上的运动
温习
供给表
从供给表到供给曲线
个人和市场供给曲线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
均衡
均衡不是
供给过度
需求过度
价格调整
供给和需求的图形互动
政治和社会力量与均衡
供给与需求变动
供给/需求分析的局限性
结语
第五章 运用供给和需求
现实世界中的供给和需求应用
广告市场
外币价格
三个现实世界的例子
温习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价格上限
价格下限
增值税
数量限制
第三方支付者市场
结语
附录A 供给、需求和均衡的代数表达
Ⅱ微观经济学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
第六章 描述供给和需求:弹性
价格弹性
价格弹性提供的信息
将需求和供给分为有弹性的或无弹性的
弹性是独立于单位数量的
计算弹性
其他例子
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弹性
弹性不同于斜率
直线型曲线上的弹性是变化的
替代与弹性
替代和需求
替代和供给
替代因素如何影响具体决策
需求和供给弹性的经验估算
弹性、总收益和需求
需求曲线上的总收益
个体与市场需求弹性
其他弹性概念
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两个例子
供给/需求分析的力量
供给者何时不应该提高价格?
弹性与移动的供给和需求
结语
第七章 税收与政府干预
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
税收和政府
政府应该征多少税?
税收的两大原则
谁来承担纳税负担?
税赋归宿和目前的政策辩论
政府干预
作为隐性税收的政府干预
寻租、政治与弹性
结语
第二部分 供给和需求的基础
第八章 个人选择逻辑:供给和需求的基础
效用理论与个人选择
度量快乐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递减的边际效用
理性选择和边际效用
一些选择
理性选择原则
同时决定
效用最大化与均衡
一个效用最大化的例子
扩展理性选择原则
理性选择与供求法则
供给法则
机会成本
在现实世界中运用经济学家的选择理论
决策制定成本
既定品位
行为经济学
结语
附录A 无差异曲线分析
第九章 生产与成本分析Ⅰ
第十章 生产与成本分析Ⅱ
第三部分 市场结构和政策
第十一章 完全竞争
第十二章 垄断
第十三章 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战略定价
第十四章 现实世界的竞争与技术
第十五章 反托拉斯政策与管制
第四部分 要素市场
第十六章 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第十七章 谁得到什么?收入分配
第五部分 经济学推理的政策作用
第十八章 政府政策与市场失灵
第十九章 政治与经济学:以农业市场为例
第二十章 微观经济政策、经济学推理及其他
第二十一章 国际贸易政策、比较优势和外包
术语表
内容摘要
这本书是写给学生的,是写给你的。写这本书,是希望能够让你了解: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家们是如何思考的,以及他们如何对待政策问题。前言的篇幅只能如此,必须省略许多内容,其中包括许多经济学思考的微妙之处。因此,如果你在消化这些思想时有困难,而且你相信问题所涵盖的范围超出课本内容,就放宽心;大体上你是对的。考虑到教学目的,我们必须作出艰难的选择——我们必须简化问题,并缩短解释。否则,这会变成一本一千六百页之长,其重其厚也绝非背包所能承受。
本书会被称为主流(即代表经济学家的传统智慧),既是由于我本人的主流性,也是由于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是如此。但从教学角度而言,我也相信学生要通过提出问题来学习——说“不,这不对,我认为不是这样”,然后将自己的思考方式与传统思考进行比对。尽管我自己是主流学者,但就本质而言我也是一个怀疑者,在教学者我往往同意著名经济学家琼·罗宾逊的观点。他认为,“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一系列经济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为了学习如何避免被经济学家欺骗。”所以,为了鼓励你质疑一切,我不会把模型和经济学家的洞察分析树为真理(经济学领域过于庞杂,无法以单一的真理概括),而是一套技术性障碍栏架、推理过程,以及学生应当了解的论点。这会帮助他们做好准备,迎接今后的经济学问题。经济学首先是教你如何看待问题;它不提供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确定答案。它是一种方法,不是一整套真理。
在撰写本书时,我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选择是几乎排他性地集中于主流观点。我坚定地认为,强调这种视点是最适宜这门课的方法。但是,我也相信,学生应当认识到经济学的多样性,并了解主流视野并不是唯一的。事实上,有多少经济学家就可能有多少种视角,但对于大多数经济学家而言,本书所展示的概念是对经济学家们包罗万象之观点进行了可接受的简化,其目的在于适应教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