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
8.67
3.1折
¥
28
八品
库存4件
作者[德] 艾克哈特·托尔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ISBN9787807601944
出版时间2012-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1506136568074192896
上书时间2024-12-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推荐序/胡因梦
艾克哈特·托尔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曾经提到过一段生命经验,他说自己在三十岁之前一直处在持续性的焦虑状态,由潜意识深处升起的对空寂和“不存在”的渴望,强烈地淹没了想要活下去的求生本能。某日凌晨时分,他在极致的恐惧中惊醒过来,心中不断地涌出一个念头:“我活不下去了,我再也受不了自己了。”
就在这濒临崩溃的时刻,他突然觉察脑子里的念头很值得再探究一下,于是质问自己说:“如果我受不了自己,那么必然存在着两个我,‘我’和我受不了的那个‘自己’?而且他们之中应该只有一个是真的。”当这段自我对话结束时,他的心突然空了,变得万念俱寂,自我怎么也起不了作用了,接着便卷进一股旋涡式的能流中。
这股能量的旋转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令他整个身体开始震动不已,然后他听到胸腔内传来一个声音,嘱咐他“不要抗拒”,接着就被吸进一个虚空里,但这虚空感觉上并不在外面,而是在身心的内部。当他从这种传统所谓的“深定”状态中出来时,闭着的双眼却看见一颗宝石的影像(印度瑜珈系统称之为“蓝珍珠”,代表内在的自性或神圣的原型)。当他把眼睛睁开时,房间里的一切变得出奇明亮,就像镀上了光似的,充满着生机。接下来的五个月里,他持续地处在深定和至福中,但几年之后他才借由灵修经典和某些精神导师,得知自己已经有了见性开悟的体证。
这种悟境令托尔不再执著于物质次元,他放下了所有关系,没有任何工作,也没有任何身份,就在加拿大某座公园的长凳上度过了两年的岁月。在一部近期发行的灵修纪录片里,托尔向采访者描述那段完全安住于“当下”的日子:他每天无所事事地坐在长凳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天空的飞鸟和远方的渡轮,心中充盈着最强烈的至乐感。
但即使是世间最美好的经验,也仍然是无常易变的;他的至乐感逐渐地转化成持续性的祥和与宁静。那种感觉连旁人都能接收到,于是经常有人前来求教于他,希望也能达成同样的心境。就这么自自然然地,托尔变成了欧美近十年来最重要的精神导师之一。
虽然托尔的教诲和其他传递终极真理的系统并无二致,但是他的文字和语言的确能启动我们细胞记忆里深埋的“本慧”,帮助我们从历史、宗教、科学、生态及身心灵等各个层面,去契入内在最深的实相。也只有成就这样的体悟,人类才可能创造出一个有别于现状的“新世界”。
导语摘要
这是一本2005年在美国出版的作品,但在去年年底,被美国著名黑人女主持人奥普拉(Oprah)无意间读到,她惊为天书,发心要大力推广,与更多人分享。奥普拉说,这是她二十多年来读到的各种心灵书籍当中,最棒的一本,可以帮助人类整体意识得到提升和转化,她读后有“开悟”之感。
本书在今年初创下四个星期卖出350万本,世界最大出版商之一企鹅集团的销售纪录,并且高居亚马逊总排行榜冠军多时。截至今年4月底,全球销量已达700万册,创2008年非虚构类作品全球销量第一名。
作者简介
艾克哈特?托尔(Eckhart Tolle),生于德国,伦敦大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艾克哈特?托尔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目前,艾克哈特?托尔在世界各地旅游讲学,努力将自己的心灵启迪实践传授给世界各地的人。自1996年以来,他居住在加拿大的温哥华。除了这本《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还著有《当下的力量》。
译者简介:
张德芬,台湾大学企管系毕业,担任台湾电视公司新闻记者/主播多年后,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了企管硕士(MBA)的学位。2002年开始,她受到启发与指引,辞去高薪的工作,专心研修瑜伽以及各类心灵成长课程。多年来,学习了各种不同的心灵成长以及心理治疗方法,并且博览中英文有关著作,透过时时刻刻活在当下以及观察自己的修炼,得到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体悟。取得了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的执照。现在关心的是"人类意识的进化与提升",为地球美好的未来贡献一己之力。目前与家人长期定居北京。第1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第2本《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长期在畅销排行榜,读者反应热烈,成为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本书《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是她的第1本译作。
目录
推荐序 胡因梦
导读
第一章 人类意识的绽放(flowering)
缘起(evocation)
本书的目的
我们世袭的功能失调(dysfunction)
扬升的新意识
灵性和宗教
转化的急迫性
一个新天新地
第二章 小我:人类的现状
虚幻的自我
脑袋中的声音
小我的内容和结构
与事物的认同
遗失的戒指
所有权的错觉
与身体的认同
感觉内在身体
对本体的遗忘
从笛卡儿的谬误到沙特的洞见
超越所有理解的平安
第三章 小我的核心
抱怨与怨恨(resentment)
情绪反应(reactivity)和怨气(grievances)
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与幻相抗衡
真理:相对或是绝对的
小我是无关乎个人的(personal)
战争是一种心态
你要平安还是戏剧事件
超越小我:你的真实身份
所有的结构都是不稳定的
小我对优越感的需求
小我和名声
第四章 角色扮演——小我的多重面貌
恶棍、受害者、爱人
放下自我的定义
既定的角色
临时扮演的角色
手掌流汗的和尚
角色中的快乐和真正的快乐
为人父母:角色还是功能
有意识的受苦
有意识地为人父母
认出(recognize)你孩子的本体
放弃角色扮演
病态的小我
像背景般的不快乐
快乐的秘密
小我的病态形式
工作——小我存在与否
病中的小我
集体小我
永生的铁证
第五章 痛苦之身(pain body)
情绪的诞生
情绪和小我
有人类心智的鸭子
怀抱过去
个人和集体
痛苦之身如何更新自己
痛苦之身如何以你的思想为食
痛苦之身如何以戏剧化事件为食
沉重的痛苦之身
娱乐、传媒和痛苦之身
女性集体的痛苦之身
国家和种族的痛苦之身
第六章 破茧而出,重获自由
临在
痛苦之身的反扑
孩子的痛苦之身
不快乐
破除对痛苦之身的认同
导火线
痛苦之身——觉醒之道
从痛苦之身破茧而出
第七章 找出你的本来面目
你认为自己是谁
丰盛
认识自己与认识关于自己的事情
(knowing yourself and knowing about yourself)
混乱和较高次序(higher order)
好与坏
不在意所发生的事情
是这样的吗(Is that so)
小我和当下时刻
时间的矛盾
排除时间
梦者和梦
超越限制
本体的喜悦
容许小我的缩减
如外似内(as without,so within)
第八章 发现内在空间
物体(object)意识和空间(space)意识
落于思想之下或扬升其上
电视
辨识出内在空间
你能听到山涧之声吗
正确的行动
认知(perceiving)但不评断(naming)
谁是经验者
呼吸
上瘾症(addictions)
内在身体的觉知
内在和外在空间
注意那个间隙
失去自己以找到自己
静默
第九章 你的内在目的
沉醒
一段关于“内在目的”的对话
第十章 新世界
你生命的简史
沉醒与回归过程
觉醒和外显过程
意识
觉醒的作为
觉醒作为的三种形式
接纳
享受
本体的喜悦就是有觉知的喜悦
热诚
频率的持有者(the frequency-holders)
新世界不是乌托邦
译者的话
内容摘要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这本书中,作者经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而我们又如何能够借助于临在之光,也就是意识的觉醒,从痛苦之身中破茧而出。作者向我们保证:那份对痛苦之身的知晓,就足以开始转化的过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纳——允许自己在痛苦之身爆发的时刻完全地去感受当下的感觉。而随着全人类觉醒的到来,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将会出现一个新世界——人类不再认同于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能够获得真正的内在自由。
对虚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认同,再加上小我“总是需要更多”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也是人类面临的大危机。
主编推荐
《当下的力量》作者的又一部力作!
台湾地区地区身心灵导师胡因梦作序推荐,美国有名电视主持人奥普拉倾力推广。
截至2008年4月底,本书优选销量已达700万册,创2008年非虚伪构类作品优选靠前名。
这是一本2005年在美国出版的作品,但在去年年底,被美国有名黑人女主持人奥普拉(Oprah)无意问读到,她惊为天书,发心要大力推广,与更多人分享。奥普拉说,这是她二十多年来读到的各种心灵书籍当中,很棒的一本,可以帮助人类整体意识得到提升和转化,她读后有“开悟”之感。
因此,本书在今年初创下四个星期卖出350万本,世界很大出版商之一企鹅集团的销售纪录,并且高居亚马逊总排行榜优选多时。截至今年4月底,优选销量已达700万册,创2008年非虚构类作品优选靠前名。
当我们的自我认知能够容纳世间万物时,
内心会找到一种与世界共舞的宁静。
精彩内容
当地铁靠近托特纳姆法庭路站的时候,她站起来向车门走去,嘴里还是说个不停。那也是我要下的站,所以我也随着她下车。到了街上,她开始向贝德福广场走去,一路继续进行她想象的对话,还是愤怒地指控别人并维护自己的立场。我的好奇心被勾起,决定跟着她——只要她走的大方向和我要去的地方差不多。虽然全神贯注于幻想式的谈话,她似乎还是知道要去哪里。很快的我已经看到了参议院壮丽的建筑,那是一个20世纪30年代盖的高楼,也是伦敦大学中央行政楼和图书馆。我惊呆了。我们怎么可能去同样的地方呢?是的,她是往那里走去。她是老师,学生,办公人员,还是图书管理员?也许她是某个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我永远无法知道答案。我离她有二十步之遥,当我进入那栋大楼的时候,她已经消失在一部电梯当中。(那栋大楼,很讽刺的,恰好是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拍成电影时,用来当作片中“心智警察”总部的地点。)我多少对于刚刚看到的那一幕感到震惊。当年我是一个成熟的25岁的一年级生,认为自己是一个正在成形中的知识分子,同时我深信所有人类存在的困境都可以透过智性(intellect),也就是思考来获得解答。我尚未了解到:人类存在最主要的困境其实就是无觉知的思考。
我视我的教授们为拥有所有人生答案的圣者,并且把大学视为知识的殿堂。一个像她那样神志不清的人怎么可能是这其中的一部分?
在进入图书馆之前,我在男洗手间中还是在想她的事。在洗手的时候,我想:希望我最后不要变成像她那样。在我旁边的一个男人很快地朝我这个方向瞄了一眼,我突然震惊地发现,刚刚我不仅“想”了那些话,还大声地喃喃自语出来。“啊,我的天哪!我已经像她一
样了!”我这么想。我的心智不也是像她那样无止境地活跃吗?我和她之间的差异其实很小。在她思想之下所主导的情绪似乎是愤怒。在我的情形中,大部分是焦虑。她把心中所想的东西都大声地说出来了,而我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心里想而不说出来。如果她是疯子的话,那么每个人都疯了,包括我自己。这其间只是程度的差异罢了。
那一刻,我从自己的心智中撤退了一步,而从一个更深的角度来看它。在那时,有一个短暂的从思考到觉知的转变。我辽是在男洗手间里面,但现在是一个人,看着镜中自己的脸。在脱离了我心智的那一刻,我大笑了起来。听起来好像不正常,但是它却是一个精神正常的笑,弥勒佛的笑。“生命其实并不是像我心智制造的那么严肃。”这好像是我的笑声所要说的话。但这只是短暂的一瞥,很快就被遗忘了。
接下来的三年,我都在焦虑和忧郁中,完全地与我的心智认同。一直到我快要自杀的时候,我的觉知才再度出现,这次就不只是惊鸿一瞥了。我从强迫性思考、虚幻的自我和心智制造的自我当中,彻底解脱了。
上面的事件,不但给了我对于觉知的一瞥,也让我对人类智性的绝对正确性有了第一次的怀疑。几个月后,一件悲剧更加深了我的疑惑。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到达教室准备上一位教授的课,我一直很仰慕那位教授的头脑。但我们却被告知,那位教授在周末时举枪自尽了。我完全地震惊。他是一个备受尊崇的老师,而且看起来似乎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然而,当时我还是觉得,除了培养我们的思维之外,别无他法。我并不了解:我们是意识,而思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面向,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小我”,更别说在我之内觉察到它了。
P24-2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