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有声阅读名家全译)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
7.93
3.6折
¥
21.8
九品
仅1件
作者[德]歌德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31112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1.8元
货号1060170541304496144
上书时间2024-12-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1774年《少年维特的烦恼》首次出版后,欧洲掀起了一股“少年维特热”。当时出现了以黄裤子、黄马甲和蓝外衣为代表的“维特装”,各种商业小贩争相注册“维特”商标,一时间,“维特杯子”“维特香水”等产品随处可见。
小说以维特与绿蒂之间的爱情为主线,向读者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全景图,对当时德国各个阶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少年维特的烦恼》之所以如此受追捧,源于歌德将维特式的忧郁与感伤描述得淋漓尽致,让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从中受到了鼓舞和安慰。小说中的维特思想超前,反对当时的封建习俗和贵族奢靡的生活方式。他渴望真诚的爱情,向往自由,然而一直怀才不遇。现实的黑暗让他失望消极,在爱情上希望的破灭让他伤心绝望。小说中处处透着诗意的惆怅,维特的痛苦、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多愁善感的性情和愤世嫉俗的情绪将淡淡的哀愁渐渐升级为绝望的呐喊。
维特的痛苦折射出了整整一代人的心态。人们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寻求更加合理的社会形式、更加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更加符合人性的价值观。由于人类向往自由的理想是无国界的,所以歌德凭借着《少年维特的烦恼》冲出德语文坛,成为世界大师,德语文学上的“狂飙突进运动”也因此而进入高潮。
《少年维特的烦恼》开德语小说书信体之先河,而这种形式也更适合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维特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歌德本人。歌德一生横跨18和19两个世纪,正值欧洲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歌德出身于富裕的市民家庭,先后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接受了许多进步思想。学习法律的歌德曾经向往当个画家,也很早就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年轻的歌德结识了美丽的姑娘夏洛特·布夫,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而这位姑娘却已经和一位律师有了婚约。在姑娘的父亲眼里,拥有稳定工作、成熟稳重的律师当然比年轻浪漫的歌德更值得托付终身,因为那时歌德虽然在法院里实习,却已经对艺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爱。歌德无奈之下离开了曾经让他心动的姑娘。后来歌德又遇见了另一位让他难以忘怀的女子马克西米利安娜·冯·拉·罗歇。这段爱情同样以分手告终。这两位让歌德品尝爱情苦果的女人共同构成了小说中绿蒂的形象。小说在短短四周的时间内完成,歌德自己承认过写这部小说,为的就是让自己摆脱爱情的痛苦,打消自杀的念头。然而歌德毕竟走出了失恋的痛苦,而小说中的维特却最终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选择也将维特升华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代言了一个时代。
《少年维特的烦恼》在当时被视为反传统的文学作品。在大众的眼里,维特是一个和睦婚姻的破坏者,一个无神论者,尤其是他自杀的选择更是离经叛道,这在他们的价值观念中是不可理喻的。据说当时很多青年都纷纷效仿维特结束自己的生命,很快地,小说就受到了以教会为首的一大批人的批评,甚至在个别地方还遭到了查禁。而歌德自己却无所畏惧,他在《诗与真》中说道:“这本小书的影响是巨大的、惊人的、很好的,因为它产生的正是时候。”诚然,当时的德国甚至欧洲都处在大变革中,人们在新旧时代的交锋中难免迷茫和受伤,而歌德却让这个问题更加清晰化了。
《少年维特的烦恼》在德国迅速连印了十六版,先后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据说拿破仑远征埃及也不忘把书带在身边,沉迷其中,欲罢不能,先后读了七遍。五四运动时期,《少年维特的烦恼》由郭沫若翻译进入中国,同样在中国掀起一股“维特热”。相信真正的经典不仅能够穿越空间,还能够穿过时间,无论在哪一个年代,我们都可以理解维特的伤感、歌德的魅力。让我们一起体验遥远的时空里,那一代人的激情与烦恼吧!
编者
作者简介
高中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闰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7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从事德国文学研究。主编《歌德精选集》《茨威格文集》《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编年选》等。译作有《亲合力》《贝多芬》等。
关惠文,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曾在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学院和清华大学执教。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译著:《维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少年维特的烦恼》《少年》《骑白马的人》等。
目录
第一编
第二编
补录
编者致读者
内容摘要
《少年维特的烦恼/有声阅读名家全译》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约翰·歌德的代表作,这部书集体小说一经出版,便风行各国,200多年来成为全世界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必读的经典,掀起阵阵少年维特热。《少年维特的烦恼/有声阅读名家全译》主人公维特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敏感多情,才华横溢,愤世嫉俗。
故事发生在1771年5月至1772年12月,情节十分简单:维特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愁善感。初春的一天,他告别了家人和好友,来到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对当地的自然景色和纯朴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儿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女,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一切烦恼。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少年维特的烦恼/有声阅读名家全译》描写了炽热而又不幸的爱情,可又不仅仅只是一部爱情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于一般平民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平等、有创造力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可围绕他的却是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社会风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趋势傲慢的贵族,让他感到窒息。他自己又陷入了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走上了自杀的道路。维特与社会的冲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意义。通过维特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实,表达了一代觉醒的德国青年的革命思想。维特的悲剧不仅仅只是个人的悲剧,也代表了时代的痛苦和思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