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 10.77 3.0折 ¥ 36 九品
库存2件
作者庞忠甲|陈思进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2643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972056148511932422
上书时间2024-12-05
引言 货币的逻辑就是世界运行的逻辑!
从未停止过的货币危机
货币为人类经济生活带来了莫大便利,人们多已习以为常;但若货币体系一旦失控,特别是现代信用货币的信用基础动摇,陷于币值崩溃的货币危机,通货膨胀排山倒海而来,负面效应为害之烈,影响之广,任何人间其他创造发明物甚至难以与之比拟。
货币危机的恶果主要表现在严重贬值和通货膨胀。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弗里特曼讲得直白:“自远古以来,当权者——无论是国王、皇帝,还是议会——都试图用增加货币数量的办法作为进行战争所需资源的手段,或建立不朽功绩或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他们经常受到这种诱惑,每当他们真的这样做时,通货膨胀就会接踵而至。”
货币问世以来,形形色色、大大小小货币危机从不消停。进入20世纪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货币危机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受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浮动汇率大环境中,由于主权国家政治腐败、货币金融政策失当,加之美元霸权转嫁矛盾、外国制裁和压力作用、国际投机家兴风作浪等多方面外因,诸如汇率、利率和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相继引发了一连串严重货币金融危机: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拉丁美洲货币危机,90年代相继爆发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比索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货币危机(1997-1998年)、俄罗斯卢布危机(1998年)以及巴西货币动荡(1999年),另外还有2001年的阿根廷货币危机、2004年开始的津巴布韦货币危机等。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于2008年在世界范围内传递,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世界版图上已经找不到没有爆发过货币危机的国家或地区了。
近代史上一些国家货币崩溃的惨烈景象历历在目:
第一次大战后,1919年6月签订《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随后成立专门委员会,决定战败国德国赔偿2260亿金马克(一战前的德国货币单位)且以黄金支付,于42年内还清。后在德方强烈要求下,经美国斡旋,减至1320亿金马克,在66年之内还清,并规定从1921年5月1日起,德国每年必须支付20亿金马克。德国接受了这个赔偿条件,但因国内经济和财政的严重困境,履行赔付困难重重。
1921年的1320亿金马克约相当于4.7万吨黄金,按2013年10月底金价(每盎司1350美元或1000欧元左右计)计相当于1.5万亿欧元。
由于经济羸弱的德国拖欠战争赔款,法国和比利时于1923年初出兵占领德国最富饶的鲁尔工业区,引发一场大罢工,经济更形恶化。德国政府消极应对危机,疯狂开动印刷机,超发没有商品或贵金属作保证的纸币,以支付福利开支和战争债务。马克急剧贬值,一泻千里,迅速变得几同废纸。
1922年底时,德国马克的最大面值为50000,一年后变成了100万亿。
1923年11月底,德国的年通货膨胀率达325000000%。年初每个马克的币值达到2.38美元,到12月,纸马克对美元的汇率变成了4.2万亿比1。意味着这一年里,物价每两天就翻番;一天发两次工资也赶不上火山爆发般的大通胀;傍晚一只面包的价格可能等于早上一幢房屋的价值。在这次通胀中,德国股市涨了300亿倍,而房地产价格却相对下降87%,全体德国公民的财富基本归零。
据说,当年德国一个小偷去别人家里偷东西,看见一个箩筐里边装满了钱,他把钱倒了出来,只把箩筐拿走了;生动地反映了货币秩序崩溃时的乱象。如此混乱局面中,1923年11月,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啤酒馆政变。
老一辈中国人该不会忘记当年国民党政府金圆券崩溃时的末日场景。国民党为挽救其财政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决定废弃法币,改发金圆券。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即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20亿元,金圆券每元法定含金0.22217厘;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外汇,凡私人持有者,限于9月30日前收兑成金圆券,违者没收甚至处刑。
金圆券政策失败的致命要害是发行限额漫无节制。国民党政府在1948年战时赤字暴涨,希望得到的美国贷款援助落实不了,主要依靠发行钞票填补;自此金圆券价值江河日下,一泻千里。
仅仅一个月后,整个国统区出现了存款挤兑和物资抢购狂潮,各地米店面铺十店九空,许多地方不得不靠军警维持市面。
1948年10月1日,国民政府被迫宣布放弃刚刚在8月19日宣布实施的限价政策,准许人民持有金银外币,并提高与金圆券的兑换率。限价政策一取消,物价再度猛涨,金圆券应声急剧贬值。原来1美元兑4金圆券,立即降至1美金兑20金圆券,贬值五倍。
1948年10月11日,国民政府又公布《修改金圆券发行办法》,取消发行总额的限制。
于是,1948年11月时,原定发行限额20亿元的金圆券就上升到了30亿元,12月底达到81亿元。1949年4月底飙升至5万亿元。6月份金圆券发行量突增至130万亿元,比10个月前初发行时增加6.5万倍。钞票面额相应地从发行之初的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五种,加大到500元、1000元、5000元、1万元、5万元、10万元乃至50万元和100万元。时人笑谈:“国统区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
进入1949年,金圆券要按钟点计算贬值速度了,买卖交易动辄以大捆钞票进行。人们领工资拿到金圆券后,马上跑去换成银元、美钞或黄金,或者去抢购东西,以求保值,稍有延迟就会蒙受贬值损失。许多商店的店主因此破天荒地拒绝售货。当年5月,500万元只相当于9个月前开始发行时的1元钱了。
超低币值的金圆券已不如纸贵,当时有造纸厂将金圆券当作纸浆原料。于是,人们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流通使用银元和铜币。
金圆券仅存活了10个月,但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伤害,却需要很长时间来医治。
货币贬值、通胀失控和物价飞涨,当然转化为剧烈的社会动荡,成为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迅速全面崩溃的直接原因之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5月27日攻下上海。有记载说,上海解放时,到处都是人们丢弃的金圆券。6月5日,人民政府下令禁止金圆券流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以人民币1元兑换金元券10万元的比价,把金圆券全部收回废弃。
非洲的津巴布韦,近年发生货币大危机。津巴布韦曾名罗德西亚,原为英属殖民地。1980年4月18日独立后,津巴布韦元(ZimbabweDollar)取代了原来的罗得西亚元。当初币值不低,1个津元可兑1.4美元。津国独立时,4500个白人大农场主占据着全国75%的沃土良田,而700万黑人仅占有25%。21世纪初,津巴布韦实行“快车道”式土改计划,由于阻力重重,政府加大执法力度,驱逐或逮捕拒绝交出农场的白人农场主,引发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与津政府的矛盾,欧盟国家还指责津政府在选举期间“缺乏透明度”、“煽动政治暴力”,于是对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在西方国家制裁和自身政策失当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由于没有节制地印发纸币,2004年通胀开始飙升,2006年8月,津巴布韦发行新币,以1比1000的兑换率取代了旧币。2007年,通胀进一步加速,一年间通货膨胀率达到11000%。2008年5月,出现了面值1亿和2.5亿的新津巴布韦元,不到两周后,有了5亿面值的货币(大约只值2.5美元)。一周后,发行25亿和50亿津巴布韦元纸币,7月份发行100亿面值的货币。2008年2月,通胀率165000%;2008年6月,通胀率达200000%。津巴布韦央行于2008年7月21日发行面值1000亿元的津巴布韦元。从2008年8月1日起实行改制,从货币上大量加零转而改为勾掉10个零,100亿旧津巴布韦元相当于1新津巴布韦元。该年度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231000000%。2009年初,津巴布韦发行一套世界上最大面额的万亿级新钞,包括10万亿、20万亿、50万亿和100万亿津元四种,创下了人类历史的货币面值纪录。据传该国最为热门的日用品之一竟然是日本和新加坡生产的高质量点钞机;由于金额数字巨大,拖着许许多多个零,电脑和银行的自动出纳机已经无法处理日常交易。那时候,背着很多钱出去买东西,从家里走到商店,津元的币值就变了,钱已经不够买东西了。物物交换成了该国老百姓们应付通货膨胀的手段。进入2009年,津巴布韦经济基本崩溃。通货膨胀,加上粮食、汽油、药品等基本生活物资供应不足,致使商店和饭店都纷纷关门,很多人一天只吃两顿饭。国家财政、金融和税收等关键部门基本上停止运转,水电、通讯、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几近瘫痪。很多人把这称为“全国财富清零”。2009年4月12日,该国政府宣布终因无法维持币值,宣告停用本国货币,改用南非兰特、博茨瓦纳普拉、英镑及美元等外国货币替代。津巴布韦经过八九年超高通胀,重组了货币体系,最近方始有所转机。但至今仍然主要流通美元和南非兰特等外币或实行物物交换,未能重新启用本国货币津元。可以想象,全球化时代国际货币体系如果走向崩溃,不会是世界末日,但足以引发全面的金融大危机,甚至是政治危机和战争,无数人艰辛积聚的财富烟飞灰灭,国家民族前途茫然,直至“重新洗牌”、新的政治经济格局确立。
庞忠甲,美国万新国际经济与社会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20世纪90年代起从业金融投资,曾任职华尔街金融快讯公司,主持资金市场分析,华尔街金融学院客座教授、研究室主任。著有畅销书《美国凭什么》,另有《决战世界元》(合著)、《美国证券市场导览》(合著)、《孔子密码:儒家学说的现代诠释》等。在海内外报刊、网站发表逾百篇经济、社会、政治、文史、科技和哲学等领域论著。
陈思进,曾任瑞信证券投资部助理副总裁、美银证券公司副总裁、宏利金融财团 (Manulife Financial Corp.)资深顾问等职务;目前定居加拿大多伦多,任某国际金融财团全球投资部风险管理资深顾问。央视大型记录片《华尔街》学术顾问,著有财经专著《金融让谁富有》和《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长篇小说《共舞华尔街》《绝情华尔街》和《华尔街大骗局》,金融时评随笔集《华尔街这些事》,长篇传记《闯荡北美》和《独闯华尔街》等。
引言 货币的逻辑就是世界运行的逻辑
从未停止过的货币危机
当我们说货币金融时,说的是我们的未来
世界是部货币金融史
成也货币,败也货币
货币巨变在即,我们的未来会好吗
第 1 章 实物货币应运而生,先“进化”后“变异”
用我的贝,换你的羊
谁钱多谁来写历史,货币观兴衰
野蛮的胜利,进进退退的西方货币
第 2 章 纸币一声炮响,崩溃就从未停止过
“交子”名声久远,终于贪婪
帝国如风,“元宝钞”大起大落
拿着强权当信用,谁都逃不掉纸币崩盘
大清朝在国际“货币战争”中的失败
“法币”土崩瓦解,“金圆券”臭名昭著
洋人效仿中华,西欧引领潮流
“本位制”盛极而衰,“印花纸”何来信用
电子化顺天应时,不改信用货币本色
第 3 章 金融市场崛起,商业银行发迹
货币市场近伐,金融市场远攻
华夏金融雏形早现,生长乏力
希腊“金融商”崭露头角
银行业渐成气候,金融开花结果
以利率为支点,你可以撬动国家经济
银行是怎么“造”钱的
汇率风云变幻,关系国家兴衰
第 4 章 货币在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货币究竟是什么?
金融催活经济,信贷改变历史
货币惹的都是大祸
财政运筹帷幄,货币一马当先
美国的崛起,华尔街的博弈
金融海啸,过度花钱种出恶果?
欠债还钱--国家会破产?
第 5 章 货币经济理论,还是笑话一箩筐?
东方“以利为本”,西方“以钱为奴”
货币经济学开山立派
经济学更像一门艺术?
合理与不全理,“阴谋论”渐欲迷人眼
第 6 章 “日不落国”式微,“美元霸权”兴衰
帝国“日不落”,世界经济一体化
美元称霸,一路荆棘
华尔街与美联储的“亲密关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夺霸
黄金梦碎,黑金继承“帝位”
第 7 章 货币争霸,钱与钱的博弈
“无体系时代”,各路货币蠢蠢欲动
日元折戟,“失落”的20年?
欧元横空出世,疑云重重
雄心抗美,失大于得
欧债危机来袭,美元强势依旧?
第 8 章 世界性货币危机还有多远
特里芬的“诅咒”:美元必死
“量化宽松”乐此不疲
“金本位制”难复辟,“信用”能当大任?
世界货币总危机有多远?
第 9 章 人民币时代,幸福了吗
60多年来,我们都经历了什么
地方债务危机--地方经济会硬着陆吗?
房价为什么升得这么快
货币总量快速扩张,为什么还会“钱荒”?
“人民币升值”,我们怎么办
货币谋局,启动国际化战略
人民币布阵,制衡美元?
后 记 帝国将倾,金融难挽危局
--洋务运动货币旧事
钱是怎么来的,钱是怎么没的?
进化得好好的,钱为什么会突然“变异”的?
钱是怎么“造”出来的,又是怎么运行的?
复杂的货币经济理论是怎么演变的?
各类财经政策是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货币是一种怎样的权力,能决定国家的命运?
危机再现,信用货币什么时候会变成“废纸”?
货币,从无到有,从实物货币到纸币再到电子货币,从一般等价物到金融投资再到掠夺大众财富和垄断控制的工具,不是在“进化”而是在“变异”。
你以为你听懂了,往往都是错的。危机时,无数真假专家都在“告诉你”,如果你不懂货币,他们告诉你了,你能分辨吗?
这是一些常识:一切经济变量的变动都与货币有关,一切都在急速变化,你必须不断地学习。
这是一部简史:货币的“变异史”,关系我们的现在,决定我们的将来。
这是一本辅导:读“货币战争”,看“金融危机”,从看热闹到看门道的进阶读本。
这是一种眼光:以货币为放大镜,看懂世界格局和中国经济。
货币战争中的基础常识,从货币概念到货币国际化大趋势,一本书把货币彻底说清楚!
中国99%的“经济学家”其实不懂“货币的逻辑”,当下大众必需自己掌握的货币常识,在中国,必需读懂货币政策才能保住钱袋子!
看透本质,揭示真相:所有纸币必然崩溃!危机在即,靠“信用”支撑,你的钱还有多久会变成“废纸”?
美国经济学家、新制度学派的领军人物加尔布雷思说:“在经济学领域引入复杂的货币概念,不是为了揭示真相,而是为了掩盖真相。”
先懂“逻辑”,再读“战争”,战争会更精彩。
先懂“逻辑”,再听“危机”,危机会更可控。
先懂“逻辑”,再看“世界”,世界会更清晰。
先懂“逻辑”,再说“中国”,中国会更容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