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乐大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永乐大帝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14.1 5.0折 28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石山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9778

出版时间200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1003876595318505480

上书时间2024-12-04

宏铭图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不屈不挠的永乐,一直被看作是帝制中国最好的君主,因为他是一位不知疲倦又不知歇息的君主。在近代早期的时代,他不仅为十五世纪的中国,也为大半的亚洲,设定了政治议题。同时,他也一直被批评为帝制中国最坏的君主,因为他残害时任皇帝的侄子,犯了叛逆罪;也因为二十余年的时间,他让大多数的臣民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他是帝国专制的化身。本质上,他很有可能是个倔强易怒的人,能够轻易地丢弃多愁善感和忠诚,赞同残忍和野蛮行为。或者说,也许因为他不是双亲的长子——永乐是王朝创建者二十六个儿子中的老四——他挑战权威和当权派,可说是命运注定的,而且也是环境造就的。尽管他不是受宠爱的孩子,不过,他的表现说明他是坚强的、聪明的,而且还相当能干。他有很深的自知之明和十分敏感的性情;即使最轻微的冒犯,也会引起冷落和愤怒的强烈情感。在令人敬畏的父亲死后,永乐精力充沛地担任他兄弟和侄子的指挥,显露出干练和主人派头。他的统治在1424年结束之际,他不仅是王朝创建者的儿子,而且也是近代中国基本特征的创始人。

  这些突出的特点,以及分成两支的历史人格,使得永乐这位相当令人动心的中国君主,适合当传主。重要的传记问题,既涉及人的狡诈,亦涉及历史的狡诈。“谋反”和“篡位”之类充满政治情绪的事情,在永乐三十九岁时考验着他,而他真的准备好如何应付了吗?他是个愤世嫉俗的操弄者,还是因为被迫处理大规模的种种危机,才造就了他的伟大呢?没有这些危机,他还会跟不敢冒险又一事无成的那些人联合在一起吗?他如何让他那种绝对主义,符合传统中国的政治哲学呢?更重要的是,永乐成功地转化了无数臣民的生活和梦想,且最终转化了大明的政府特性和社会特性吗?

导语摘要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之后又一海外华人学者明史力作,探究中国历史的嬗变之大道,本书荣获2001年亚太地区桐山奖。
同样身在海外,同样讲明朝——黄仁宇切进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剖析传统官僚阶层的逻辑,洞烛中国历史的奥秘;蔡石山聚集一位雄才伟略的君主,讲述永乐二十二年的故事,揭破中华帝制的真相。

作者简介
  蔡石山(Tsai Shih-Shan,Henry),1940年生于台湾嘉义,美国俄勒冈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湾交通大学讲座教授。曾分别执教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柏克莱分校;曾任美国阿肯色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为享誉国际的历史学者。1996年至l998年获沃尔顿基金(Walton Family Grant)以从事中国明代史研究工作。

  中文著作有:《西洋史学史》、《一个宦官的传奇经历:郑和的一生》、《明代的女人》等;英文著作有:The Eunuchs in the Ming Dynasty,China and the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1868-1911),The Chinese Experience in America,The Chinese in Arkansas等,并以Perpetual Happiness:the Ming Emperor Yongle(《永乐大帝》)获2001年亚太地区桐山奖(Kiriyama Pacific Rim Award)。

  江政宽,台湾中山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著有《世界文化史》,译有《马丹·盖赫返乡记》、《何谓历史》等。

目录
谢辞

前言

第一章 永乐朝廷生活的一天/1423年2月23日

第二章 成长的岁月/1360-1382

第三章 等待的岁月/1382-1398

第四章 皇位继承斗争的岁月/1398-1402

第五章 重建的岁月:政府与政治/1402-1420

第六章 中兴的岁月:社会和经济/1402-1421

第七章 文皇帝

第八章 永乐和蒙古人.

第九章 荣耀的代价

第十章 结语

附录

洪武帝子女

参考书目

朱棣大事年表

内容摘要
  与以往帝王传记完全不同,蔡石山以永乐朝廷中具体一天的活动场景为开端,迷人地叙说永乐皇帝(朱棣,1360—1424)一生的多重面貌。他考察了永乐的出身、教育、斗争与功绩,在剖析永乐之人格和价值观的同时,也描绘出一位中国帝王极富传统与革新色彩的富丽肖像。永乐皇帝的统治时期,是中国史上一段富于戏剧性又意味深长的时期。它始于内战和流血政变,见证了北京城的建造、大运河的竣工、帝国官僚体系的巩固,以及中国版图在北方和南方的扩张。永乐皇帝那庞大的野心和计划,既让无数后世人热血沸腾,也足以为来者戒,使人警醒……。

主编推荐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之后又一海外华人学者明史力作,探究中国历史的嬗变之大道,本书荣获2001年亚太地区桐山奖。

  同样身在海外,同样讲明朝——

  黄仁宇切进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剖析传统官僚阶层的逻辑,洞烛中国历史的奥秘;蔡石山聚集一位雄才伟略的君主,讲述永乐二十二年的故事,揭破中华帝制的真相。

  蔡石山先生的《永乐大帝》,研究严谨,文笔优美,展示了大量的细节,从而获得了赞誉。

  ——美国旧金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徐碧卿

  这本书不仅展示了一位引导中国进入世界性时代的篡位者的视野,而且也提供了有关明帝国的政府、经济以及外交关系的写实性描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 Morris Rossabi

  蔡石山先生呈现了一部丰富而完整的传记,其传主是过去一千年里最具活力和最有影响力的帝王之一……《永乐大帝》将激励其他人从事这种研究,蔡树立了一个会得到广泛追随并可以模仿的典范。

  ——美国新圣西哥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兼主任 Kenneth J.Hammond

精彩内容
 一夜,罗马皇帝提图斯(Titus,39-81)与他的几位挚友一起进餐时,他意识到,他整天没有为任何人做善举。就在那时,他说出了他的不朽隽语,“朋友,我又少了一天了啊!”明朝的永乐皇帝,驾崩于1424年8月12日,自从1402年7月17日登极以来——近乎八千零六十二天的在位期间——而且所有的证据也显示,他从未浪费过一天。人类始终以“日”为生活的基础
:尼安德塔人或北京人不会理解“月”或“年”,但毋庸置疑地,他或她会了解,日子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他或她会知道,在那段短暂、充满危险的时间里,人必须为了生活而奋斗。的确,日子是生活本身的一种缩影,而每天在时间中的逗留,仅仅是更大旅程的一种倒影。叔本华(Schopenhauer)说,“每一天都是一个人生的缩影”。至少,为了小规模地一瞥永乐日常生
活的形式和内容,让我们伴随着永乐皇帝,走过宫廷生活的一天。这天是农历正月十三日(乙未日),西历1423年2月23日。中国一片欢闹、有自信,没什么好忧虑的,欢天喜地正要过元宵节,而经济也以全速进展。
1423年,在这个寒冷冬日的前夕,一组五人的更鼓房太监,轮流爬上了北京的玄武门——把宫殿建筑群跟紫禁城北端之煤山隔开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打着夜鼓(明代中国人将一夜分为五更,而一更又分为若干点。一
更揭开了夜幕,三更表示子夜,而五更则示意破晓)。就在这一段时间里,十余位太监在文华殿后方的刻漏房工作。水从一小孔流入一个容器,漏箭在水上的刻度指示着时间(八刻度一小时)。每一小时结束时,直殿监太监便将“时辰牌”带到永乐皇帝过夜的乾清官,换成一个新的。“时辰牌”大约三十公分长,青地金字。任何看到它的人必须侧立让路,而坐着的人必须起身,表示他们对时辰牌信差的敬意。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六十三岁的永乐听到四更鼓声时便起床。
当永乐开始沐浴更衣时,灯笼和提灯迅速照亮了整个乾清官。奉御净人已经带了器皿来清理永乐皇帝的小便和痰液。他们手上有内官监制造的薄软厕纸,也提来了几桶从附近宫井汲取的井水。他们仔细检查了澡盆,以及所
有混堂司提供的洗洁液、毛巾和其他的洗浴设备。在洗完一个温抚的澡后,永乐穿着一双紫白相间的便鞋,坐在一张有垫褥的椅子上;一位奉御净人弄干、梳理着他的头发,而另一位则修剪他好看的髭须和长长的胡须。永乐皇帝沉思默想了片刻,这一天他要完成什么事。这天是个典型的北京冬天早晨——严寒、多风又潮湿——但他的房间有惜薪司提供的燃料木炭和薪柴,相当暖和。永乐想起明天——正月十四日——惜薪司太监会来拖运垃圾和大粪,也会清理手推车、木炭堆,以及紫禁城的每处垃圾场。永乐皇帝随后喝了点茶,吃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监督下的厨师所准备的早斋。过去三天,永乐皇帝不饮酒、不茹荤,因为他这一天需要向上天报告帝国的状况;也因为这一
天,是明朝十三个最重要的国家祭祀之一,永乐不问疾,不吊丧,不昕乐,不理刑名。而在这三天斋戒期间,他也要避免临幸任何的妃嫔。
早餐之后,奉御净人协助永乐皇帝着上他的服饰、头饰、围巾、龙袍,还有尚衣监特别裁制的鞋子。他准备要离开主要寝宫的时候,刻漏房太监听到九刻水的第一声时,便迅速走到宫门去通报拂晓的来临。当他们听到九刻水的第二声时,立即禀报永乐皇帝的御前。整个紫禁城突然间充满了生气。
着红蟒衣的司礼掌印太监(正四品),在司札秉笔太监(从四品)伴随下,到达了乾清宫。即将下班的司礼秉笔太监,把一个大约三公分长的象牙小牌,交接给下一位秉笔。除了永乐皇帝的锦衣卫之外,掌宝玺的官员也来了,他们带来各种功能的宝玺。因为永乐今天安排要祭天,他们带了最神圣的宝玺,也就是明朝继承自唐宋朝的皇帝奉天之宝。
黎明前的几分钟,御前侍从已经跨过了“龙道”,跨过这条将紫禁城工作区跟生活区分隔的不成文分界。慢慢朝南走过一个大庭院之后,永乐沿着
华盖殿和奉天殿,趋近1421年春天曾因祝融而受损的谨身殿。永乐偶尔一瞥几个青铜香炉,把手伸进了两个镀金大铜锅的其中一个,确定一下容器里面救火用的水有没有冻结。当他到达华盖殿时,他要求歇一会儿,以便脱掉袍服里的羊毛背心。他通常在华盖殿举行早朝,不过,南郊的国家祭祀即将来临,于是便在奉天门(后来重新命名为皇极门)举行小型的早朝。永乐皇帝重新整好衣装后,十二位人高马大、身强体健的都知监太监,即引领他进入一顶黄色的皇轿。
接着永乐坐上轿子,往南到奉天殿,该殿有离地的三段台阶,是最高的皇宫建筑。殿内,独一无二的帝王庄严端坐,与令人敬畏的雕龙屏风相配。
才在两个星期前,永乐就是在奉天殿办除夕晚宴的,宴请诸位藩王、公爵、
侯爵和伯爵。根据传统,永乐皇帝要到这一殿来带领国家过农历新年与冬至。他发出诏令,召见科举考试的杰出举子,以及任命领导讨伐的指挥官,也
都是在这个殿。然而,这个早上,永乐不会踏入奉天殿;相反地,他的轿子直行到宏伟的奉天门,该宫门由巨大的红色圆柱支撑着,两只看起来很凶猛的青铜狮子在门侧踞守。三段的台阶通向三个雕饰过的大理石露台,永乐皇帝在那里看到文职官员(从四品以上)排成一线,站在门的东侧,而高阶的武职官员则站在西侧。与此同时,掌宝玺的官员将各种宝玺放在桌上,一动也不动地紧靠在桌旁。五更鼓的声音减弱到听不见时,一名着红色蟒袍的太监就开始所谓的“鸣鞭”。永乐开始早朝时,这栋巨大建筑物的四周,寂静无声。端坐的永乐皇帝,单独面朝南方,他听到数以百计的声音,同时呼喊“吾皇万岁!”伴随欢呼而来的是依仪式而行的叩头,而乐队则奏起宫乐的组曲。因为今天是一个吉日,祭天的日子,一位司礼官员大声宣布,朝会提早结束。那些有急事要禀报的人,被提醒说午朝时再报。当永乐起身示意随从要继续往南移动时,司礼太监便再度“鸣鞭”。永乐的轿子往下移到中间的台阶,而文职官员和武职人员则各自找路下左右的台阶。
在穿过一座国家典礼期间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广大庭院之后,御前侍从走过架在著名金水河上的一座有大理石栏杆的桥(总共有五座桥,但中间这座桥只有永乐皇帝才能使用)。永乐现在进入了五凤楼围绕的巨大午门。永乐在午门前面的广场,廷杖冒犯他的官员,而在午门的城楼上,校阅军队和观
看游街示众的战俘。永乐走进午门的其中一间休息房,脱掉他的晨袍,穿上一套特别为祭祀典礼裁制的绚丽服装。在离开午门之前,他询问太监管理的司设监和巾帽局,是否备妥祭祀仪式所需的所有装备,比如说服装、帐篷、
褥垫、顶篷、桌子和桌巾、帆布,以及旗帜。太常寺卿与神宫监掌印太监亦向他报告说,盛典用的各种仪式食物和酒类已安排妥当。
永乐在午门外坐上了龙车,而御前侍从直直往南走,就像织布机那般往
来穿梭。永乐皇帝沿途会看到太庙在他的左方,社稷坛在他的右方。他非常熟悉这些神圣的地方,因为每逢农历正月、四月、七月和十月的初一,他必须到那里去作国家祭祀。然而,一年前,因为农历新年有日蚀,他不得不取消所有的朝会,而将祭祀典礼改为正月初五。随后,永乐的龙车通过端门与巨大的石制承天门(后来重新命名为天安门)。永乐的诏令总是在承天门上首度大声宣读,然后放进一个云匣,用彩绳绑在龙竿上。看到云匣由承天门上降下,看到礼部官员在取下诏令以颁行于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之前,对它又舞蹈又四拜,此一景象始终是个奇观。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