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科学家们彻夜忧虑的问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那些科学家们彻夜忧虑的问题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17.65 2.2折 79.9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 约翰·布罗克曼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77074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9元

货号972067575532470797

上书时间2024-12-03

宏铭图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总序

 

 1981年,我成立了一个名为“现实俱乐部”(Reality Club)的组织,试图把那些探讨后工业时代话题的人们聚集在一起。1997年,“现实俱乐部”上线,更名为Edge。

 

 在Edge中呈现出来的观点都是经过推敲的,它们代表着诸多领域的前沿,比如进化生物学、遗传学、计算机科学、神经学、心理学、宇宙学和物理学等。从这些参与者的观点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自然哲学:一系列理解物理系统的新方法,以及质疑我们很多基本假设的新思维。

 

 对每一本年度合集,我和Edge的忠实拥趸,包括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凯文·凯利(Kevin Kelly)和乔治·戴森(George Dyson),都会聚在一起策划“Edge年度问题”——常常是午夜征问。

 

 提出一个问题并不容易。正像我的朋友,也是我曾经的合作者,已故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詹姆斯·李·拜尔斯(James Lee Byars)曾经说的那样:“我能回答一个问题,但我能足够聪明地提出这个问题吗?”我们寻找那些启发不可预知答案的问题——那些激发人们去思考意想不到之事的问题。

 

 

 

 现实俱乐部

 

 1981—1996年,现实俱乐部是一些知识分子间的非正式聚会,通常在中国餐馆、艺术家阁楼、投资银行、舞厅、博物馆、客厅,或在其他什么地方。俱乐部座右铭的灵感就源于拜尔斯,他曾经说过:“要抵达世界知识的边界,就要寻找最复杂、最聪明的头脑,把他们关在同一个房间里,让他们互相讨论各自不解的问题。”

 

 1969年,我刚出版了第一本书,拜尔斯就找到了我。我们俩同在艺术领域,一起分享有关语言、词汇、智慧以及“斯坦们”(爱因斯坦、格特鲁德·斯坦因、维特根斯坦和弗兰肯斯坦)的乐趣。1971年,我们的对话录《吉米与约翰尼》(Jimmie and Johnny)由拜尔斯创办的“世界问题中心”(The World Question Center)发表。

 

 1997年,拜尔斯去世后,关于他的世界问题中心,我写了下面的文字:

 

 

 

 詹姆斯·李·拜尔斯启发了我成立现实俱乐部(以及Edge)的想法。他认为,如果你想获得社会知识的核心价值,去哈佛大学的怀德纳图书馆里读上600万本书,是十分愚蠢的做法。(在他极为简约的房间里,他通常只在一个盒子中放4本书,读过后再换一批。)于是,他创办了世界问题中心。在这里,他计划邀请100位最聪明的人聚于一室,让他们互相讨论各自不解的问题。

 

 理论上讲,一个预期的结果是他们将获得所有思想的总和。但是,在设想与执行之间总有许多陷阱。拜尔斯确定了他的100位最聪明的人,依次给他们打电话,并询问有什么问题是他们自问不解的。结果,其中70个人挂了他的电话。

 

 

 

 那还是发生在1971年的事。事实上,新技术就等于新观念,在当下,电子邮件、互联网、移动设备和社交网络让拜尔斯的宏大设计得到了真正执行。虽然地点变成了线上,这些驱动热门观点的反复争论,却让现实俱乐部的精神得到了延续。

 

 正如拜尔斯所说:“要做成非凡的事情,你必须找到非凡的人物。”每一个Edge年度问题的中心都是卓越的人物和伟大的头脑——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他们都是当今各自领域的执牛耳者。我在1991年发表的《第三种文化的兴起》(The Emerging Third Culture)一文和1995年出版的《第三种文化:洞察世界的新途径》(The Third Culture: Beyo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书中,都写到了“第三种文化”,而上述那些人,他们正是第三种文化的代表。

 

 

 

 第三种文化

 

 经验世界中的那些科学家和思想家,通过他们的工作和著作构筑起了第三种文化。在渲染我们生活的更深层意义以及重新定义“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等方面,他们正在取代传统的知识分子。

 

 第三种文化是一把巨大的“伞”,它可以把计算机专家、行动者、思想家和作家都聚于伞下。在围绕互联网和网络兴起的传播革命中,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Edge是网络中一个动态的文本,它展示着行动中的第三种文化,以这种方式连接了一大群人。Edge是一场对话。

 

 这里有一套新的隐喻来描述我们自己、我们的心灵、整个宇宙以及我们知道的所有事物。这些拥有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科学家,还有那些著书立说的人,正是他们推动了我们的时代。

 

 这些年来,Edge已经形成了一个选择合作者的简单标准。我们寻找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能用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来扩展关于“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的看法。其中,一些人是畅销书作家,或在大众文化方面名满天下,而大多数人不是。我们鼓励探索文化前沿,鼓励研究那些还没有被普遍揭示的真理。我们对“聪明地思考”颇有兴趣,但对标准化“智慧”意兴阑珊。在传播理论中,信息并非被定义为“数据”或“输入”,信息是“产生差异的差异”(a difference that makes a difference)。这才是我们期望中合作者要达到的水平。

 

 Edge鼓励那些能够在艺术、文学和科学中撷取文化素材,并以各自独有的方式将这些素材融于一体的人。我们处在一个大规模生产的文化环境当中,很多人都把自己束缚在二手的观念、思想与意见之中,甚至一些公认的文化权威也是如此。Edge由一些与众不同的人组成,他们会创造属于自己的真实,不接受虚假的或盗用的真实。Edge的社区由实干家而不是那些谈论和分析实干家的人组成。

 

 Edge与17世纪早期的无形学院(Invisible College)十分相似。无形学院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前身,其成员包括物理学家罗伯特·玻意耳(Robert Boyle)、数学家约翰·沃利斯(John Wallis)、博物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等。这个学会的主旨就是通过实验调查获得知识。另一个灵感来自伯明翰月光社(The Lunar Society of Birmingham),一个新工业时代文化领袖的非正式俱乐部,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和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都是其成员。总之,Edge提供的是一次智识上的探险。

 

 用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的话来说:“Edge心态开放、自由散漫,并且博识有趣。它是一份好奇之中不加修饰的乐趣,是这个或生动或单调的世界的集体表达,它是一场持续的、令人兴奋的讨论。”

 

 

 

 约翰·布罗克曼

 



导语摘要
 互联网大崩溃之后,我们要怎样生活?
增强现实技术会让我们变得更冷漠吗?
我们到底需不需要更多的机器人?
技术奇点会很快降临吗?
癌症是否与基因有关?
诸如此类的问题,你会在这本由约翰·布罗克曼编著的《那些科学家们彻夜忧虑的问题/对话最伟大的头脑大问题系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作者简介

 约翰·布罗克曼 编著

 

 美国著名的文化推动者、出版人,“第三种文化”领军人。

 

 “世界上zui聪明的网站”(《卫报》赞誉)Edge的创始人。

 

 他旗下汇集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每年就同一话题进行跨学科讨论。

 




目录

总序

 

Edge年度问题

 

01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C.Dennett)

 

互联网大崩溃之后,我们要怎样生活?

 

02乔治·戴森(George Dyson)

 

互联网安全模式

 

03伦道夫·尼斯(Randolph Nesse)

 

大失控:复杂系统的脆弱性

 

04尼尔·格申斐尔德(Neil Gershenfeld)

 

技术魔法

 

05戴维·波丹尼斯(David Bodanis)

 

科技带来的法西斯主义

 

06哈伊姆·哈拉里(Haim Harari)

 

技术可能危及民主

 

07吉诺·塞格雷(Gino Segre)

 

技术带来的紧密联系有没有负面影响?

 

08布鲁斯·施奈尔(Bruce Schneier)

 

影响力与互联网

 

09拉里·桑格(Larry Sanger)

 

互联网筒仓效应

 

10卢卡·德比亚塞(Luca de Biase)

 

电子工业对文化和认知的影响

 

11 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A.Brooks) 

 

没有足够的机器人

 

12马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

 

我们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奇点”吗?

 

13布鲁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

 

“奇点”永远不会来 / 036

 

14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

 

超级人工智能不会统治世界,除非它们拥有文化

 

15戴维·达尔林普尔(David Dalrymple)

 

后人类的人文地理学

 

16约翰·托比(John Tooby)

 

G型星威胁与自组织的集体错觉

 

17格雷戈里·本福德(Gregory Benford)

 

星际探索的机会

 

18塞思·肖斯塔克(Seth Shostak)

 

来自外星人的威胁

 

19埃德·里吉斯(Ed Regis)

 

星际移民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吗?

 

20特瑞·吉列姆(Terry Gilliam)

 

我不再烦恼

 

21凯文·凯利(Kevin Kelly) 

 

人口缩减的炸弹

 

22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

 

什么是好生活?

 

23萨特雅吉特·达斯(Satyajit Das)

 

没有增长的世界

 

24劳伦斯·史密斯(Laurence C.Smith)

 

人口增长与繁荣增长,哪一个更值得担心?

 

25戴维·贝雷比(David Berreby)

 

灰暗的地球

 

26戴夫·维纳(Dave Winer)

 

人类有生存意愿吗?

 

27海伦娜·克罗宁(Helena Cronin)

 

“两个世界”中可怕的非对称

 

28丹·斯珀伯(Dan Sperber)

 

被放错位置的担忧

 

29弗吉尼亚·赫弗南(Virginia Heffernan)

 

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从来没有

 

30唐纳德·霍夫曼(Donald D.Hoffman)

 

在担心的谜团中担心

 

31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 

 

错乱:虚拟与真实

 

32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G.Carr)

 

耐心的缺失

 

33萨拉-杰恩·布莱克莫尔(Sarah-Jayne Blakemore)

 

青春期的烦“脑”

 

34本杰明·贝尔根(Benjamin Bergen)

 

词语禁忌

 

35保罗·萨夫(Paul Saffo)

 

大分歧:工程师与德鲁伊

 

36叶夫根尼·莫罗佐夫(Evgeny Morozov)

 

“智能”

 

37戴维·皮萨罗(David Pizarro)

 

阻止技术进步的社会直觉

 

38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

 

反智主义与进步的终结

 

39蒂莫西·泰勒(Timothy Taylor)

 

末日决战

 

40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

 

迷信

 

41威廉·庞德斯通(William Poundstone)

 

增强现实技术会让我们变得更冷漠吗?

 

42史蒂夫·斯托加茨(Steven Strogatz)

 

过度耦合

 

43斯科特·阿特兰(Scott Atran)

 

人类文化正急剧收缩

 

44穆拉利·多雷斯瓦米(Murali Doraiswamy)

 

出口“精神病”

 

44戴维·盖勒特(David Gelernter)

 

贬值的文字

 

45布莱恩·伊诺(Brian Eno)

 

我们不搞政治

 

46戴维·罗恩(David Rowan)

 

数据统治力

 

47苏珊·布莱克莫尔(Susan Blackmore)

 

失去的手

 

48克里斯蒂娜·芬恩(Christine Finn)

 

失联

 

49斯科特·桑普森(Scott D.Sampson)

 

人与自然的分离

 

51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诱发战争的真正危险因素

 

52弗诺·文奇(Vernor Vinge)

 

战争的疯狂

 

53蒂莫·汉内(Timo Hannay)

 

意识本质

 

54查尔斯·塞费(Charles Seife)

 

俘虏效应

 

55安德里安·克雷耶(Andrian Kreye)

 

情感宣泄的许诺

 

56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

 

我们头脑中的盲点

 

57珍妮弗·雅凯(Jennifer Jacquet)

 

人类世反安慰效应

 

58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

 

被推平的世界:消失的多样化 

 

59罗伯特·萨波尔斯基(Robert Sapolsky)

 

“小侏儒”自由意志

 

60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

 

信不信自由意志不是一个科学问题

 

61马丁·里斯(Martin Rees) 

 

我们只是在否认灾难性风险

 

62朱利奥·博卡莱蒂(Giulio Boccaletti)

 

水资源问题 

 

63丹尼尔·豪恩(Daniel Haun)

 

全球合作面临失败

 

64基思·德夫林(Keith Devlin)

 

数学的消亡

 

65萨姆·哈里斯(Sam Harris)

 

监狱效应

 

66埃里克·温斯坦(Eric R.Weinstein)

 

过分稳重地追求“卓越”

 

67杰西卡·特蕾西(Jessica L.Tracy)

 

“造假”的心理学 

 

68迈克尔·瓦萨尔(Michael Vassar)

 

过度服从

 

69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

 

压力

 

70约瑟夫·勒杜(Joseph LeDoux)

 

把焦虑带到工作中

 

71奥布里·德格雷(Aubrey de Grey)

 

由社会的无能为力引发对不确定性的思考

 

72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 

 

作为欲望对象的电子设备

 

73马塞尔·金斯波兰尼(Marcel Kinsbourne)

 

社交媒体:越是在一起,越是孤独

 

74约翰·诺顿(John Naughton)

 

无能系统 

 

75迪伦·埃文斯(Dylan Evans)

 

阑尾效应

 

76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

 

担忧孩子

 

77海伦·费雪(Helen Fisher)

 

男人的迷雾

 

78戴维·巴斯(David M.Buss)

 

两性战争 

 

79陶·诺瑞钱德(Tor Nørretranders)

 

爱欲的丧失

 

80罗伯特·库尔茨班(Robert Kurzban)

 

中国男女比例失衡对世界经济稳定的影响 

 

81玛格丽特·利瓦伊(Margaret Levi)

 

命运共同体 

 

82罗杰·海菲尔德(Roger Highfield) 

 

与奥运会一样,科学界也需要英雄人物

 

83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

 

科学是我们理解人性的最好工具

 

84芭芭拉·施特劳赫(Barbara Strauch)

 

科学报道与读者的失联

 

85迈克尔·诺顿(Michael I.Norton)

 

社交媒体上的科学 

 

86马可·亚科博尼(Marco Iacoboni)

 

科学出版

 

87洁妮·贾丁(Xeni Jadin)

 

科学并未让我们更了解癌症 

 

88斯图尔特·法尔斯坦(Stuart Firestein)

 

对科学研究过高的期望

 

89布鲁斯·胡德(Bruce Hood)

 

科学的“影响力”真的重要吗? 

 

90科林·塔奇(Colin Tudge)

 

科学有与人类为敌的危

 

91维多利亚·施托登(Victoria Stodden)

 

真相在哪里?

 

92克雷格·文尔特(J.Craig Venter) 

 

疫苗接种不是一个公民自由问题

 

93埃丝特·戴森(Esther Dyson)

 

我们不断增长的医疗知识与个人权利问题

 

94安东尼·里斯(Antony Garrett Lisi)

 

自然的死亡

 

95凯特·杰弗里(Kate Jeffery)

 

死亡的消失 

 

96托马斯·梅青格尔(Thomas Metzinger)

 

新非法药物的激增

 

97爱德华多·萨尔塞多-阿尔瓦兰(Eduardo Salcedo-Albarán)

 

传统社会科学无法理解被犯罪塑造的现代状况 

 

98郦安治(Andrew Lih)

 

被高估的开放 

 

99加文·施密特(Gavin Schmidt)

 

新闻报道与理解之间的差异 

 

100史蒂芬·科斯林(Stephen M.Kosslyn)罗宾·罗森堡(Robin S.Rosenberg)

 

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 

 

101卡尔·萨巴格(Karl Sabbagh)

 

正常人的行为

 

102埃里克·托普(Eric J.Topol) 

 

越来越多的癌症,是否与我们的基因有关?

 

103塞利安·萨姆纳(Seirian Sumner)

 

一个合成生物的世界

 

104阿兹拉·拉扎(Azra Raza)

 

目前的测序技术忽视了癌症中微生物的作用

 

105特伦斯·谢诺沃斯基(Terrence J.Sejnowski)

 

与精神疾病有关的基因错误

 

106威廉·麦克尤恩(William Mcewan)

 

生命的界线与灾难的门槛

 

107罗杰·尚克(Roger Schank)

 

担忧愚蠢

 

108道格拉斯·肯里克(Douglas T.Kenrick)

 

笨人会越来越多吗?

 

109卡伊·克劳泽(Kai Krause)

 

走近Edge 

 

110罗尔夫·多贝里(Rolf Dobelli)

 

物质文明进步的悖论

 

111厄休拉·马丁(Ursula Martin)

 

近距离的观察和描述

 

112道格拉斯·洛西科夫(Douglas Rushkoff) 

 

我们的集体认知和意识的丧失

 

113梅拉妮·斯旺(Melanie Swan)

 

神经数据的隐私权利

 

114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纳(Stanislas Dehaene)

 

他们能读取我的大脑吗?

 

115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

 

完整性的丧失 

 

116乔尔·戈尔德(Joel Gold)

 

病态焦虑 

 

117克利福德·皮克奥弗(Clifford Pickover)

 

我们应该担心不能理解一切吗

 

118丹尼尔·埃弗里特(Daniel L.Everett)

 

学者让位

 

119塔尼亚·伦布罗佐(Tania Lombrozo)

 

理解错觉与知识分子谦逊的丧失

 

120亚当·奥尔特(Adam Alter)

 

“困难”疫苗接种的终结

 

121加里·克莱因(Gary Klein)

 

焦虑的新时代

 

122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A.Christakis) 

 

社会政治力量应该插手科学领域吗?

 

123利奥·夏卢帕(Leo M.Chalupa)

 

科学精英与大众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 

 

124诺加·阿里卡(Noga Arikha)

 

“当下主义”与集体失忆

 

125柯尔斯滕·邦布莱斯(Kirsten Bomblies)

 

我们了解新兴的全球文化动态吗? 

 

126乔纳森·戈特沙尔(Jonathan Gottschall)

 

对假想暴力的过度担心

 

127彼得·施瓦茨(Peter Schwartz)

 

级联危机的世界 

 

128斯蒂芬·亚历山大(Stephon H.Alexander)

 

谁可以在科学竞技场上一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