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要懂点历史智慧大全集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
9.85
4.0折
¥
24.8
九品
仅1件
作者宋伟
出版社中国华侨
ISBN9787511312884
出版时间2011-05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4.8元
货号972061594022952967
上书时间2024-12-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历史蕴涵着经验和真知,饱含从政、管理、用人、经商、为人、处世的学问。20几岁的年轻人,要每天学点历史智慧,领悟古人智慧精华,加以吸收、借鉴、运用,成为时代的智者和主宰。由宋伟编著的这本《20几岁要懂点历史智慧大全集(超值白金版)》是一部专为20几岁年轻人打造的历史智慧书。它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经济、管理、外交、处世谋略于一体,是想成为智慧达人者不可不看的智慧书籍。
目录
第一篇 20几岁,要懂得以德服人、以诚化人的智慧
概论
晏婴为政
称霸之道
忠之有道
人心归田氏
治盗之道
吴起变法
悲壮的改革家
画蛇添足
唇亡齿寒
巧言善辩的淳于髡
祸莫大于拒谏
苏代的纵横术
以忤为合
和氏献璧与法家之术
兔死狗烹
化敌为友
政商难分
名正方可言顺
礼制为何而设
善于“将”将的刘邦
顺势者昌
智者蒯通
“马上”与“马下”
各有所用
汉文帝废除肉刑
牧民有道
土崩瓦解
另类奇才
贾谊的治安之策
万事德为先
亲贤臣而远小人
古来贤士怕谗毁
教化治民
以诈治奸
当决断时自决断
文人的风骨
刘备称帝
欲加之罪
爱民有道
玄武门之变
帝王也须从小事做起
朱温的御臣之道
道德的底线
变与不变
王朴开边有方
不违本心
皇后之德
乱世用才
悲剧英雄岳飞
刘大夏的实言策略
无奈中的滑稽
“百日”如何不“维新”
第三篇 20几岁,要学会修身明己、多谋善断的智慧
概论
治身与治心
重耳的遭遇
渔夫的教诲
不以一眚掩大德
水落然后石出
一食三叹
御者之妻
如此进谏
何为愚孝
民生为本
犯颜直谏
进谏的勇气
鲁仲连义不帝秦
一言十城
“妻妾”之道
破纵连横
剜肉补疮
蒯通的招降之道
善于自责的君王
郦食其说服齐王
石奋的节操
遇时而报
李广难封缘数奇
一言动主
贫可立身
宽以待人
严光不见人臣
方正之人,不为坏事
李密陈情
乐谏
饮“贪泉”的廉官
为君之道在宽容
北魏一名臣
有其母必有其子
刘洎的悲剧
不避亲疏,任人唯贤
狄仁杰刚而不折
何谓胆识
进谏与纳谏
忠臣出于孝子之门
迂回劝谏
识人的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直言受赏
当断必断
李从珂从善如流
赵普的固执
千古一坡仙
讽谏
古人断案的智慧
朱元璋随机应变
刘基进退自如
百计之首,攻心为上
力排众议,固守京师
俞大猷智平倭贼
第三篇 20几岁,要掌握兼取众才、灵活变通的智慧
概论
识人之道
进狗国,走狗门
晋阳之役
“戒惧”的力量
以人为宝
燕昭王求贤若渴
孟尝君纳士兴国
公孙戍说孟尝君
求才之道
千里马与伯乐
远交近攻
利诱之道
自保之术
孙膑的韬晦之智
功高不居
诚与信
任人唯贤
切中机要
为我所用
脱颖而出
李斯之悔
久居夜郎,必然自大
釜底抽薪
用人所长
戴胄的执法态度
以少胜多
实则虚之
将计就计
偏安之术
谁是中国历史剧的最大的导演
刚正仁孝的名相
胸怀大局
如何方能百战不殆
完颜昂疑兵退敌
朱元璋的军事智慧
朱元璋智收朱亮祖
两种宰相
不重门第荐良才
海瑞为何被罢官
第四篇 20几岁,要懂得刚柔并济、事半功倍的智慧
概论
文野之辨
邹忌讽齐王纳谏
言出有据
兼听不明
上行下效
以诈制诈
陈轸的比喻
不可妄动
楚材晋用
乐毅的回信
忍乃为官之本
逍遥游
历史真似少女
如何抬高身价
如何才能左右逢源
先人为主
古人的“与时俱进”
鲁仲连大义解困
无意得之方为高
何为大度
片言可以相救
曹参的智慧
无为而治的大臣
柔以开国,柔以治国
不争之争
不言之教
智愚之辨
空城计
扬人之长,显己之短
魏晋风采
清虚圆融的处世策略
裸葬与厚葬
慈忍之治
嫉妒可以疗病
后妃之德
唐太宗不妄杀功臣
种树与居官
儒将的智计
攻城与攻心
民心如水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智守遂城
宰相风度
沈括智挫夺地之谋
不卑不亢
离间计的妙用
细微处的战机
厚德薄怨的为官之道
化干戈为玉帛
胡宗宪巧计破海贼
第五篇 20几岁,要学点见微知著、辨人无碍的智慧
概论
何谓强盗
三桓乱鲁
仁者无敌
冤家宜解不宜结
冯谖市义
圣人之徒也“欺人”
各为其主
恩怨分明
先见之明
晋国的分裂
引申论证
不可为渊驱鱼
智者与圣人
天才也有失策时
赵武灵王的改革
历数罪状,促人猛醒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恩威并施的策略
语言的艺术
计之深远
华而不实
惊弓之鸟
八面勾连
盗虎符
攻心为上
纵横家的真面目
苏秦破横合纵
如何不战而胜
苏代的智慧
秦国的人才
最高明的离间术
韬光养晦,取胜之道
跖狗吠尧
左支右绌
品读兴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释疑自保的妙法
因势利导
司马芝先斩后奏
三分天下的神话
赵咨善对魏王
见微知著
当断则断
姚崇的智慧
勿以善小而不为
如何保持警惕
治盗、辩诬,以智为本
学者用武
夺门之变
第六篇 20几岁,要懂得阴阳兼备、虚实并用的智慧
概论
女人与国家
不掠人之美
三宗死罪
子产宽缓施政
叶公好龙
求援的艺术
范雎入秦
剑术与治国
士人之怒
善谋与知时
小国的自保之道
游说之道,利害为先
威逼利诱
虞卿反客为主
爱己与爱人
利益不能让给自己的邻居
穷尽所有的可能性
如何分析形势
不得不为之
苏秦一语动人
游说外交的力量
待人以慈忍
迂回进谏法
郦食其择主
巧救梁孝王
为所欲为
优言无罪
如何处置小人
秦桧喜怒无常
神秘的阴阳方术
解梦种种
《周易》占卜
中国古代的占星术
所谓命数
内容摘要
《20几岁要懂点历史智慧大全集(超值白金版)》主要内容简介:不了解现实,是因为不了解历史;不理解现实,是因为不理解历史。历史就像。面镜子,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交替与更新,更预示着人类的未来。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们无不注重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从历史的兴衰演进中体会生存智慧,从历史人物的叱咤风云中感悟人生真谛和成功的哲学。如果说20几岁以前学历史只是为了了解历史,那么20几岁以后学历史则是为了找规律、悟智慧、悟人生。因此,读一些历史智慧故事,感悟前人为人处世的人生经验及智慧闪光,及时调整,努力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是20几岁的年轻人亟须做好的功课。《20几岁要懂点历史智慧大全集(超值白金版)》是一部汇集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管理、外交、处世谋略的智囊宝库,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20几岁,要懂得以德服人、以诚化人的智慧;20几岁,要学会修身明己、多谋善断的智慧;20几岁,要掌握兼取众才、灵活变通的智慧;20几岁,要懂得刚柔并济、事半功倍的智慧;20几岁,要学点见微知著、辨人无碍的智慧;20几岁,要懂得阴阳兼备、虚实并用的智慧。全书清晰、完整地呈现了历史中蕴含的智慧,其中既有深刻的儒家智慧、圆融的道家智慧、机敏的纵横家智慧,也有冷峻的兵家智慧、神秘的阴阳家智慧等。全书以独特的视角,将一则则饱含古人智慧谋略的故事,汇聚成见微知著、借古鉴今的智库。讲述一则故事,解析一条智谋,点拨一个哲理,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引导读者解读一幕幕生动的历史活剧,剖析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从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深入挖掘古人智慧精华,让读者轻松获取领悟历史智慧的捷径。作为20几岁的年轻人;要每天读点历史故事,每天懂点历史智慧,每天汲取谋略滋养,让历史智慧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千古流传的历史智慧启迪我们今天的生活,成就卓越人生。
精彩内容
悲壮的改革家纵观历史,社会的变革总在进行,有时激烈有时舒缓,但是对于喜欢因循守旧的中国人来说,一个千古的命题是不变的——为天下人变法者最终都以悲剧为结局。
倒不是中国人顽固不开明,只是因为所谓的“变法”没有真正根除社会弊端的根源——封建统治,只是在方法上找出路,既然这样,当然最后会失败。
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改革家之一的商鞅就是这样的。
商鞅是卫国人,起先在魏国做小官,魏惠王没有重视他,他听说秦国招纳人才,就跑到了秦国。
秦国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家,它远处西北边陲,本来很小,名不载诸侯之籍,但它总是从其他诸侯国招纳人才,利用这些人才使自己的国家一步步地强大起来。在秦国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重大的历史发展是由秦国本国的人才推动实行的,秦国的这种开
放的态度以及君主的进取精神,终于使秦国吞并了六国,统一了中国。
但到秦孝公这一代,秦国还不算很强大,东邻魏国就常欺负它,以至侵占了它的很多土
地。秦孝公想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就发布了一道命令,招贤纳土,凡能使秦国强大的人,封
高官、赏土地。
商鞅好刑名之学,属于法家一派的人物,他琢磨着秦国只有用法治才能迅速富强起来,自己到那里可能有用武之地,就跑去见秦孝公。他为了弄清秦孝公的真实心理,不敢一见面就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先试探性地进行交谈。前两次,商鞅给秦孝公谈儒家的帝王之道,结果秦孝公大感厌烦,昏昏欲睡。这样,商鞅就弄明白了秦孝公是要以法兴国,于是,在第3次会谈时,他抛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变法。这下引起了秦孝公的兴趣,两人谈了3天3夜,也不觉疲劳。
秦孝公当即任命他为主管变法的官员,进行变法。
商鞅为了取信于民,先耍了一点小手腕。他在国都南门外立了一根大木,下令说:“谁若把这根大木扛到北门去,就赏他50金。”那木头以中人之力就可搬动,而50金之赏却非常之多,时人以为有诈,不敢搬运。后有一个粗鲁人见赏金很多,就扛到了北门,结果真得到了50金的赏金。商鞅借此在民众中树立了威信。
于是,商鞅分别在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和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实行了两次变法,内容包括:一、编定户籍,实行“连坐”。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一家犯法,其他家须告发,否则连坐。
二、奖军功,禁私斗。凡有军功者,不论其出身贵贱,职位高低,均可按功升官,按功
分封土地。各城邑之间不得相互械斗,违者以严刑处罚。
三、奖耕织,鼓励发展农业,增加人口。凡种地收产多者,可获奖励,反之,则抄没其家,罚作官奴。
四、轻罪重罚。如把灰倒在道上,就要在面上刺字涂墨。
五、实行县制,集中中央的权力。
六、承认土地私有,鼓励开荒。
七、统一度、量、衡,以便加强统一管理,集中财富。
在这些变法措施中,有两条极其重要:一是军功无等级,使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二是承认土地私有,使秦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商鞅变法后的秦国,迅速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秦孝公二十年(公元前342年),秦国向魏国发动战争,在商鞅的策划之下,秦国大败魏国,收回了黄河以西的失地。商鞅因大功被封于商地,领有15座城邑,号为商君。
商鞅变法除了法令过于苛刻之外,基本上是符合百姓的利益的,所以百姓并不反对商鞅。
商鞅之败,在于秦廷内部的权力之争。
变法之初,有许多旧贵族就激烈反对,原因很简单,其中的一些条令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关键的还是那两条:军功无等级和土地私有。但因秦孝公的支持,他们还不敢怎么着,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旧贵族势力就诬告他谋反,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在秦国无容身之地,为什么呢?因为商君之法规定,住店要有证件,而作为潜逃之人的商鞅哪里有证件,只好跑到魏国,魏国人要杀他,他又只好跑回自己的封地,在封地组织了一支军队,抵抗旧贵族前来逮捕他的军队。由于寡不敌众,兵败被擒。
商鞅最终遭受的刑罚是“车裂”,即把他的四肢系在马车之上,让马车把他的躯体生生地撕开。其刑罚之酷,令人发指。
商鞅虽死,其法还在。秦国并未因此衰落下去,而是一直沿用商鞅之法,一直发展起来,在100年之后统一了中国。
宋朝的王安石变法虽无商鞅变法之激烈,结局也比商鞅好得多,但似乎更有意味。
先说其法反复以及新、旧两党的交替罢黜任免。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提出并推行了一些变法措施,诸如在青苗农贷、农田水利、省兵置将以及向中央集中财力等方面有所变革,这些措施确实是根据宋朝当时的社会积弊而提出的,其用意和动机无疑是良好的。实施的效果虽不能尽如人意,但毕竟有一些积极的成果。然而在朝廷内部,特别是一
帮大臣之间,围绕新法形成了主张变法的王安石的新党和反对变法的司马光的旧党,两党展开了长期而又激
烈的斗争。
这两党交往了好几个回合,一会儿新党上台,贬斥旧党,一会儿旧党上台,抑制新党,再加上势利小人投机钻营,使得新、旧两党斗争几乎完全变成以废、立新法为幌子来进行争权夺利的权力斗争。事情到了这一地步,至于新法真正的利弊得失,哪里还有人去考虑。
新法时兴时废,完全成了党派权力之争的借口和由头,已无什么实际意义。最后,新法还是被完全废除。早在新法被完全废除以前,王安石就被弃隐居了。他还算是幸运的,没有遭受太大的人身迫害,得尽天年。
平心而论,王安石是一位政治家、改革家和一位十分有学问的文学家,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实在争议很大,《拗相公饮恨半山腰》一文就把王安石及其改革诋毁得不成样子,就是王安石以后的许多正直、有修养、有学问的大臣也没有人说他是个好人,几乎众口一辞地说王安石变法是宋朝的一次灾难,是上天灾异的显现。
由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党争对于变法的特点来说是非常能说明问题的,那就是中国的变法绝非坏在老百姓的手里,宫廷内部的争权夺利才是使变法夭折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还有许多改革家的命运也是一样,这里就不一一陈述。
如此看来,历史上的改革是一个祭坛,而改革家则是这个祭坛上的祭品
。这个祭坛因充满了悲剧色彩而变得异常的凄壮。变法者身为悲剧虽不自知,但是他们勇往
直前的精神却是可歌可泣,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
——见《史记》、《宋史》、《资治通鉴》等P12-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