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
8.72
4.4折
¥
19.9
九品
仅1件
作者龚书铎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50208780
出版时间2012-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9元
货号972050378869293063
上书时间2024-12-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龚书铎、刘德麟主编的《明》图文并茂,体裁多样,通过精心选取的一千余个历史故事,引人入胜地再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全书历史脉络清晰,全书历史脉络清晰,史实细节具体,文字简明生动,图片丰富悦目,是一部有品位的历史知识读物故事化的文本阅读,故事化的文本阅读,多样化的图片表现形式,千秋人物的成败得失,更替朝代的治乱兴衰,一个个古老文明的精彩瞬间组成一部凝重的历史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龚书铎,1929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历史学家、文化史专家、博士生导师。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并留校执教,曾任历史系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国史副组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史学会会长等职。著有《龚书铎自选集》、《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中国近代史》(合著)等作品。
目录
明朝
从和尚到元帅
大脚皇后
徐图霸业
鄱阳湖大战
平江之战
明军攻克大都
剥皮实草惩贪吏
专题:明代官服
传奇军师刘伯温
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文字狱的兴起
胡蓝之狱
锦衣卫和东、西厂
科举取士的南北之争
建文帝削藩
借靖难叔夺侄位
方孝孺拒写诏书
专题:明代瓷器
从南京到北京
“南旺导汶”通运河
郑和下西洋
苏禄国王来访
三朝才子解缙
唐赛儿起义
明成祖亲征蒙古
朱高煦叛乱
况钟治苏州
王振专权
土木之变
专题:明长城
全城一心守北京
夺门复位
要留清白在人间
曹石之乱
传奉官
天下只知汪太监
荆襄流民起义
“三元宰相”商辂
浪荡天子明武宗
刘瑾专权
明世宗议大礼
“家净”皇帝迷道
阳明先生王守仁
专题:三大古典文学名著
专题:多样化的书院
青词宰相
徐阶斗严嵩
海禁与倭寇
三娘子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潘季驯治河
朝堂上的样板
张居正改革
戚继光抗倭
援朝抗倭
神宗罢朝三十年
朱载堉与《乐律全书》
专题:明代戏曲
传教士利玛窦
徐光启务有用之学
李贽著书立“异端”
苏州织工反税监
专题: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民抄董宦
徐霞客远游探险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三言”与“二拍”
专题:明代印刷业
十三副遗甲起兵
熊廷弼冤死刑场
梃击案
红丸案
移宫案
宁远大捷
专题:明代服饰
魏忠贤专权
东林冤案
姑苏五义士
诛杀阉党
崇祯帝自毁长城
闯王李自成
张献忠建大西
崇祯帝自缢煤山
史可法孤军守扬州
秦淮侠女柳如是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郑成功围南京
南明小朝廷的覆亡
帝王世系表
历史年表
内容摘要
这是一个森严的时代。政府对于社会的监控,达到有史以来最为严密的程度;宦官荼毒,更是雪上加霜;读书人被网罗于科举之中,少有独立思想。文治武功不可为,士人对内在心性的修养却更加细腻。山水书画中,他们找到了宁怡;舞台小说中,演绎着他们的梦想。这又是一个内敛的帝国。在北方漫长的边境线上,废弃多年的长城重被启用,既隔断了游牧民族的侵扰,又显示出朱家皇朝勇武性格的缺失。
主编推荐
故事化的文本阅读,多样化的图片表现形式;千秋人物的成败得失,更替朝代的治乱兴衰;一个个古老文明的精彩瞬间组成一部凝重的历史百科全书。
皇权禁锢下,理学的勃兴;商业繁盛中,世俗的狂欢。
精彩内容
朱元璋于至正十六年(1356)攻占集庆后,继续东征西讨,欲成就帝王之业。此时的朱元璋,虽有立国安邦之志,却少立国安邦之谋。当他听说徽州(今安徽歙县)有个叫朱升的学者,饱读经书,满腹经纶,便很想向这位老人讨教。次年,起义军攻占徽州后,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大将邓愈的陪同下拜访朱升,请求朱升出山辅佐,结果却遭婉言拒绝。无奈之下,朱元璋向朱升请教安邦定国良计。朱元璋礼贤下士,且胸怀大志,给朱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念及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学以致用,理当救国。朱升沉思良久道:“我送您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一听,心中豁
然大亮,当即拜朱升为中书咨议。
遵循“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策略,朱元璋最终得以傲视群雄,夺得天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力图报恩,便召朱升到京城(今南京),要他修国史。朱元璋因朱升比自己大29岁,曾说:“朕与卿,分则君臣,情同父子。”有一次,户部呈送贡品,朱元璋看到其中有徽州的莲心菜、马蹄鳖、清水鳗鲡,便一笔勾销,令不必再进贡,并说:“朱升乡里,应世世沾皇恩也。”后来朱升辞官到徽州石门山讲学,道德文章闻名遐迩,世人称为枫林先生。朱升60多岁在故里建楼时,朱元璋还曾亲笔题写“梅花初月”之匾赐之。
朱升送给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箴言里蕴涵着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所谓“高筑墙”就是要加强军事防备,巩固后方。做皇帝的第一步是要
把位子坐稳了,那就必须得建筑好防御工事,巩固自己的地盘。不到时机成熟,不要暴露自己的野心。至正十五年(1355),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朱元璋遥奉红巾军首领韩林儿为“大宋皇帝”,增强自己在军队当中的影响力。每年正月初一,军帐中就要设立一个御座,向韩林儿拜礼。朱元璋在很长时间内,都把韩林儿的旗号摆在前头。直到攻克南京以后,他开始采取“高筑墙”的策略,巩固这块地盘。南京的城墙坚固而雄伟,大部分都是用花岗石或石灰岩的条石砌成,城砖由优质黏土和白瓷土烧制,砖缝浇灌的是用石灰、糯米汁(或高粱汁)再加桐油掺和而成的。夹浆”。南京城墙始开城门13座,有的还建有“藏兵洞”,战时可供士兵休息和存放军事物资,这种特殊设施在中国古代的其他大城市中极为少见。
要维持长期的战争,就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所以要“广积粮”。于是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为了发展生产,他任命经验丰富的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兴兵屯田,大修水利;为保证军饷,他规定在“根据地”内,如果老百姓要贩卖食盐和茶叶,就要向他的军队交税,作为军饷。同时,朱元璋还铸造了大中通宝钱,发行货币。这样,朱元璋不仅仅有了粮食,也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社会经济基础。
起义军称王,如果在实力、威望未达到适当程度时进行,反会失败,“缓称王”就是一种韬晦之计。当时,在长江的中游,陈友谅、张士诚等纷纷称王,只有朱元璋还一直用着韩林儿的“龙凤”年号,没有称王。后来,起义军纷纷北伐讨元,朱元璋按兵不动,暗中却壮大势力。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以前,朱元璋一直尊奉韩林儿为帝,北面为臣,维持着相互呼应的同盟关系。朱元璋认为“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足定也”,他的军队所过之处,都能够保持当地社会的安定。朱元璋后来也把仁义作为治国的方略,他让农民尽心尽力地耕种土地,文人士大夫全心全意地奉行仁义道德,商人好好做买卖流通货物,工匠专心致志地提高自己的技艺。
正是因为有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方针,朱元璋才能营建起一个巩固的根据地,为他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P12-13
媒体评论
本书图文并茂,体裁多样,通过精心选取的一千余个历史故事,引人入胜地再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全书历史脉络清晰,史实细节具体,文字简明生动,图片丰富悦目,是一部有品位的历史知识读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童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