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互联网冲击(互联网思维与我们的未来)》荣获2014年“Axiom商业图书”金奖;如果说乔布斯、比尔·盖茨、拉里·佩奇是互联网领域实践者,那么《互联网冲击(互联网思维与我们的未来)》作者杰伦·拉尼尔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互联网理论大师,无数的创业者、互联网新秀从他的理论和思想中获得了创造的灵感,并取得了巨大的财富。可以说,杰伦·拉尼尔就是互联网时代财富传奇的缔造者。
《互联网冲击(互联网思维与我们的未来)》见解独到、内容新颖而又富有挑战性,对每个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互联网打交道的人来说,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杰伦·拉尼尔不仅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还是一位音乐家,因其对虚拟现实的研究而广为人知。杰伦?拉尼尔创造并普及了“虚拟现实”这个术语,因其对行业所做出的贡献,他于2009年获得了由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颁发的终身事业奖。
《时代》周刊将他评选为2010年“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连线》杂志评价他是“从科技奇才跨界成为摇滚明星的第一人”。拉尼尔曾经和他的朋友共同创办过几家技术公司,如今已经分别出售给了Oracle、Adobe和Google。拉尼尔获得了多个荣誉博士学位以及其他头衔。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谁的世界
第1章 我一定要告诉你:这是一个既明智又愚蠢的世界
第2章 一个简单的想法: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第二部分 如何掌控未来
第3章 一个计算机科学家眼中的金钱观
第4章 收入与财富有何不同
第5章 “海妖服务器”:未来财富之源
第6章 完美投资就是幽灵
第7章 先锋“海妖服务器”
第三部分 21世纪的前景
第8章 我们都会面临失业吗
第9章 从误用大数据到天马行空
第四部分 未来的市场
第10章 市场和能级图谱
第11章 自我陶醉
第五部分 未来由谁主宰
第12章 迷失的故事
第13章 谷歌为什么如此有黏性
第14章 权力与财富的斗争
第15章 网络化的世界
第六部分 权力与数字革命
第16章 仅有抱怨是不够的
第17章 永恒的权利
第七部分 互联网思维
第18章 泰德·纳尔逊:构想数字世界
第八部分 数字时代的逻辑
第19章 人本主义经济
第20章 中产阶级的财富之路
第21章 数字时代的身份
第22章 技术进步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第23章 大公司:市场经济的镇流器
第24章 我们将如何挣钱、花钱
第25章 风险在哪里
第26章 经济阿凡达
第27章 信息免费的社会?
第28章 大数据与现实问题
第29章 恐惧心理:当你的隐私暴露,被黑客攻击之时
第30章 一个商业权利的世界
第九部分 未来在哪里
第31章 信息时代的社会契约
第32章 谁将是未来商业世界的赢家
结语 我们期待的未来
内容摘要
杰伦·拉尼尔具有多重身份——他不仅是热销书作者、虚拟现实之父,还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同时,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家、音乐家和数字媒体先驱,杰伦·拉尼尔几十年来一直运用他的知识和经验来预测科技是以何种革新方式来改变我们的文化。
在《互联网冲击》一书中,关于网络技术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作者进行了卓有远见的预测。拉尼尔断言,数字网络的崛起会造成我们经济的衰退,并且摧毁中产阶级。如今,科技已经征服了一个又一个行业——从媒体到医药业,再到制造业。我们的就业形势和个人财富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但还有另外一种方法,能够让科技掌握我们的未来。在本书中,作者不仅展现了他的雄心壮志,而且也处处体现着他的人文关怀。拉尼尔指明了一条新信息经济道路——即使你是这个网络世界中的普通一员也能从中受益。
精彩内容
第1章我一定要告诉你:这是个既明智又愚蠢的世界未来,如何生存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信息是免费的,但由于经济总体大多与信息相关,因此免费只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幻象。时至今日,我们仍旧可以认为,传播、媒体和软件的运作取决于信息的无形支撑,但随着21世纪技术的不断进步,事实终将证明我们此前对信息本质的认识是狭隘且缺乏远见的。这种狭隘的认识之所以广泛存在,是因为制造业、能源、保健以及运输等行业尚未实现自动化和网络中心化。
然而,大多数生产领域终将软件化。工业革命的终极目标很可能就是软件化,统摄未来所有革命的或许也是软件。软件可以代替人类充当司机,驾驶汽车,3D(三维)打印机可以神奇地打印出曾经需要制造的产品,重型机械可以完全自动地勘探并开采自然资源,机器人可以充当护士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相关例证会在下文中详细讨论),凡此种种,一旦变成现实,革命或许便会悄然开始。也许,数字技术的进步在21世纪还无力主导经济,但在未来,这一点有可能发生。
也许,技术的发展会降低一切生活成本,人们无须花费分文便能快乐地生活。什么金钱、工作、贫富差距、养老计划,没有人会为此忧心忡忡。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生活画卷啊,我对此却深表怀疑。
相反,如果我们按现状自由发展,那么我们很可能会进入一个失业严重的时期,相伴而生的将是政治和社会混乱。这种混乱的后果是难以估量的,我们不能任由它塑造我们的未来。
因此,放眼未来,未雨绸缪,想想我们在高度自动化的时代该如何生活,这才是明智之举。
正视问题,还是缄口不言
多年来,我一直对数字技术与人类之间的格格不入表示不满。我热爱技术,当然也毫无疑问地热爱人类,但问题出在两者之间的关联上。经常有人问我:“那你会怎么做?”如果这是“我应该停止使用Facebook吗”之类个人层面的问题,那就很好回答了,你自己决定就行了,我可不是什么好为人师的人。
然而,就经济学层面而言,我确实应该给个说法。数字技术不一定存在超越人类的力量,但人们对其进行大肆渲染,这不仅会在文化、心智以及精神层面上毫无意义地贬损自己,还会让我们付出物质代价。
对数字技术的推崇使人们变得一无所有,而这是可以避免的。从长远来看,技术的进步仅仅意味着失业者增加,或者最终导致社会动荡,这是我们作茧自缚正在形成的迷局。但是,技术越来越发达,人类能乐享自由、各得其所,这才是我们应该寻求的未来。
现在的数字设计没有考虑到人的特殊性。人在巨大的信息机器里仅被视为微不足道的部件,然而,事实上,人是信息的唯一源泉或归宿,也是这部机器运转的意义所在。我的目标是描绘另一种未来,使人的特殊性能被正确对待。
那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如果某一信息是有价值
的,那就付酬给搜集信息的人。如果研究你能够搜集到的信息有利于制造能像人类一样自然对话的机器人,或者能够帮助解读目标选民、推动政治竞选,那你就应该获得报酬。毕竟,没有你就没有这些信息。我觉得这一出发点是简单而可靠的,我也希望能够说服你们相信这一点。
人类信息应该免费的想法非常普遍,这虽然可以理解,但却是不切实际的。如果无人因此而贫困,那么信息就无须免费。随着软件与网络的重要性日渐增强,我们的发展方向只有两个:一是信息免费但人人自危,二是信息有偿但中产阶级更强大。若抽象而论,前者似乎更理想,但若着眼于民主与尊严的持久发展,后者则更切实可行。
庞大的人群通过网络提供了惊人的价值。但是财富的绝大部分流向了数据的集合者和分流者,而不是“原始数据”的提供者。如果我们消除“信息免费”的观念,建立起一个通用的小额偿付体系,我们就能培育一个新的中产阶级,孕育一个名副其实、不断壮大的信息经济。即使在机械化程度极高的时代,我们的个体自由与自我决策仍然能够得以加强。
本书是一本有关未来经济的著作,更确切地说,本书讨论的是,当机器日渐精密、发展趋于自主时,人类应如何保持自身特性。因此,本书属于非叙事性普及类读物,或者说属于思辨性普及类图书。我的观
点是,我们以数字网络为中心重组世界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至少可以找到一种可持续性更好的方式。
P3-6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