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4:改变希特勒命运的一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924:改变希特勒命运的一年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18.54 2.4折 78 八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彼得·罗斯·兰奇|Peter|Ross|Range|杨献军|斯坦威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44264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468040589806781440

上书时间2024-11-23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前言

  神秘莫测的升迁
  暴动的失败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运。
  ——阿道夫·希特勒
  1923年11月8日晚,伴随着即将降雪的天气,阿道夫·希特勒——一个以善于雄辩而著称的政客,走进了位于慕尼黑东南侧一间拥挤的啤酒馆。希特勒由三个保镖保护着,其中两个全副武装,他自己手里还拿着一把手枪。“他双目圆睁,看上去像一个醉酒的狂热分子。”当时还不怎么引人注目、身高5英尺9英寸(约175cm)的希特勒试图打断巴伐利亚州政府领导人的演讲。但他无法让别人听清楚自己说什么。于是他便跳上一把椅子,举起手臂朝高高的方格天花板开了一枪。“安静!”他大喊道。有位目击者回忆说,3000多听众瞬间变得一片“死寂”。希特勒站在椅子上宣布了令人震惊的事变:
  “民族革命已经开始了!啤酒馆已经被600名全副武装的人包围了!没有人能够离开这里。”
  希特勒身后,在队长赫尔曼·戈林的指挥下,一排头戴钢盔的人把一挺重机枪拖进了啤酒馆大厅的人口处。
  自此,阿道夫·希特勒发动的臭名昭著的啤酒馆暴动开始了。这场在德国被称作“暴动”的未遂政变仅在17个小时内就被粉碎。结果是:希特勒的15个手下和4名警察,另外还有1名旁观者被击毙。两天后,希特勒被捕入狱,他被关进了慕尼黑以西38英里的兰茨贝格监狱。从1923年11月11日到1924年12月20日,他总共被关押了13个月。
  这场失败的暴动原本旨在推翻巴伐利亚州政府和德国政府。这次暴动对于刚刚崭露头角的纳粹领导人和他的小规模激进运动来说,是一次备受瞩目的失败行动。希特勒被关押在监狱的那段时间——几乎是1924年一整年——是他为在时机未成熟便急于夺取权力所付出的代价。他不仅把政治家所能策划参与的最大一次冒险活动搞砸了,而且颜面尽失,有些人斥责他是将追随者引向灾难和死亡的极端主义小丑。
  然而,当希特勒从监狱里被释放出来时,他已经将自己的屈辱和不幸转化为迈向成功的跳板。未遂的政变经过一番美化,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他毫不掩饰地要成为德国独裁者的计划来说,反而都是最为有利的事情。如果希特勒1924年没有在兰茨贝格监狱被关押一整年的话,他也许永远不会成为一名脱胎换骨、重振雄风的政治家,也不会最终掌控德国,并把世界拖入战争,犯下大屠杀的罪行。希特勒的低谷期——1923年底至1924年底——按理说应该是他职业生涯的结束。但事实上这段时期却是希特勒脱胎换骨的关键时期,他从一个鲁莽的革命者转变成一位很有耐心的政治人物,对于掌握政权有着长期打算。
  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希特勒是如何有效地利用了那次失败经历呢?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希特勒看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他厚颜无耻地将那次持续一个月、广受关注的叛国罪审判法庭变成了临时政治演讲场所,把自己从一个慕尼黑啤酒馆暴动煽动者,包装成一个全民皆知的政治人物。对叛国罪的起诉本来可以使希特勒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远离政坛,从而使他领导的纳粹运动以及个人魅力销声匿迹。但事实上,这场审判不仅成为司法学家眼中令德国司法系统感到尴尬的一件事情,还被历史学家视为希特勒攀上权力巅峰的重要转机。
  在兰茨贝格监狱最初的黑暗时段过去之后,希特勒把远离政治争端数月的时间用来学习、自我反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政治观点。在监狱里他有40名囚犯听众,他们都是参与那场失败暴动的犯罪党徒。他经常长篇大论地向他们宣讲自己所写所想的一些内容。但是他需要与世界对话,他迫不及待地要著书立说,要为他的追随者们写出他的政治哲学,要将他的信念和日益明确的信条永远变成印出来的文字。在漫长的日子里,他经常熬到深夜,不停地敲击一台小型便携式打字机,敲出了后来成为纳粹“圣经”的、带有自传体性质的政治宣言:《我的奋斗》。这本书在希特勒出狱后出版发行,很快成为希特勒自己领导的运动中备受尊崇的思想文化资本。希特勒自称他人狱的那段时间是“国家出钱让我接受大学教育”。
  他那一年所受的“大学教育”不仅改变了他的战略眼光,也改变了他本人。希特勒曾一度自我怀疑、失意沮丧(在暴动期间及事后,自杀和死亡这些念头总是反复出现)。但是希特勒却在监狱服刑期间转变成了一个过度自信的人,抱着一种坚不可摧的信仰,确信自己可以拯救陷入种种不幸境遇的德国。他将1923年11月9日那次自我毁灭性的进军行动重新塑造成为英雄壮举。希特勒从日常政治活动中全身而退,狡猾地让纳粹党内部内讧、厮杀。这样他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使纳粹党起死回生,按着自己的意愿重新塑造纳粹党,将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出狱后的希特勒精神抖擞,以救世主自居,准备向高官要职一步步地迈进。希特勒暴动时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后来成为东部占领区事务部长的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曾直白地说:“先有1923年11月9日,然后才有1933年1月30日。”——那一天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
  在对阿道夫·希特勒所进行的大量研究中,重点一直是1933年至1945年第三帝国令人痛苦的12年。这可以理解。然而在这之前的14年(1919至1933年)却是了解希特勒政治崛起和纳粹噩梦的关键。历史学家海恩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写道:“希特勒是如何执掌大权的?这依然是19世纪和20世纪德国历史中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如今继续困扰着全世界。甚至希特勒最亲密的心腹之一——汉斯·弗兰克,1946年在纽伦堡受审期间所写的忏悔回忆录中称,希特勒向权力的攀爬是“神秘莫测的升迁”过程。但是我们一直在尝试着要破解这个神秘的过程。一个失学的前陆军二等兵,只是嗓音生动、令人印象深刻,并且异常坚定地相信自己就是德国救世主,后来如何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领导数百万人的领袖呢?那位头脑敏捷,对历史和命运似乎胸有成竹、声音洪亮的小个子,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数百万人为之倾倒呢?1923年,希特勒由于好大喜功,自以为是,远离了政坛。后来他在监狱牢房里又是如何脱胎换骨,最终平步青云,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呢?为了得到答案,我们将再次转动历史的魔方去寻找蛛丝马迹。
  希特勒14年的奋斗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学徒”时期,即1919至1923年。当时这位新近自我发现的政治家正在适应环境,学习论战本领,文武并用,通过煽动性演说和暴力革命获取权力。希特勒曾经说过:“从1919年至1923年,除了革命,我什么都没有想。”
  第二个时期是1925年至1933年,通常被称为“战斗”岁月。这一时期起点的标志是希特勒在当年暴动失败的同一间啤酒馆里重建了纳粹党。经过八年的激烈政治斗争,1933年,希特勒终于在柏林出任德国总理。
  在两个奋斗发展时期之间便是1924年,也就是希特勒在监狱服刑的那一年。尽管这一年具有明显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纳粹历史上记录最少、最不为外界了解的一年。这一年也是希特勒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将前后两个不同时期联系在一起。1924年发生的一切,改变了希特勒的关注重点,坚定了他的信仰,为他跨越似乎是难以逾越的失败障碍,并扬眉吐气地东山再起做好了准备。这一时期正是本书的研究内容。
  要想搞清楚希特勒在监狱中的彻底转变,必须先了解使他入狱的那场暴动。要想了解那场暴动,就应该先看一看1923年前10个月,巴伐利亚州失控的狂热政治局面。了解了那时的巴伐利亚政治局面,就等于拉开了20世纪20年代魏玛共和国奇异政治嘉年华的帷幕。
  正是这些因素,为造就希特勒的那一年创造了必要条件。



导语摘要
 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摇摆不定的政治精英、水深火热的德国民众……阴谋、诡辩、谈判、试探……纳粹恶魔希特勒如何实现从政治犯人到政坛巨星的完美蜕变?作者在书中用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希特勒夺取政权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细节!
作者彼得·罗斯·兰奇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历任《时代周刊》驻外记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作者简介

  彼得·罗斯·兰奇(PeterRoss Range),记者和作家。足迹踏遍世界各地,德语、法语流利,研究方向涵盖了战争、政治、历史和国际事务。
  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历任《时代周刊》驻外记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 World Report)白宫记者等,写作内容包括总统政治、越南战争、柏林墙等主题。



目录

第一章 发现使命
第二章 特权集团
第三章 不断增加的压力
第四章 炎热的秋季
第五章 啤酒馆
第六章 跌入低谷
第七章 罪审判
第八章 历史的审判
第九章 重新安排世界格局
第十章 狱中老板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二次机会
第十三章 东山再起
后记 尘埃落定
致谢
出版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1924年,对希特勒、对德国、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虽然希特勒还没有夺取政权,但正是在这一年里,希特勒发生了根本性的思想转变——他不仅将自己称为绝对正确的领袖,他还将自己称为人类的救世主!

  实际上,当时的希特勒远离社会,因啤酒馆暴动失败而待在监狱里。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年的深入阅读、写作、审判和演说,造就了他后来的思想。目前为止,还未有人研究过希特勒一生中关键的这一年。在《1924:改变希特勒命运的一年》中,彼得·罗斯·兰奇尽可能丰富地描述了这一年的故事和场景,这对我们理解战争狂人希特勒、他的作品和他后来种种残忍行径是至关重要的。

主编推荐

  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摇摆不定的政治精英、水深火热的德国民众……阴谋、诡辩、谈判、试探……纳粹恶魔希特勒如何实现从政治犯人到政坛明星的完美蜕变?作者在书中用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希特勒夺取政权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细节!
  作者彼得·罗斯·兰奇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历任《时代周刊》驻外记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 World Report)白宫记者等,作为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他思想深刻、涉猎广泛、文笔生动,深受读者追捧。《1924:改变希特勒命运的一年》是他对希特勒崛起历史的深刻研究,颇受学界的赞扬和读者追捧。
  目前为止,人们对希特勒的研究集中于其成功后的历史,对1924年——改变希特勒命运的一年并无太多着墨。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尽可能地为我们还原了这一年的故事。希特勒如何实现上位?上台后为何手段如此残暴?这段发生在1924年的隐秘历史,对于我们理解战争狂人来说至关重要!



精彩内容
 汉夫施丹格尔同希特勒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位神通广大的出版商后来设法将1000美元借给了纳粹党。在饱受通货膨胀困扰的德国,这可是一笔巨款。《人民观察家报》有关人员用这笔款购买了宽幅轮转式印刷机,因此这份报纸就能够以更宽的幅面、更具吸引力的版式出现在读者面前。汉夫施丹格
尔还把希特勒介绍给上流社会,邀请他共赴晚宴,同潜在的支持者和捐赠者们建立联系,其中便有著名的艺术家族弗里茨·奥古斯特·冯·考尔巴赫家族。包括希特勒内在的奥地利人特有魅力也随即显现出来。虽然希特勒有时表现得略显笨拙一些(有一次汉夫施丹格尔亲眼看到希特勒往葡萄酒里加糖),但总的来说他还是一位极受欢迎的人物,尤其受到女士们的欢迎。
除了钢琴生产商的妻子海伦娜·贝希施泰因以外,对希特勒痴迷的女士中还有一位由迪特里希·埃卡特介绍的富有的夫人,名叫爱尔沙·布鲁克曼
。她是保守派出版商胡戈·布鲁克曼的妻子,他们在慕尼黑市的纪念碑区拥有一座大型豪宅。爱尔沙·布鲁克曼贵为罗马尼亚公主,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沙龙女主人。若能收到请帖参加她主办的社交晚会,那就是跻身于慕尼黑社交界的象征。希特勒收到过许多这样的请帖,成为她所举办的社交聚会上的稀奇人物。贝希施泰因和布鲁克曼两位女士常常设法将丈夫的现金送给希特勒,有时甚至采取拐弯抹角的方式把财产转到希特勒的名下。一天夜晚在柏林的豪华住宅里,埃德温·贝希施泰因拒绝了希特勒在晚宴中提出的新的捐赠恳求。他说资金短缺。
但是正当希特勒告辞时,贝希施泰因的太太赶忙把自己易于变换成现金的一些熠熠闪光的珠宝塞到希特勒手里。后来她又把自己收藏的一些昂贵绘画作品慷慨地赠给了希特勒。希特勒从未公开地与女士有染,直到生命的最后两天依然未婚,但是他对许多女士有着近乎神秘的吸引力。
1922年秋季,有关希特勒政变的传言已经在慕尼黑传得沸沸扬扬(整整一年后,希特勒果然采取了行动)。这次政变传言之所以扩散开来,其原因并非是希特勒本人发表了什么言论,或者采取了什
么行动,而是由德国境外发生的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所引发。1922年10月,本尼托·墨索里尼及其法西斯政党突然发动据说是一开始便“向罗马进军”的政变,继而接管了意大利政府。历史学家指出,那次进军只是象征性的,并无多大实际意义,最后以协商接管政府而告终。但是大进军的神话及其生
动情景已经深入人心,尤其在德国,深深影响了像希特勒那样的未来革命者。希特勒把墨索里尼的大胆行动视为“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他立即将进军罗马的概念转变成了德国版的向柏林进军。希特勒梦想着把他身后在巴伐利亚的所有武装力量全都汇聚调动起来——强大的右翼准军事组织,国防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