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14.13 2.9折 48 九品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谢利·卡根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27392

出版时间2014-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972050311705903110

上书时间2024-11-16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关于死亡
  ◎ 柏拉图: 哲学是死亡的练习。
  ◎ 蒙田: 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蒙太涅: 预谋死亡即预谋自由。认识死的方法可以解除我们的一切奴役与束缚。如果我们知道如何恰当而平静地生的话,我们就将知道如何恰当而平静地死。
  ◎ 叔本华: 死亡是给与哲学灵感的守护神和它的美神,苏格拉底所以说哲学的定义是“死亡的练习”,即是如此。诚然,如果没有死亡的问题,恐怕哲学也就不成其为哲学了。
  ◎ 雅斯贝尔斯: 哲学信仰要求采取高傲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虽然并不“盼望”死亡,但把死亡当做一种一直渗透到当前现在里来的势力而坦然承受下来。
  ◎ 康德: 没有人能在自己身上经验到死亡(因为生命是产生经验的因素),而只能在别人身上去体会。死是不是痛苦,这是不能从死者临终的喘息或抽搐中判断出来的,毋宁说,那更像是生命力的一种单 纯机械性的反应,它或许是从一切痛苦中逐渐解脱出来的一种平和的感觉。



导语摘要
 由贝小戎、蔡健仪、庞洋翻译的《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主要内容为耶鲁大学哲学系教授谢利·卡根为本科学生讲述生命和死亡的本质,以及死亡对普通人和哲学家意味着什么的终极问题。在本书中,谢利·卡根教授讲述了死亡真的是完结吗、它有那么糟糕吗、为什么说不朽是件坏的事情、我们终将死掉这个事实,会怎么影响我们的生存方式等问题。本书涉及的课程是备受关注的耶鲁大学公开课的代表,在网络上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本书内容是一个关于人的本质的研讨会,涉及哲学和文化等诸多领域。

作者简介

  谢利·卡根,耶鲁大学哲学教授(Clark Professor of Philosophy)。198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在1995年到耶鲁大学任教之前,他曾任教于匹兹堡大学和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 
  谢利·卡根教授在耶鲁大学教授的课程《哲学:死亡》是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也是网易公开课最早的人气课程。
 在公开课视频上,卡根教授穿着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课桌上,坐在讲台上和一班年轻人大谈生命和死亡的本质,手舞足蹈,状如孩童,侃侃而谈的形象深入人心,被称为“大仙”,因其缜密的逻辑性和感染力,倍受追捧。



目录

第一章  思考死亡 
第二章  二元论和物理主义 
第三章  灵魂存在的论证 
第四章  笛卡尔的论证 
第五章  柏拉图:关于灵魂的不朽 
第六章  个人同一性 
第七章  两种理论之间的选择 
第八章  死亡的本质 
第九章  关于死亡的两个惊人言论 
第十章  死亡的坏处 
第十一章  永生 
第十二章  生命的价值 
第十三章  死亡的其他特征 
第十四章  面对死亡而活 
第十五章  自杀 
第十六章  结论:寄语 
致  谢 
推荐阅读



内容摘要
  

  有件事是确定无疑的:最终我们都会死亡。
  但我们真的相信自己会死吗?
  人是否有不朽的灵魂?
  死亡是生命的真正终结吗?
  如果死后不再存在,死亡就是全然的坏事吗?
  永生是值得期待的吗?
  在某些情况下放弃生命是否可能合理并符合道德?
  对死亡的恐惧是明智的吗?
  如何面对“终有一死”这个无法违背的事实?
  死亡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由于对死亡的认识所带来的反省,致使人类获得形而上学的见解,并由此得到一种慰藉。所有宗教和哲学体系,主要即为针对这种目的而发,以帮助人们培养反省的理性,作为对死亡观念的解毒剂。”叔本华对死亡哲学的阐述,对本书来说至为贴切。死亡虽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主编推荐
  

  受欢迎的国际名校三大公开课之一,总点击量超过数亿次。
  像顽童的耶鲁大学教授谢利·卡根,穿着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讲台上和大家侃侃而谈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明星教授”。
  死亡是“生的局限性”,是生命的参照物,唯有了解死亡,生命的可贵才能彰显。直面死亡、思考死亡,就是思考人生。
  死亡是我们重要的课题,因为所有的生命都指向终点,我们每一天都离终点更近一些,这是在所有形式的生命体中,确定无疑的事。
  但死亡又不是个令人愉快的话题,我们会试着把它抛诸脑后。有多少次我们会停下来想一想,我们不过在这个世界上短暂停留,离去后就不再复返?我们惯常把自己置于“不死的幻象”中,或用一些未经深思的观点来作为慰藉或者避风港。
  作为受欢迎的国际名校三大公开课之一,谢利·卡根教授的《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就是一个挑战,挑战习以为常的观点,挑战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对死亡视而不见的习性,挑战看似有道理实则未经论证的逻辑,挑战思考上的舒适区,邀请我们系统而理性地思考死亡和生命的真相。
  理性的死亡意识能带来积极的生命意识和人生态度。作为哲学史上第1位医治“死亡创伤”的人,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提出,要在死亡未到来时好好地活,当死亡到来时好好地死:要习惯于相信死亡是一件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因为一切善恶吉凶都在感觉中,而死亡不过是感觉的丧失。因为这个缘故,正确地认识到死亡与我们无干,便使我们对于人生有死这件事愉快起来,这种认识并不是给人生增加上无尽的时间,而是把我们从对于不死的渴望中解放了出来。一个人如果正确地了解到终止生存并没有什么可怕,对于他而言,活着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精彩内容
 这是一本关于死亡的书。但它是一部哲学著作,这就意味着,我们将要讨论的主题有别于其他关于死亡的书可能涵盖的主题。所以,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谈谈我们不会讨论哪些话题。你也许期待或希望一本关于死亡的书会讨论这些话题,这很合理,但是我不会去讨论它们,所以你马上就能意识到这是不是你要找的书。
说到我们不会讨论的话题,我主要想到的是关于死亡的本质或现象的心理学、社会学问题。比如,一
本关于死亡的书可能会详细地讨论死亡的过程,或人们慢慢接受自己终有一死这一事实。我们不会谈论这些。类似地,我们也不会谈论悲伤或丧亲之痛的过程。我们不会讨论美国的殡葬业,或我们对待死亡的恼
人态度,或我们如何倾向于避免面对死亡。这些话题都很重要,但是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会去讨论它们。
那么,我们将讨论什么呢?我们将讨论开始思考死亡的本质时出现的哲学问题,诸如:我们死亡时发生了什么?不过,为了着手谈论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思考:我们是什么?人是怎样的一种实体(entity)?尤其是,我们有灵魂(Soul)吗?在一开始,我还要解释一下,在本书中我把“灵魂”当作一个哲学术语来使用。我用“灵魂”一词指某种非物质的(immaterial)、完全不同于我们肉体(body)的东西。所以,我们要问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有非物质的灵魂,即某种在我们的肉体死亡后会存活下来(Survivethedeathofthebody)的东西吗?如果没有,这对死亡的本质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死亡时发生了什么?我们还会问:我死后仍存活下来(Survivemydeath)需要哪些条件?事实上,我们要问,普遍说来,对我来说活着到底是什么意思?比如,对我来说活着,好比说今晚活着是什么意思?这大体上就是我问这个问题的意思。在明天下午的某个时候,某个人会坐在我的电脑前写这本书,我当然会假定(并且希望!)那就是我。但是,如果说那个明天坐在这里打字的人,跟今天坐在这里打字的人正是同一个人,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这是人在时间中的同一性(personalidentity)问题。显然,我们如果要恰当地思考死亡和存活,以及我死后继续存在的可能性,首先要弄清个人同一性的本质。
本书的前半部分将用大部分篇幅来讨论灵魂的存在、死亡的本质以及死后存活的可能性等问题,然后我们会回到价值问题上。如果死亡真的是终点,那么死亡会很糟糕吗?当然,大部分人很有可能会立刻认为死亡是很糟糕的。但死亡为何会那么糟糕,这其中有哲学之谜。
现在,我要试着让你马上感受一下死亡的一个难解之处。假设我死后就不存在了,如果你想一想,你很难看出死亡为何对我来说会是一件坏事。毕竟,当我死了之后,死亡对我来说好像不可能是坏事:对于某种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怎么会发生任何坏事?如
果我死后,死亡对我来说不是坏事,那么它对我来说怎么会是坏事呢?毕竟,现在我还活着的时候,看上去死亡对我肯定不会是坏事!别担心,我不会努力劝服你,说死亡不是坏事。
但是我们将会看到,要准确地厘清死亡到底坏在哪里,以便看到死亡怎么可能是一件坏事,这是要下点儿功夫的。(还有个问题值得一问:是否不止一点使死亡成了坏事。)现在,如果死亡真的是一件坏事,那么你可能会问,永生不朽(immortality)会不会是一
件好事?这是我们将要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普遍来说,我们要问的是:我将会死掉这一事实将怎么影响我活着的方式?对我会死掉这一事实,我应该持何种态
度?比如,我该不该害怕死亡?我该不该对终有一死这一事实感到绝望?最后,我们会转向自杀问题。许多人认为,鉴于生命很有价值、很珍贵,我们永远都没有道理去自杀
。毕竟,那是在放弃你所能拥有的唯一的生命。所以,在本书的最后,我们会考察自杀的理性和道德(或者,也许应该说是自杀的非理性和不道德)。
上述这些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对于熟悉相关哲学术语的人,可以粗略地说,本书的前半部分是形而上学,后半部分是价值理论。
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撰写哲学著作的方式,尤其是这样的导论读物。在第一种方式中,你只是简单地列出各种可选立场,从正反两方面辩论,而你尽量保持
中立。你不会一开始就公开站在某一边,而是避免暴露你接受的特定立场。这是第一条道路。但你也可以釆取一种非常不同的道路。要提醒你的是,在本书中我将采取第二条道路。在第二条道路中,你会告诉读者你所接受的观点,并为这些观点争辩,竭尽全力地为它们辩护。这更接近于我接下来的做法。我将形成一种特定的思想路线,并为之做出辩护。也就是说,关于我将讨论的问题,我持有一套观点,而我在本书中将努力说服你认为这些观点就是正确的。
为了帮你迅速弄清这些观点,我首先要描述一下跟它不同的另一套观点,那是许多其他人所接受的观
点。这种常见观点包含了许多逻辑清晰的主张。从逻辑上说,你可以相信这套主张中的一些而非全部,也
有许多人确实全盘接受,由此我估摸着你也很有可能相信至少其中的一些主张。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