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中的智慧名言故事(学生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礼记中的智慧名言故事(学生版)

正版二手书,欢迎选购

10.46 3.6折 28.8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加临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ISBN9787539199269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8元

货号1283122138333169546

上书时间2024-11-14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仪礼》、《礼记》与《周礼》为儒家礼制经典,合称三《礼》,但在先秦,这三种书名都没有。《周礼》称《周官》,《礼记》则尚未成书,那时但说到《礼》,指的就是现在的《仪礼》。

  《礼记》是古代学者在研习、传授《仪礼》的过程中所撰写的解释经文、发挥义理以及做补充说明的若干文章的汇编。《礼记》之“记”就是指对“经”做解释阐发的文章,近似于经传的“传”。流传至今的礼“记”,有《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两种。

  大戴名戴德;小戴名戴圣,是大戴的侄儿,他们都是西汉传授礼学的名家。《大戴礼记》原有85篇,但保留至今的仅39篇。

  《小戴礼记》共49篇。

  过去学者多认为《大戴礼记》是戴德根据古代的“记”删削而成,而《小戴礼记》则是戴圣在《大戴礼记》85篇基础上再次删削的结果。不过,也有人认为是大戴、小戴各自删削古代的“记”而成书;还有学者则认为两书根本不是大戴、小戴所辑,而是成于东汉学者之手。

  根据各篇的具体内容,《礼记》49篇可以分为下列四类:第一类是与现存《仪礼》相对应,可以看作是为《仪礼》中某一对应篇章做解说的作品,共六篇:《冠义》、《昏义》、《乡饮酒义》、《燕义》、《聘义》及《丧服四制》。

  第二类是带有礼学通论性质的关于儒家修身治国教书育人等问题的学术论文,如《礼运》、《学记》、《乐记》、《经解》、《中庸》、《大学》等。

  第三类是关于古代礼仪制度的考述,如《曲礼》上下、《王制》、《月令》、《礼器》、《少仪》等。

  第四类是关于孔子及其弟子时人言行的记录,如《檀弓》上下、《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缁衣》等。

  《礼记》各篇的内容常有交叉重复,将49篇分为以上四类,只是一个十分粗略的划分。

  作为阐扬儒学礼教的重要文献《礼记》,对后世的影响极大。《礼记》这部重要的文献,记载了大量有关先秦的典章、礼制、文物,以及儒家的政治、学术思想。到宋代,程朱理学兴起,于是有学者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编入“四书”,并将《礼记》列为“五经”之一。《礼记》中保存了不少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人生观、价值观的精华,使它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存在价值,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去粗取精,古为今用。

  细细品味文中的词句,不但能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又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礼数之道,第二章修身之道,第三章治国之道,第四章教学之道,第五章生活之道。

导语摘要
 《礼记》作为阐扬儒学礼教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礼记》这部重要的文献,记载了大量的有关先秦的典章、礼制、文物,以及儒家的政治、学术思想。
在古代,《礼记》是读书人必须要读的一部经书,书中除了许多礼意的说明、礼事的记载外,还有更多有关日常生活必须知道的规矩,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以及立身行事的人格修养等宝贵资料。
刘加临编著的《礼记中的智慧名言故事(学生版)》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古代巨著《礼记》进行解读,对现在的孩子进行引导,让他们粗粗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让他们明白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目录
礼数之道

孝子之养老也

为人子之礼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大臣不亲,百姓不宁

今之教者

君子之接如水

昏礼者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富贵而知好礼

礼尚往来

轻任并,重任分

坐如尸,立如齐

修身之道

君子不失足于人

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好学不倦,好礼不变

博闻强识而让

敖不可长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

骚骚尔则野

泰山其颓乎?

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

用人之智去其诈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

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

君子有三患

君子约言

治国之道

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

国君死社稷

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

国奢,则示之以俭

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

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

身不正,言不信

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

有国家者,贵人而贱禄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

德成而教尊

教学之道

玉不琢,不成器

虽有嘉肴

大学之教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君子之教喻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生活之道

不窥密,不旁狎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生,于我乎馆

观其舞,知其德

临事而屡断,勇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小人溺于水

轻绝贫贱而重绝富贵

内容摘要
  《礼记》中保存了不少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人生观、传统价值观的精华,使它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存在价值,依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去粗取精,古为今用。细细品味文中的词句,既能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又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礼记中的智慧名言故事(学生版)》共分五章:第一章礼数之道,第二章修身之道,第三章治国之道,第四章教学之道,第五章生活之道。

主编推荐
  《礼记》作为阐扬儒学礼教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礼记》这部重要的文献,记载了大量的有关先秦的典章、礼制、文物,以及儒家的政治、学术思想。

  在古代,《礼记》是读书人必须要读的一部经书,书中除了许多礼意的说明、礼事的记载外,还有更多有关日常生活必须知道的规矩,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以及立身行事的人格修养等宝贵资料。

  《礼记中的智慧名言故事(学生版)》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古代巨著《礼记》进行解读,对现在的孩子进行引导,让他们粗粗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让他们明白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精彩内容
 孝子之养老也
原文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释义曾子说:“孝子奉养年老的父母,就是要使父母心情舒畅,不违背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所闻悦耳、所见悦目,睡眠起居安适,尽心尽力供应父母喜爱的饮食。”故事一
东汉姜诗,是一位非常孝顺父母的人,他的妻子庞氏也很孝顺。婆婆愿意吃鲜美的鱼,又爱喝六七里路以外的江水,庞氏就去很远的地方挑水,无怨无悔。
有一次在取水的半路遇到大风,回来迟了,婆婆口渴,姜诗不问青红皂
白,就把妻子赶出了家门。庞氏毫无怨悔,但又不想离开这个家,就到邻居家居住了一段时间,在邻居家还关心婆婆和丈夫。她用纺织得来的钱,买一
些东西,让邻居送给婆婆吃,而且不让邻居说出来。
婆婆觉得奇怪,问邻居:“你为什么经常送这么好的东西给我吃,以前怎么没有呢?”后来,邻居把一
切告诉了庞氏的婆婆,婆婆很感动,便将庞氏接回来。庞氏回家后,更加孝敬婆婆。
有一次,姜诗的儿子不幸在外面被水淹死了,他跟庞氏为了不让母亲伤心,就编了个理由对母亲说孩子出外求学去了,不能回家。后来,夫妻二人对母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在他家的旁边竟然涌出一口泉水,而且泉水的味道就跟江水一样甜美,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自水中跃出。
庞氏每天把鲤鱼做给婆婆吃,同时还请邻居一起分享。
姜诗居住的地方曾经有盗贼八次经过,他们不仅不抢他家的东西,而且还拿一些东西送给姜诗。姜诗并没有留下,而是把东西都埋掉了。姜诗又做到了“见得思义”,不食不义之食。
孝行能感动天地。儿子孝顺父母,远不如媳妇孝敬父母,因为媳妇会影响儿子。中国有句谚语:儿子未结婚之前是娘的儿子,可是儿子娶媳妇之后,那就变成了妻子的“儿子”。这说明结婚之后,儿子能否孝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媳妇,所以古时候的人对待婚姻非常慎重。女儿出嫁
前,三天不熄灯,父母要叮嘱女儿如何保持家风,相夫教子,孝养公婆。
故事二最大的孝是“尊亲”。要使人们因为“有这样的好儿子”而尊敬其父母,儿子必然是有极高品德或对人民有重大贡献的人。古今中外的伟人志士、盛德高行,想必绝大多数都为他们的父母带来光荣与尊敬,可惜史书上直接的记载不多,但有两件小事也可玩昧。
晋朝有个裴秀,自幼好学,八岁能写文章,懂得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十来岁就很有名声。他父亲裴潜任尚书令,叔父裴徽是大名士,家里经常宾朋满座,而来客必定也同时拜访这位少年。
裴秀的生母出身低微,连个正式的“妾”都算不上,嫡母仍把她当丫头使唤,叫她伺候筵席,端菜送饭。客人知道是裴秀生
母,全都起立避席,口称不敢当。秀母说:“我如此微贱,诸位是看在小儿面上吧。”嫡母知道后也觉得不好意思,从此对秀母礼遇有加。这在魏晋极重门第身份的时代是很难得的。
无独有偶,明末的张溥,生母金氏也是个“通房丫头”。张溥后来成了著名学者、爱国文人,主持联合大江南北各文社,统一
为“复社”,声气之广遍天下。过往造请的宾客门生,都要同时拜问潘(嫡母)、金二母安否,潘氏自然也就很看重金氏。那时候,要从根本上改变一夫多妻制度,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使身为婢妾的母亲免遭更痛苦的作践,得到一点做人的尊严,全亏有个争气的儿子!而后人多把尊亲理解为儿子要中举做官,官越大,越能“显亲扬名”、“光宗耀祖”,但那未必是曾子的本意。齐国曾要聘曾子为卿,曾子因父母年老,不忍远离,辞而不就。裴秀当时还是少年,而张溥一生没有正式做过官。
故事三这是发生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一个村庄的真实故事。
“噢……咳咳……”,2004年1月15日,晚饭的时候,徐庄镇机关干部尹彦文和家人在一起吃饭,他的父亲突然咳嗽起来,然后放下饭碗,转过脸去,用手捂住嘴,沉闷地干咳了几声,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儿子和儿媳说:“你看,我吃饭吃呛了。”然后,他起身拿了衣服回村子里的老宅院休息。
尹彦文的妻子借债办了一个养猪场。白天,父亲帮着他们拌料、喂猪,帮着干些零零碎碎的杂活。晚上,爷几个在养猪场里吃完饭,再回家睡觉。
吃过饭后,鲁南地区下起了2004年的第一场雪,尹老
汉“咯吱咯吱”地踩着
雪回去了。
半夜里,尹彦文的妻子告诉丈夫:“唉,咱爹咳嗽好几天了,不是吃饭吃呛了,怕是有其他的病吧。”尹彦文说:“是他气管炎的老毛病又犯了?”这时尹彦文起身穿了衣服,蹬上鞋,又随手拿了大衣披在身上,媳妇问他:“这么晚了,你要到哪里去?”尹彦文说:“你自个儿先睡,我去村里看看咱爹。”外面的风很大,尹彦文把手插进大衣筒里,跺了跺脚,向村子里走去。一路上,尹彦文在想,母亲去世后,父亲就一直住在村子深处的那座房子里,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成人,现在自己争气,媳妇也很能干,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父亲应该很满足了。
尹彦文走到房子前面的那棵老槐树下,又听到父亲剧烈的咳嗽声。咳嗽了一会儿后就渐渐地平息了,像是睡着了。尹彦文想陪伴父亲待一会儿,刚想叫门,但又怕吵醒了父亲,好不容易睡了个安生觉,就不打扰他了。于是决定在门口站一会儿。
尹彦文想起母亲刚去世的时候,有人给父亲介绍了一个对象,父亲看着
两个孩子,叹了一口气说:“还是我一个人拉扯他们吧!”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姐姐出嫁了,自己也结了婚,老父亲倒只剩下一个人了。那年快过年了,人家都准备着年货,还要预备一些油炸食品。父亲外出打工没有回来,他和姐姐就在村口等父亲。一天,父亲披着一身雪花回来的时候,看见两个孩子待在大树下,他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别人家油炸年货,父亲不会做,盐粒没有化开,菜刚放到锅里,就啪啪地乱响,溅起大片大片的油花,炸的菜半生不熟。父亲怕浪费就都吃了,结果加上风寒,落下了气管炎的毛病,这几年倒是不犯了。
自从办了养猪场,他又跟着自己整天忙活,却又经常瞒着病情,怕自己为他操心。想到这里,尹彦文不忍打扰父亲,就站在门口听父亲睡觉。过了一会儿,父亲又咳嗽起来,不知怎的,一阵比一阵厉害。那一声声的咳嗽像是锤子敲打在儿子的心上:“一、二、三……”尹彦文在心里默数着。咳嗽了一阵,父亲才好一些,尹彦文的心也稍稍安宁一些。
不一会儿,父亲的咳嗽声再度响起:“五十、五十一、五十三……”尹彦文数着的时候,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他的脚冻木了,就在雪地里轻轻地走一走。当他数到第一百九十声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不一会儿,父亲起床了,尹彦文推开了门,问父亲:“爹,您一夜睡得还好吧?”父亲笑了笑说:“好,我一觉睡到大天亮。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尹彦文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他对父亲说:“爹,今天咱什么都不干,我陪您去县人民医院看病。”其实,孝顺的子女不一定非要做出一些轰轰烈烈的事情来,也不一定非要给父母奢华安逸的生活,只要多回家看看,帮他们泡一杯茶,做一顿饭,时常陪父母聊聊天,让他们不觉得孤单,他们就会很满足了。因为父母永远都是无私的,他们的要求并不多。
P2-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