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按照今天的标准,《素书》严格来说算不上一部书,它只有6章,132句,1300多字,比老子《道德经》五千言还要短。但是,千万不要因为短小而轻视它,古代典籍的共同特点就是言简义丰,《素书》尤其如此,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很耐咀嚼的,细心的人只要认真体会,自然获益匪浅。
《素书》被称为“奇书”,甚至一度被奉为“天书”,一半是因为它的内容博大精深,一半是它的来历神乎其神,跟秦末汉初两位著名的人物,即黄石公和张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唐代诗仙李白曾经写过一首《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说的就是汉代开国功臣张良圯桥进履的故事。
张良本是韩国的贵公子,韩国被秦国所灭,为了报灭国之仇,热血青年张良散尽了家财,访求刺客,使其在博浪沙用120斤的大铁锤行刺秦始皇,不料刺杀行动失败,张良被全国通缉,于是隐姓埋名,一路逃窜,到了下邳(现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当张良在下邳的沂水桥(也就是圯桥)上漫步时,一个穿着粗布衣服、其貌不扬的老人迎面走来,并故意脱了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见他年老,勉强忍住怒气,下去捡来了鞋。老人又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懵了,但还是跪着替他穿上了。老人一笑离去,不一会儿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小孩子还是可以教导的。五天以后天刚亮时,
到这里来与我相会。”张良觉得事情奇怪,就答应了。五天后,张良拂晓来到此处,老人已经先到了一步。见到张良来,老人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迟到?五日后再来!”再过五天后,鸡鸣时张良就到了,结果还是晚了一步。第三次,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这次总算比老人先到一步。经过这样一番考验,老人觉得小伙子的心胸气量可以,于是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你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你跟随他人兴兵起事,再过十三年你到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老人便走了,从此飘然无踪。张良认真研读了老人给他的书,后来果真成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首席谋士,辅助刘邦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十三年后,张良随刘邦经过济北,在谷城山下遇见一块黄石,将它搬请回府,视同无上珍宝供奉起来。张良逝世后,与黄石合葬一处,世人便尊称那位授书老人为黄石公。
这故事似真似假,带有强烈的玄幻色彩。北宋的大学者张商英(当过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给《素书》写了序,作了注释,重新进行了发掘。他认为黄石公传授给张良的,就是这部《素书》,张良正是因为参透了《素书》当中的一部分道理,才辅助刘邦建立了伟业,并且能够功成身退,善始善终。他还提到一个离奇的故事,说是张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传人,死后便把《素书》随葬,直到五百年后,西晋大乱,盗墓贼发掘了张良的坟墓,这部书才得以重见天日。这当然更无法考证了,我们只能姑妄信之。到清代的时候,《素书》被收录进《四库全书》。此外,清代一位王姓学者也为这部书作了笺,很有参考价值,我们也将它收录了进来。
“素”的本意,是指没有经过染色的丝绸,在此可以用来形容书中那些简单、朴素的人生道理。我们认真研读这本书,会发现里面糅合了道家、儒家、法家、兵家等诸家思想的精华,但是一点儿都不杂乱。《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建构了一个以“道、德、仁、义、礼”为基础的理论体系,表达了对自然规律、人性、修身、立志、从政、谋略等各方面精深独到的见解。这些充满智慧的观点以格言形式表述出来,如果认真领会,用来修身,可以清心明志;用来治国,可以政令畅通;用来求仕,可以平步青云;用来经商,可以日进斗金;用来打仗,可以百战百胜。所谓弱水三千,读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取一瓢饮。
为了便于阅读,笔者在每章将原文放在前面,并力求给出准确畅达的古文今译。由于原文中的每句话都称得上微言大义,又针对每句话做了讲评,并收罗了张商英的注和王氏的笺,作为阅读的参考。另外,笔者还精心选取了历史小故事和现实中的事例,力求从今天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古书,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并希望就现实生活中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世带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发。当然,书中的观点不一定妥当,还望读者加以辨别。我们还列举了一些与原文观点相似的格言警句,放在每章的后面,目的是为了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另外,本书还附有黄石公《三略》原典,以供读者品味。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古人促膝谈话,读得越深、越细,这谈话就越入心、越有趣。愿本书的解读是一壶茶,能帮您润润喉咙、清清嗓子、静静心神,这样,这场谈话就能更久一点儿,收获也就能更多一点儿。至于茶的优劣,由您评说。
作者简介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公元前195),齐国(今山东淄博)人,战国末期的大智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著有《素书》《三略》等书。其真实姓名已不可考,因其弟子张良曾将谷城山道旁的一块黄石头拿回家供奉起来以纪念恩师,故后人称此公为黄石公。
目录
原序/1
原典与评释/9
原始章/11
正道章/35
求人之志章/49
本德宗道章/73
遵义章/97
安礼章/145
附录《三略》原典/211
结语/221
内容摘要
《素书》全书分为六章,把道、德、仁、义、礼综为一体,融会贯通,对复杂的人性进行了入木三分的阐释,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洞察入微。全书虽只有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其中既有治国安邦的大谋略,又有为人处世的小智慧,被誉为“罕见的谋略学和智慧库”。
主编推荐
★中国谋略奇书:漫卷浮云,细斟明月,千秋智慧与君论;抛却形迹,直指人心,纸上刀兵不闻声。
★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其中既有治国安邦的大谋略,又有为人处世的小智慧,被誉为“罕见的谋略学和智慧库”。
精彩内容
,前 言
按照今天的标准,《 素书》严格来说算不上一部书,它只有6章,132句,1300多字,比老子《道德经》五千言还要短。但是,千万不要因为短小而轻视它,古代典籍的共同特点就是言简义丰,《 素书》尤其如此,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很耐咀嚼的,细心的人只要认真体会,自然获益匪浅。
《素书》被称为“奇书”,甚至一度被奉为“天书”,一半是因为它的内容博大精深,一半是它的来历神乎其神,跟秦末汉初两位有名的人物,即黄石公和张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唐代诗仙李白曾经写过一首《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说的就是汉代开国功臣张良圯桥进履的故事。
张良本是韩国的贵公子,韩国被秦国所灭,为了报灭国之仇,热血青年张良散尽了家财,访求刺客,使其在博浪沙用120斤的大铁锤行刺秦始皇,不料刺杀行动失败,张良被全国通缉,于是隐姓埋名,一路逃窜,到了下邳(现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当张良在下邳的沂水桥(也就是圯桥)上漫步时,一个穿着粗布衣服、其貌不扬的老人迎面走来,并故意脱了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 ”张良见他年老,勉强忍住怒气,下去捡来了鞋。老人又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懵了,但还是跪着替他穿上了。老人一笑离去,不一会儿又返回来,说:“ 你这个小孩子还是可以教导的。五天以后天刚亮时,
到这里来与我相会。”张良觉得事情奇怪,就答应了。五天后,张良拂晓来到此处,老人已经先到了一步。见到张良来,老人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迟到?五日后再来!”再过五天后,鸡鸣时张良就到了,结果还是晚了一步。第三次,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这次总算比老人先到一步。经过这样一番考验,老人觉得小伙子的心胸气量可以,于是拿出一部书,说:“ 读了这部书你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你跟随他人兴兵起事,再过十三年你到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老人便走了,从此飘然无踪。张良认真研读了老人给他的书,后来果真成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首席谋士,辅助刘邦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十三年后,张良随刘邦经过济北,在谷城山下遇见一块黄石,将它搬请回府,视同无上珍宝供奉起来。张良逝世后,与黄石合葬一处,世人便尊称那位授书老人为黄石公。
这故事似真似假,带有强烈的玄幻色彩。北宋的大学者张商英 ( 当过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给 《 素书》写了序,作了注释,重新进行了发掘。他认为黄石公传授给张良的,就是这部《素书》,张良正是因为参透了《素书》当中的一部分道理,才辅助刘邦建立了伟业,并且能够功成身退,善始善终。他还提到一个离奇的故事,说是张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传人,死后便把《素书》随葬,直到五百年后,西晋大乱,盗墓贼发掘了张良的坟墓,这部书才得以重见天日。这当然更无法考证了,我们只能姑妄信之。到清代的时候,《 素书》被收录进 《 四库全书》。此外,清代一位王姓学者也为这部书作了笺,很有参考价值,我们也将它收录了进来。
“素”的本意,是指没有经过染色的丝绸,在此可以用来形容书中那些简单、朴素的人生道理。我们认真研读这本书,会发现里面糅合了道家、儒家、法家、兵家等诸家思想的精华,但是一点儿都不杂乱。《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建构了一个以“道、德、仁、义、礼”为基础的理论体系,表达了对自然规律、人性、修身、立志、从政、谋略等各方面精深独到的见解。这些充满智慧的观点以格言形式表述出来,如果认真领会,用来修身,可以清心明志;用来治国,可以政令畅通;用来求仕,可以平步青云;用来经商,可以日进斗金;用来打仗,可以百战百胜。所谓弱水三千,读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取一瓢饮。
为了便于阅读,笔者在每章将原文放在前面,并力求给出准确畅达的古文今译。由于原文中的每句话都称得上微言大义,又针对每句话做了讲评,并收罗了张商英的注和王氏的笺,作为阅读的参考。另外,笔者还精心选取了历史小故事和现实中的事例,力求从今天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古书,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并希望就现实生活中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世带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发。当然,书中的观点不一定妥当,还望读者加以辨别。我们还列举了一些与原文观点相似的格言警句,放在每章的后面,目的是为了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另外,本书还附有黄石公《三略》原典,以供读者品味。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古人促膝谈话,读得越深、越细,这谈话就越入心、越有趣。愿本书的解读是一壶茶,能帮您润润喉咙、清清嗓子、静静心神,这样,这场谈话就能更久一点儿,收获也就能更多一点儿。至于茶的优劣,由您评说。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