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优势
(1)雨水滞留贮存区域和地库停车场蓄水箱可以降低部分居住区的景观绿化灌溉经费、积水路面的抢修费用以及因暴雨带来的居民出行损失费用。
(2)扩大绿化面积,增加植被覆盖,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吸附住宅
区停车位残留尾气,增加居民生活舒适度。
(3)丰富生物多样性,为鸟类及昆虫营造更多的栖息空间,为都市人创造更友好的生活环境。
(4)建设费用与维护费用较低(雨水滞留池、植草沟、透水路面、生态树池、生态停车场等)。
2. 住宅区施工注意事项
(1)住宅区海绵城市系统应该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进行施工、防渗、水土保持等。设施应设置溢流排放系统,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
(2)植草沟的边坡坡度比(垂直∶水平)不宜大于1 ∶ 3,纵坡不应大于4%。纵坡较大时宜设置阶梯型植草沟或在中途设置消能台坎。
(3)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来决定,一般为200 ~ 300 mm,并应设100 mm 厚的溢流缓冲层。
(4)小区生物滞留池、生态树池、透水铺装等海绵城市设施应该由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定期检查维修。
(5)对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小于1 m 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 m 的区域,建议采用底部防渗的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
(6)蓄水池为地下封闭的简易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可选用塑料、玻璃钢或金属等材料。
(7)住宅小区的海绵城市设施工程的竣工验收应严格按照相关施工验收规范执行,并重点对设施规模、竖向、进水设施、溢流排放口、防渗、水土保持等关键设施和环节做好验收记录,验收合格后方能交付使用。
(8)小区路面宜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路面设计应满足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等要求。
3. 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的后期维护
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不需要非常细致的维护和管理,但是小区的绿化有关美化需求,基本的前期准备和后期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在初期清除有攻略性的种子,为种植物做好准备,一年一次的杂草清除便可逐渐减少;第二,根据当地气候,建议在冬天结束春天开始时修剪掉死去的干燥茎干,此时干燥的茎干可以直接打碎,作为土地的透水覆盖物,后续的植物浇灌用水大多采用海绵城市本身的有机调动。
作者简介
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2000年于广州设立总部,目前已形成由上海、深圳、长沙、北京等六家景观设计区域公司及CSE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PMG广东璞境旅游管理有限公司、HUA华慧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组成的大型设计集团公司 。集团现有员工近600人,拥有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是英国国家园景工业协会(BALI)海外会员、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企业会员单位。
闾邱杰,现任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设计总监、研究中心总监,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设计专业硕士,师从当代景观设计大师乔治?哈格雷夫斯、玛莎?施瓦兹以及景观生态学泰斗理查德?福尔曼。曾任职于美国SASAKI设计事务所,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上海黄浦江地区远景规划、云南拉市海湿地、美国洛杉矶河综合治理,韩国三星集团水原亚洲研发基地设计等重要的景观与生态系统综合设计项目。闾邱杰先生非常注重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崇景观都市主义的跨专业设计思路,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包括: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学,湿地生态学,海绵城市等。曾参与《洛杉矶河专题设计: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系设计实例》的编译出版并发表多篇景观生态方向的专业论文。
目录
第1 章 城市住宅区 // 14
1.1 传统住宅区雨水问题 // 16
1. 现状问题分析 // 16
2. 传统住宅区雨水系统流程 // 17
3. 传统住宅区整改策略 // 18
1.2 新型住宅区 // 32
1. 现状问题分析 // 32
2. 新型住宅区海绵城市策略 // 33
3. 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 // 34
4. 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 // 35
5. 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绿地 // 36
6. 新型住宅区地库蓄水箱参考样式 // 37
1.3 植物策略 // 38
1. 生物滞留设施植物选择 // 38
2. 乔木选择 // 39
3. 水生植物选择 // 39
4. 地被植物选择 // 39
1.4 小结 // 40
1. 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优势 // 40
2. 住宅区施工注意事项 // 40
3. 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的后期维护 // 40
1.5 优秀案例——Kemerlife XXI 住宅区设计 // 42
1.6 优秀案例——布里斯托尔海滨公共景观 // 48
第2 章 绿色屋顶 // 54
2.1 建筑屋顶现状分析 // 56
2.2 绿色屋顶与海绵城市建设 // 56
2.3 绿色屋顶雨水系统流程图 // 59
2.4 绿色屋顶三大类型 // 60
1. 开敞型绿色屋顶 // 60
2. 密集型绿色屋顶 // 63
3. 低荷载坡屋顶 // 65
2.5 小结 // 68
1. 绿色屋顶设计五大原则 // 68
2. 绿色屋顶效益分析 // 71
3. 绿色屋顶的建造注意事项 // 72
4. 绿色屋顶的后期管理维护 // 72
2.6 优秀案例——JOY GARDEN 屋顶实验花园 // 74
2.7 优秀案例——大道(54 广场和宾夕法尼亚大道) // 80
第3 章 城市道路 // 86
3.1 城市道路雨水问题 // 88
3.2 道路整改策略 // 88
3.3 城市道路雨水系统流程图 // 91
3.4 生态树池 // 92
1. 生态树池结构 // 92
2. 生态树池参考样式 // 93
3.5 生物滞留池 // 94
1. 生物滞留池结构 // 94
2. 人行道植草沟 // 94
3. 生物滞留池参考样式 // 95
3.6 邻里街道尺度 // 96
1. 道路渗井 // 96
2. 道路中心隔离带 // 97
3.7 立体交通 // 98
1. 立交、高架立体交通 // 98
2. 立交、高架立体交通结构 // 99
3.8 生态停车场 // 102
1. 生态停车场的优势 // 102
2. 生态停车场参考样式 // 103
3.9 透水铺装 // 104
3.10 道路平面布局策略 // 105
3.11 植物策略 // 106
3.13 优秀案例——西安西咸新区海绵城市道路案例 // 109
3.14 优秀案例——小石城主街景观改造 // 112
第4 章 城市公园绿地 // 118
4.1 城市公园绿地现状分析 // 120
1. 城市公园绿地现状问题 // 120
2. 城市公园绿地整改策略 // 121
4.2 城市公园绿地案例分析 // 122
4.3 城市公园绿地雨水系统流程图 // 123
4.4 城市公园绿地海绵设施分布图 // 124
4.5 海绵设施结构类型 // 126
1. 城市公园道路 // 126
2. 雨水花园 // 128
3. 大型下凹绿地 // 130
4. 地下水箱及地下储水模块 // 133
5. 斑块绿地 // 134
4.6 植物策略 // 136
1. 乔木 // 136
2. 灌木与地被植物 // 136
3. 组合形式案例 // 137
4.7 小结 // 138
1. 城市公园绿地海绵设施的效益分析 // 138
2. 城市公园绿地的海绵设施建造注意事项 // 138
3. 城市公园绿地的雨水管理及回用 // 138
4.8 优秀案例——Fairwater Park 微型公园 // 140
4.9 优秀案例——格思里城市绿地 // 146
第5 章 大面积硬质场地 // 152
5.1 大面积硬质场地现状 // 154
5.2 大面积硬质场地雨水系统流程图 // 157
5.3 整体策略一:增加排水设施 // 158
1. 无地下空间广场 // 158
2. 附带地下空间广场 // 161
3. 商业街区 // 164
5.4 整体策略二:利用地势高差 // 167
5.5 整体策略三:增加透水铺装 // 168
1. 策略解读 // 168
2. 结构样式 // 169
3. 透水方式 // 170
5.6 设施样式参考 // 172
1. 排水沟 // 172
2. 生态树池 // 173
5.7 植物策略 // 174
1. 乔木 // 174
2. 花灌木 // 175
5.8 小结 // 176
1. 大面积硬质场地改造策略效益 // 176
2. 海绵城市策略技术要点 // 176
3. 海绵城市策略结合景观设计 // 177
5.9 优秀案例——弗莱堡市扎哈伦广场 // 178
5.10 优秀案例——上海陆家嘴环路
(世纪大道—百步街路段)的人行空间
铺装透水设计 // 182
第6 章 城市水体 // 188
6.1 城市水体雨水系统流程图 // 190
6.2 城市河道 // 191
1. 城市河道概述 // 191
2. 城市河道三大尺度解析 // 192
3. 流域尺度 // 194
4. 区域尺度 // 200
5. 场地尺度 // 206
6.3 城市湖泊 // 212
1. 概念解读 // 212
2. 现存问题 // 212
3. 解决策略 // 213
6.4 城市湿地 // 214
1. 概念解读 // 214
2. 现状介绍 // 214
3. 现存问题 // 215
4. 解决策略 // 215
6.5 小结 // 216
1. 城市水体改造策略效益 // 216
2. 海绵城市策略技术要点 // 216
6.6 优秀案例——伦敦麦克拉伦技术中心水管理项目 // 218
6.7 优秀案例——帕拉玛塔市河道景观设计 // 223
内容摘要
本书将海绵城市的应用范围归纳为6个场所,涵盖城市空间的每个角落,分别是:城市住宅区、绿色屋顶、城市道路、城市公园绿地、大面积硬质场地、城市水体。书中深入分析了每个场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列举了典型的海绵城市策略与技术要点,通过简洁生动的图解方式和意向图片,让读者直观地了解海绵城市技术,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同时,通过将枯燥的海绵城市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图解,让广大读者都能通过这本书迅速了解海绵城市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实现“零基础”阅读,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海绵城市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主编推荐
首先,本书理念先进,具有国际视野。它以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湖泊水系等建设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有效组织了雨水径流排放,既实现了对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又美化了环境。其次,本书专业融合度高,多专业结合得好。无论给排水专业、生态专业,还是景观专业都可以从生态专业和水专业相互融合的实际案例中了解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手法,快速理解各专业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迅速掌握海绵城市设计的核心要素,这对促进专业间相互理解、相互融合、共建海绵城市实在是件大好事,特别难能可贵。第三,本书内容全面,案例丰富。书中汇集了大量中外优秀的海绵城市设计案例,从项目实践中总结出住宅区、绿色屋顶、城市道路、公园绿地、硬质场地、城市水系等六类涉及海绵城市源头控制的场地,提出了不同场地的海绵化改造和建设方案,非常全面。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