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仰望中国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他们是史书中的传主,是教科书上的黑体大字,也是活在故事中的著名人物。他们的故事,比普通人的更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也更加发人深省。
“大名人小故事”丛书,旨在讲述教科书上未曾细说的名人故事。选取的名人,基本上都是青少年朋友喜爱的。讲述的内容,不是面面俱到的传记,而是提取名人一生中若干瞬间,借此画出名人的精神风貌,展现他们精彩独特的个性和不可重复的创造。
故事的来源,大都有史料依据,希望给大家讲述名人们真实的而非戏说的人生。也吸取了少量的传说,从中可以窥见千百年来的民心。王开林编著的《人生智者苏东坡》是该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王开林,长沙人。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湖南省作家协会。迄今已出版《穿越诗经的画廊》《天地雄心》《国士无双》《民国女人》《谈史色变》《战国九局》《新文化与真文人》等三十七部作品。
目录
身 世
一举成名……………………………………… 2
写诗惹祸……………………………………… 7
谪居黄州……………………………………… 15
再贬岭南……………………………………… 24
放逐海南岛…………………………………… 31
终于北归……………………………………… 37
情 义
三位太后 …………………………………… 42
贤妻和知己…………………………………… 48
苏门四学士…………………………………… 55
“劲敌”佛印… ………………………………64
肝 胆
胆小和胆大…………………………………… 72
直如弦………………………………………… 77
判案的秘诀…………………………………… 83
行善和造福…………………………………… 88
任性为文……………………………………… 95
谈 笑
美食家的幽默………………………………… 100
妙语解颐……………………………………… 105
苏式笑话……………………………………… 109
身后事………………………………………… 114
“坡粉”无处不在… …………………………120
附录 苏东坡生平速览 ……………………… 124
内容摘要
王开林,长沙人。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湖南省作家协会。迄今已出版《穿越诗经的画廊》《天地雄心》《国士无双》《民国女人》《谈史色变》《战国九局》《新文化与真文人》等三十七部作品。
精彩内容
一举成名由于父亲苏洵游学四方,长期在外,苏东坡的启蒙教育由母亲程氏负责。苏东坡天才早露,读书能够
紧抓要点,明白旨趣,对于古今成败的史实和经验教训,兴趣尤其浓厚。有一天,程氏读《后汉书·范滂
传》,慨然长叹,苏东坡就问道:“要是我学习范滂
,做个正直勇敢的人,母亲会不会允许?”“你要是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程氏回答得很干脆。
到了启蒙的年龄,苏东坡和弟弟苏辙拜眉山城西寿昌书院的刘微之为师,还跟道士张易简学习文化。
有一天,刘微之吟成一首咏鹭鸶的诗,其中两句是“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苏东坡觉得诗意尚可提升,就对刘微之说:“先生的诗很好,但我担心雪片没有归宿,改成‘雪片落蒹葭’,怎么样?”刘微之细细寻味,这三个字改得好啊!他感叹道:“你小小年纪,天资出众,我哪有能力做你的老师啊!”庆历三年(1043),诗人石介的《庆历圣德诗》流传到眉山,七岁的苏东坡列举诗中提到的范仲淹、
富弼、韩琦、欧阳修等十一位贤士,询问刘微之这些人是谁。刘微之说:“他们都是人中之龙,你是小孩子,打听他们有什么用?”苏东坡的回答很妙:“如果他们是天上的神仙,我就不敢打听了;既然他们也是凡人,我打听一下,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刘微之颇感惊奇,就告诉苏东坡,范仲淹、富弼
、韩琦、欧阳修是不可多得的俊杰。你长大后,要是能够与他们交往,将是无上的荣幸。
嘉祐二年(1057),苏东坡进京赶考,范仲淹已经逝世六年多,两人无缘得见一面。多年后,苏东坡欣赏范仲淹的书法作品,撰写短跋致敬:“轼自省事,便欲一见范文正公(范仲淹谥文正),而终不可得。览其遗迹,至于泫然……”其他三位大贤“皆以国士待轼”,他们给予苏东坡很高的礼遇,几代人结下长久的情缘,要么奖励提拔过他,要么保护过他。
宋朝的礼部考试原本安排在八月中旬,苏东坡与苏辙到了京城,随父亲去拜访仰慕已久的偶像——韩琦、欧阳修等政坛大佬、文坛宿将,这两位来自眉山的年轻人着实大开眼界。苏氏兄弟的才华迅速得到京城多位重要人物的赏识。
但是礼部考试之前,苏辙患上了急性流感,眼看就要错过考期。宰相韩琦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向宋仁
宗赵祯进言:“在今年参试的贡士当中,苏轼、苏辙最有声望。我听说苏辙生病,不能如期应考,这样一来,苏氏兄弟就会有一个缺席,这可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结果。我想展延考期,等苏辙病好了,礼部再举行考试。
”要知道,这可是破天荒,为了等待一位生病的贡士参加考试,礼部竟将考期推迟了二十天。宰相韩琦重视人才到了这个程度,确实堪称千古贤相。此后七十年,礼部考试的日期就由八月中旬改为九月上旬。
礼部考试相当严格,一律糊名、誊卷,遮蔽了贡士的姓名,考官从字迹根本看不出谁是谁。这年的主考官是欧阳修,他读完苏东坡的卷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忍不住击节赞赏,原本打算将苏东坡的卷文取为头名,但又心存疑虑,因为他的门生曾巩也参加了本次的礼部考试,倘若这篇卷文在他名下,就会引起外界的作弊质疑。于是为谨慎起见,欧阳修将章衡的卷文《春秋对义》取为第一名,将苏东坡的卷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取为第二名。
这一年的大考有许多花絮,其中有个插曲令人啼
笑皆非。苏东坡的新朋友章悖已考上进士,但状元章衡是他的侄子,他耻居其下,竞拒不受敕,宁肯以后重考。朝廷倒也宽容,没有追究。
苏东坡和弟弟苏辙考上进士后,苏洵喜笑颜开,对前来道贺的亲友说:“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这是一句大实话,三分自嘲,七分自豪,众人闻言,笑弯了腰。
苏东坡拜一代文豪欧阳修为师,欧阳修感到无比喜慰。喜的是,他发现一位百年难遇的人才;慰的是,他的文学衣钵终于有了嫡系传人。在北宋古文运动中,欧阳修是当之无愧的旗手,苏东坡是所向披靡的主将,这对师徒强强联手,他们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无人可以匹敌。
有一次,欧阳修与好友梅尧臣交谈,明确表示:“读完苏轼的来信,我不知不觉出了一身透汗,真是欣喜痛快啊!老夫应当尽快回避,放他出人头地。”欧阳修读过苏东坡的来信之后,居然流下热汗,大呼痛快,这真是一桩奇闻。在欧阳修的心目中,苏东坡的分量之重已不言而喻。成语“出人头地”就源于他的这句话。P1-4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