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全新 天下文人 李国文 文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全新 天下文人 李国文 文联

18.01 4.6折 39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国文

出版社文联

ISBN9787505963795

出版时间2009-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1547870

上书时间2024-10-28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不可计数的中国文人中,既不乏流芳百世者,亦不乏庸碌无为者。这些饱读诗书满腹才情的文人,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是仕途得意且名垂青史,还是壮志难酬?对于中国文人的观察与剖析,也许只有李国文才能做到如此的深刻幽默,如此的酣畅淋漓。
本书题旨深邃博大,文字精短凝练,实为醍醐灌顶的酣畅淋漓之作!

作者简介
李国文,上海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理论编剧专业。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文工团创作组组长,中国铁路总工会宣传部主任干事,中国铁路文工团创作员,中国铁路文协副主席,《小说选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花园街五号》,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危楼纪事》、《没意思的故事》等。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月食》、《危楼纪事之一》分别获全国第三、四届优秀短篇小说奖。
著有随笔散文集《骂人的艺术》、《淡之美》、《大雅村言》、《楼外谈红》、《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文人遭遇皇帝》、《唐朝的天空》、《莎士比亚传》等。

目录
时人不识李二曲——文人的品格
最有天才的女子——文人的精神
1644年的北京——文人的节操
翩翩一只云中鹤——文人的愉悦
名士末路徒奈何——文人的潇洒
朱元璋的心结——文人的灾厄
乾隆写诗四万首——文人的克星
一代文人苏东坡——文人的业障
老夫聊发少年狂——文人的狂狷
最是凄寒二月天——文人的较量
我劝天公重抖擞——文人的浪漫
权力场中的角逐——文人的政治情结
生死关头见肝胆——文人的气节
江南何以才子多——文人的纬度
文文山与谢叠山——文人的报国情怀
帝王好写诗——文人的困厄
耗子玩猫——文人的宿命
李斯西行
人老莫作诗
白居易饮酒(外二篇)
明“后七子”一瞥
名父之子(外一篇)
文学的“粥化”(外一篇)
袁枚的《随园食单》
“春风又绿江南岸”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最是无情花落去”
走近歌德(外二篇)
他为什么迷上巴黎?(外一篇)
永远的巴尔扎克

内容摘要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我国历史自有年鉴可考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至今已经有两千八百四十余年,提到文人正可谓星罗棋布,不可计数。这之中既不乏流芳百世者,亦不乏遗臭万年者,再加上庸碌无为者就更是无法计量。
本书论述了天下文人的品格、精神、节操、潇洒、灾厄、克星、狂狷、浪漫、气结、宿命……值得一阅。

精彩内容
 时人不识李二曲——文人的品格
公元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冬十月,玄烨西巡。
十一月十五日渡黄河,经潼关、临潼,当日抵达西安。侍卫和近臣都劝这位旅途劳顿的皇帝,稍事休息。无论如何,到底是年纪奔六之人,应该将养龙体。但一路来,这位陛下圣猷独断,岂容臣工多嘴?他决定次日,也就是十六日清早,要到沙场阅兵。圣旨一下,满城大乱。当地的抚督臬按,检巡府监,将帅校尉,以及参阅兵佐,整整一宿,谁也不敢合眼,忙乱得脚打后脑勺。
幸好,中国人对付皇帝的最妙之术,曰:“齐不齐,一把泥”。只要
大概齐说得过去,就会给皇帝留下军容整齐,骑射娴熟的印象。特别是下了一条死命令,俺们老陕别的本钱没有,会吼秦腔不?会吼信天游不?那本官拜托众位,放开嗓子吼“万岁”,这是最能讨好陛下的手段。
果然,那一天,在演兵场上,骑着马的戎装玄烨,顾眄四望,目光所
及,“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吼声,地动山摇,几乎令渭水为之倒流,差点让终南为之余震。教玄烨好一个得意。再次日,也就是十七日,心情怪不错的陛下又下了令,恩免陕西、甘肃两巡抚所属地方当年钱粮,消息传开
,当然让黄土地的老乡们喜不自胜。三天以后,也就是二十日,又下令陕西绿旗兵把总以上官各加一级,八旗兵将军以下、骁骑校以上各加一级。
这一连串派糖活动,说明老爷子很高兴。也说明陕西方面上上下下着实下了工夫,卖了力气。
虽然还不到腊月,离过年还远,压岁钱倒先给了。看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如何哄骗得皇帝老子开心,如何糊弄得万岁爷龙颜大悦,是各级官员首先要学会的功课。阅兵那天,玄烨看到万岁不离口,嗓子都喊哑的众军士,颇为感动,亲口对抚军博霁宣示:“朕历巡江南、浙江、盛京、
乌喇等处,未能有及西安兵丁者。尔处官兵俱娴礼节,重和睦,尚廉耻,且人材壮健,骑射精练,深可嘉尚,慎勿令其变易。”在一旁侍候的巡抚鄂海,虽是一位庸吏,拍马术还是相当精通的,听到圣上这番奖谕以后,自然也掩嘴偷着乐。不过,鄂海还是捏着一把汗。
因为,双管齐下,文武齐抓,习惯于两手皆硬,是当今圣上的行事方式。
武的,他已经检阅过了。文的,也少不了要审视一番。果不其然,圣上的眼神落在鄂海身上,显得有话要说。当时吓得他一激灵,脑门子沁出一层
冷汗。满清官员,对皇帝,一张口就是奴才,而隶属八旗出身的满洲官员,则尤其是奴才相十足。一到此刻,只有垂手侍立,双肩胁紧,竖着耳朵,一口一声地“嘿”,恭听圣训了。
因为康熙一过潼关,就发出手谕,要召见周至县的一位名叫李颞的“处士”。现在,陛下查问鄂海的,正是这项安排。
李颙是谁?谁是李颐?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可是一道真正的难题了。
清人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八·北学南学关学》条目中这样说:“国初,孙征君讲学苏门,号为北学。余姚黄梨洲先生宗羲,教授其乡,数往
来明越间,开塾讲肄,为南学。关中之士,则群奉西安李二曲先生容(颙),为人伦模楷,世称关学。”三百多年过去之后,这位关学领袖,即使你到西安最繁华的鼓楼大街,挨着个地向当地人打听,我估计,十之八九,不大会有人知道这个名字。向文联、作协的诸位贤达打听,十之七八,也
未必能说得上子午卯酉。
有一年,我在西安,请教过一位文学界同行,如今在周至县,可还能找到李二曲老先生的什么遗迹吗?他看了看我,眼白多于眼黑。反问道,那该是与魏长生、刘省三同辈的唱秦腔的老艺人吧?他这一说,倒使我一
时语噎,不知如何应对。对于陕西籍,甚或西北籍人士,酷嗜这门地方戏,到了偏执的程度,我最早是从鲁迅先生的日记中领教过的。民国初年,先生到北京任佥事,赴西安考察。其中观摩易俗社的秦腔表演,那种非看不可、不看不行的热忱,让先生很有点吃不消的。于是,接下来,因无话好说,只好听这位文学界朋友谈当地那些名流,谁和谁结婚,谁和谁离婚,谁和谁结婚又离婚,谁和谁离婚又结婚之类的花边新闻。
虽然结婚离婚已经如此之方便和轻易,说明后解构时代确实已经来临,但我仍然觉得将这样一位在明清易代期间广知博赡,著作等身,文章道德,世所共仰的大儒:一位与统治中国已经近六十年之久的清朝政府始终保持距离的文人:一位既未应明代科举,也未进清朝考场,全凭自学成才,苦学钻研,从六经诸史,百家诸子,到佛经道藏,天文地理,无不烂熟
于胸的学者,人称“关中三李”的代表人物李颙,中国文人坚贞不屈的品
格榜样,抛诸脑后,置若罔闻。忘了个干干净净,是有点说不过去的。
历史并不要求你记住所有一切,这就是人类审视自身来历时的大度和宽容;而是希望你记住应该记住的,如果应该记住的都置之脑后,那人之异于禽兽者还有几何,可真是问题了!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