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全新 话说民国(1912-1937上下) 韩文宁//刘晓宁 凤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全新 话说民国(1912-1937上下) 韩文宁//刘晓宁 凤凰

99.32 5.6折 17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文宁//刘晓宁

出版社凤凰

ISBN9787807291626

出版时间2008-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78元

货号1388138

上书时间2024-10-28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摆在我们面前的《话说民国》,则是一本图文并茂,用故事形式编写的民国历史书,它描述民国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在写作中充满了细节和多元的视角,正是这些元素让民国的历史生动起来,让那个时代的人物鲜活起来,将民国史的骨架填补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需要强调的是,它的生动,它的吸引眼球,是建立在严肃的史学研究基础上的。《话说民国》,确有“话说”的生动曲折,却没有一丁点戏说的成分。
正是这种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编写方式,使得现代社会的普通读者都可以轻松地从这本书里进入民国的天地,从而感悟历史、感悟人生。

目录
上册
开国总统孙中山
定都之争
同舟共济
资产阶级宪政的最初尝试
旧桃换新符
渔父遇刺
饮鸩止渴
竭九死之身
八十三天皇帝梦
欺世盗名
最易交之友莫如黄克强
独秀于林
总统与总理冰火难容
民国“海归派”的科学之梦
以清正源
阎锡山这个不倒翁
老蒋终成党政军一号人物
兼容并蓄
鲁迅的呐喊
与“德先生”和“赛先生”相拥
我把青春献给你
谈判幕后的凄楚
火烧赵家楼
渴望与开放
主权的回归
豆腐公司引发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于无声处听惊雷
民国第一案
花钱买来的总统
国民党焕然一新
将领的摇篮
紫禁城黯然失色
大爱无疆
“六不总理”段祺瑞
正说吴佩孚
浊浪
和为贵
金陵王气的延续
获得的不只是女人的芳心
南京特别市市长一声叹息
跛足巨人张静江
海上闻人杜月笙
知而行之的尝试
梅程苟尚光耀舞台
从南腔北调到“异口同声”
伴食宰相谭延闺
精英汇聚
历史给了张学良一个契机
弱国无外交
徒有其表的分
无价之宝的“龙骨”
与世界接轨
我们需要尊严
遮风避雨的林荫大道
秘密之剑
奉安大典
力排杂牌保“中央”
政绩平庸的江苏省主席
浪迹洋场
寻找“北京人”的足迹
狂飙为谁而起
谁主沉浮
黑云压城城欲摧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蔡廷锴将军”牌香烟
鸿门宴
出师未捷身先死
期待的尴尬
行色匆匆的奥运首航
不过是一具政治玩偶
《小说月报》终刊之谜
国都迁洛
还我河山
“洗脑”在风景如画中演绎
又一次反蒋尝试
划破长空的《雷雨》和不再沉寂的《子夜》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最早的娱乐明星
法是权力的奴婢
蒋介石的替罪羊
让国人“脱胎换骨”的美丽神话
紫气东来观苍穹
一个人和一张报纸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蒋介石逃过一劫
偌大的校园放不下一张宁静的课桌
一本书让世人知道长征
做明星的女人更难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一张纸币行天下
签字的沉重代价
一代大师的学术总结
民主的挽歌
我以我血荐轩辕
血红雪白
机不可失
凝固的音符
惨淡经营的十年
开辟民族工业之路
出版业的丰碑

下册
铁蹄惊醒千年石狮
共赴国难
寻求外援
请授命为抗日前锋
初战告捷
国宝大迁徙
留得青山在
文脉的延续
统筹指挥正面战场作战
发号施令
伟哉,八百壮士
长江上的殊死一搏
蓝天上的鹰
怒吼的江阴要塞
无奈的迁都
首都沦陷
南京兽行
抗战的佳音
诛杀韩复榘
保卫大武汉
文丑武魅
七刺汪精卫
日本总领事馆毒酒案
刀劈大汉奸
战略相持
心理防线不垮
位列四强
长沙岿然不动
虎贲万岁
远征印缅
衡阳战绩永存
生命线
大后方的交通建设
同仇敌忾
相煎何太急
搏击长空
迪克西使团赴延安
历史已有定论
赫尔利背信弃义
印缅战场上的四星战将
中美、中英“合作所”
国葬
弦歌不辍
太平之梦
陈诚、何应钦角逐军政部长
一个相对真实的宋子文
大国地位
花开花又落
一座丰碑
勇敢的女性
万里长城永不倒
两座里程碑
待到山花烂漫时
最后的鏖战
践踏国际公约的罪恶行径
侵略者的末日
度尽劫波
中国战区受降
班师南京
台湾回归祖国
1945:收回香港、澳门未果
五子登科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中国审判战犯
审判汉奸
陈公博的末日
缪斌被杀之谜
应邀赴渝
一抹曙光
国民政府还都
荣德生绑票案
将官哭灵
“制宪”后“行宪”
励志社揭秘
中统局的最后瓦解
黄金风潮案
金圆券的崩溃
哀鸿之鸣
两军相遇勇者胜
海军两大将的倾轧
兵不血刃
相见时难别亦难
向着太阳飞去
蒋介石“捉放”龙云
陈布雷、戴季陶之死
钟山风雨起苍黄
汤恩伯与长江江防
青年军被歼
李宗仁“谋和”
府院之争
占领总统府
政权架构
中研院院士的诞生
民国时期的7届全国运动会
蒋介石在大陆最后的日子

内容摘要
 《话说民国》共有近200个篇目,勾勒了自1912年孙中山南京就职至1949年蒋介石黯然离别大陆为止的中华民国史,按年代铺排,撷取历史事件的精彩片断,选取民国人物的传神花絮,以人物引出历史事件,在历史事件中展现人物的风骨。以一种责任和诚意,为历史留存记忆,为记忆补上血肉和肌理。编排中处处可见编者、作者的匠心。每篇的标题首先大都耐人寻味,标题之下再设置导语,不仅是对该篇内容的概括,更是设置了一个悬念。例如,当读者读到这样的标题“虎贲万岁”和这样的导语“以写爱情小说见长的作家张恨水,却有一部以抗战中真人真事为题材的战争小说《虎贲万岁》”的时候,必然会对这部小说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被作者带入到抗战中常德会战那惨烈悲壮的历史场景中。
学术性也是《话说民国》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该书注意引用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披露的史料。例如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
档案室开放了从未公开的《蒋介石日记》及“宋子文档案”,对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的状况有了最新的解读,对抗战中宋子文的贡献有全新的呈现,本书敏锐地关注了这些最新研究成果,在书中介绍了相关信息。

精彩内容
上册开国总统孙中山那一刻,两千年的帝制完全终结了。
中华统一史,从秦开始写起。公元前230年,秦国不失时机地发起了统
一之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仅仅用了短短十年时间,秦王赢政就圆了统一之梦,曾经赫赫有名的“战国七雄”,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中华帝国,曾经无比辉煌,令世界仰慕。不幸,它渐渐陶醉于自我,闭关锁国,未能跟进于时代,终在利甲坚炮下碰得头破血流。非变革,不足以改变其落伍地位。1911年武昌起义的枪炮声,终于向这封建帝国发起最后一击。
枪响之后,清政府的统治分崩离析,组建革命政权迫在眉睫。当时,孙中山远在美国,黄兴客居香港,革命党人一时群龙无首,只好暂推湖北新军统领黎元洪任湖北军政府都督。10月11日晚,宣布中国为“共和的中华民国”,废除清王朝年号。
随着各省各地区军政府的相继建立,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组建全国统一的共和临时政府,武昌与上海二地,首当其冲。
11月7日,湖北都督黎元洪以“义军四应,大局略定,惟未建设政府”为由,向各地军政府发出征求意见。9日,又领衔通电各省,请派全权委员赴鄂组织临时政府,迅即得到响应。
11日,由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联合致电沪督陈其美,以苏、浙两省名义,电请全国各省派代表来沪会商组织临时政府。一时间,武昌和上海鼎足而立。
上海方面承认以鄂军都督执行中央军政府政务,但主张筹建临时政府的会议地点应在上海。
武昌方面对此表示异议:“既以湖北为中央军政府,则代表会亦自应在政府所在地。府、院地隔数千里,办事实多迟滞,非常时期,恐失机宜。”随即派居正等赶赴上海,力争各省代表会在湖北举行。黎元洪亦致书程、汤二人,“以归一致”。之后,沪方做出让步,不再坚持原意。
30日,共有11省代表23人在汉口英租界举行第一次会议,湖南人谭人凤被公推为议长,决议在临时政府成立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军政府职权。12月2日,议决先制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又议决,如清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反正,当公举为临时大总统。
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正式通过。会议期间,江浙联军光复南京,消息传来,联合会即议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于7日内齐集南京,俟有10省以上代表报到,即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
江浙地区的革命党人,对于移会湖北以及新政权迟迟不得出台深为不满,于是在南京光复3日后由陈其美、程德全、汤寿潜领衔,邀集各省留沪代表举行会议,决定临时政府设于南京,公推黄兴为大元帅,组织临时政府。同时举黎元洪为副元帅兼任鄂军政府都督,仍驻武昌。
汉方代表自然不乐意了,要求黎元洪以都督名义电请取消。不过,汉阳失守和南京光复,为在筹建政权竞争中的上海方面,增加了有力的砝码

14日,各省代表由武汉、上海会于南京举行会议。这时传来消息说,袁世凯所派议和代表唐绍仪已抵汉口。据称,袁内阁主张共和,但须由国民会议议决后以告清廷,即可实行逊位。在此情势之下,代表会临时做出决定,暂缓选举临时大总统,承认上海所举大元帅、副元帅。
会议在沉闷的气氛中开了几天,尽管选举大总统已是刻不容缓,但还是未就人选做出最后定论。黄兴以种种理由拒绝就大元帅职,无奈,代表会只好推黎元洪任大元帅,黄兴副之。但黄兴还是不从。21日,黎元洪致电接受大元帅名义,并委黄兴代行大元帅职权,程德全还亲自赴沪劝驾。
黄兴推托不过,正要动身,得知孙中山即将回国,当即表示这等大事,应等孙中山归来决定,遂中止南京之行。
25日,孙中山到达上海,立即和同盟会的主要负责人讨论组建临时政府事宜。随后,同盟会的要员决定分别向各省代表示意,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由马君武著文在《民主报》上披露。
孙中山的回归,使难产的大总统选举,一下子出现转机。29日上午9时,17省代表共45人再次齐集江苏咨议局,开始就选举临时大总统进行表决。规定每省只有一票,候选者为孙中山、黎元洪和黄兴三人,结果孙中山以16票当选。各省代表随后致电孙中山当选,请他来宁组织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上午11时,列车载着孙中山一行,也带着千万民众的期
待,向南京疾驶,下午5时左右到达下关车站。孙中山换乘市内小火车,再转乘一辆马车,直抵两江总督署大门。
冬日的南京,寒风刺骨,夜幕降临,在阵阵细雨下,更显凄冷。然而,在此已等候多时的各省代表和将领们,心中却充满暖意。随着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孙中山走下马车,他一手握帽,一面微笑着与大家握手寒暄。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