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美学简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方美学简史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16.28 5.1折 32 全新

库存168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文生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7816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8206143

上书时间2024-10-02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文生,195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语系,1956年在北京大学师从苏联毕达柯夫教授学习文学理论,1960年代初在上海师从有名古代文论大家郭绍虞先生,1970年代末与郭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自1980年代初起,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历任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客座教授,美国耶鲁大学鲁斯学者、研究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客座研究员。曾主编《中国文学史》(两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五卷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著有《临海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论情境》(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美学史——情味论的历史发展》(两卷本,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诗言志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希腊罗马时期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大希庇阿斯》 

 第二节 柏拉图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

 第四节 普洛丁 

 第二章 中世纪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奥古斯丁 

 第二节 阿奎那 

 第三章 文艺复兴后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鲍姆加登 

 第二节 康德

 第三节 黑格尔 

 第四节 克罗齐

 第四章 总论 

 第一节 西方美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第二节 中西美学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历史经验的比较

内容摘要
被称为西方美学的研究开始于公元前五世纪。最早一篇专门论美的论文是载于柏拉图文集中的《大希庇阿斯》[Plato,GreaterHippias,transbyH.N.Fowler,(HarvardUniversityPress,1926).]。这篇文章究竟是柏拉图的早期作品?还是苏格拉底的言论记录?或者是柏拉图门徒的拟作?西方学者对此各执一词,我们暂且不论。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寻求一个“美”的义界,也就是回答“什么是美”、“美本身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它以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对话的形式讨论了几种流行的美的定义。
  第一个定义是由希庇阿斯提出的:“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苏格拉底则以漂亮的牝马、美的竖琴、美的糖罐都是美的东西来说明“漂亮的小姐”只是个别的美。另外,人们可以把美女与牝马、竖琴、糖罐作比较说明美女更美,但是把美女与女神作比较,则“最美的年轻小姐不也显得丑吗?”[Ibid.p.365.]这说明美女的美只是个别的、相对的美,而不是一般的、绝对的美。因此,“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不能成为美的定义。
  希庇阿斯提出第二个定义:“恰当是美。”苏格拉底以木汤匙与金汤匙为例问希庇阿斯,用哪一种汤匙喝汤最恰当。希庇阿斯不得不承认“木汤匙最恰当”。苏格拉底问他把木汤匙与金汤匙作比较,哪一种汤匙美?希庇阿斯不得不承认,金汤匙更美。苏格拉底指出:“恰当这个品质是使食物在实际上成其为美的……但是也就不会使食物在外表上成其为美的。”恰当不能使食物在实际上和外表上都美。因此“恰当是别的东西而不是美”。[Ibid.p.387.]“恰当是美”这个定义不能成立。
  于是希庇阿斯推出第三个定义:“有用是美。”苏格拉底问道:“一件东西有用,是就它能发生效果来说,不能发生效果就是无用,是不是?”希庇阿斯回答道:“一点不错。”苏格拉底则以一个有能力的人做事为例来问希庇阿斯,他办成一件事,是不是有效果。希庇阿斯的回答是肯定的。苏格拉底继续问,他办成一件好事或是坏事,都算是有效果,但是不是都是美的。希庇阿斯承认只有办成好事才是美的,于是又推翻了“有用是美”的定义。
  由于“有用是美”的定义不能成立,于是生出第四个定义:“有益是美。”“有益的也就是产生好结果的”,那就必须承认美事产生好(善)结果的原因。可实际上,“原因和结果不能是一回事”。正如父亲不是儿子,儿子不是父亲,美不必一定是善;善也不必一定是美。如果承认“有益是美”,那就必须承认美即是善,善即是美。这等于混淆了美与善的差别。苏格拉底说:“这个答案,看来是最圆满的;其实,比起前面所有答案,其中包括‘美是一个漂亮小姐’还要荒诞。”[Ibid.p.397.]
  接着由苏格拉底自己提出,而经希庇阿斯认定为“一个很好的美的定义”:“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可是苏格拉底又从部分与整体的角度对这第五个定义提出了质疑。他说,既然认为美是由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共同产生的,那么美不能是由视觉或听觉单独产生的了。这就必须承认“美在部分,也在整体”。可事实并不如此。整体不等于部分,部分也不等于整体。“美在部分也在整体”不能成立,美就不能是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了。苏格拉底还提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把美限于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为什么否认其他感觉中也有美,例如饮食色欲之类的快感?这些感觉不也是很愉快的吗”?美与快感并不能等同。“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更是不能成立的了。由于这个原因,希庇阿斯在“快感”之上加以“有益”二字,把这个定义修改成“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有益的快感”。苏格拉底没有对这个修正后的定义详加讨论,只是提醒他注意前面已经辨明了的美与善的关系。他说:“所谓有益的就是产生善的。可是我们刚才已经看到,原因和结果是两回事。你现在的看法不是又回到原点了吗?美与善既然不同,善不能就是美,美也不能就是善。”这个修正后的定义也是不能成立的了。
  《大希庇阿斯》连续讨论了五个流行的“美”的定义,却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结论,“连美的本质是什么都茫然无知”。苏格拉底认为他通过这场辩论,得到了一个好处:“那就是更清楚地了解一句谚语:‘美是难的’。”[Ibid.p.423.]我仔细读了这篇西方最早的美学论文之后,也得到了最大的好处,认识到它为西方美学定下了研究的对象,那就是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它为西方美学研究指出了方向,那就是要寻找一种超越个别与一般、内容与形式、有用与无用、原因与结果、部分与整体等范畴的独立自在的美。它也为西方美学研究示范了一种方法,那就是纯粹的推理思辨的方法,而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尽管西方美学在不同时期产生了许多出色的美学家,和各种不同的美学思潮,但他们都没有突破这篇文章所规定的研究领域、所追求的研究方向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地说,一切西方美学思想都滥觞于此。
  第二节柏拉图(二级标题)
  苏格拉底没有找到美的实质,却被他的学生柏拉图按照他的方法而找到一个答案:理式(idea)是美的本质。这个答案是怎样得来的?柏拉图在《共和国》第十章里以床为例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说床有三种:床之所以为床的理式;木匠制造的不同形式的具体的床;画家所描绘的床。这三种床的关系和性质是这样的:床的理式不依赖人的意志而先验地存在,它具有普遍性、永恒性、真实性;木匠制造的床分享理式的本质,由于受材料、时间、用途的影响,它的形式是多变的,它的存在是有限的。它为不同的木匠所创造,它依赖人的意识和才艺而存在。由于这些原因,木匠制造的床不具备永恒性、普遍性,只有部分的真实性。它只是理式的“影子”和“摹本”。至于画家描绘的床,它只是对具体的床的形式的模仿,而不是实体,更不具普遍、永恒、真实的性质。柏拉图把它称为“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TheDialoguesofPlato,transBenjaminJowett(EncyclopediaBritannic,Inc.,Chicago1952),pp.428-429.]。
  柏拉图认为,“理式”是最高的真,也是最高的美。理式的美,具有下列的特点:
  这种美,首先是永恒的,不增不减,无盈无亏的。其次,它不是以一种观点看来美,以另一种观点看来丑;或者在某时某地或某种联系中美,在别的时间、别的地方或另外的练习中丑。它也不是某些人看来美,另一些人看来丑。这种美,不像是具体的一张脸、一双手或机体的某一部分;不只是表现于某种形式的演说或知识之中;也不只是存在于任何其他生物,例如一种动物身上;它也不只是存在于天空、大地或任何别的地方,它只是无增、无减、无变化地绝对、独立、单纯、永恒地存在,而把自己倾注于所有不断生长和枯萎的美的事物之中。[Ibid.p.67.]
  柏拉图是怎样认识到这种理式的绝对美的?他在同篇文章《会饮》(Symposium)中也有所说明:
  从一个美的形体到两个美的形体,再到整体的美的形体;从美的行为到美的观念;从美的观念而达到美的绝对观念;终于认识到什么是美的本质。[Ibid.]
  柏拉图的美在理式以及认识理式的先验哲学(transcendentalphilosophy)方法对西方美学研究有极大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柏拉图关于理式美的思想,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各个时期的西方美学研究中。希腊、罗马时代美学思想的殿军、被称为新柏拉图主义开创者的普洛丁(Plotinus,205-270)以“太一”(theOne)为“宇宙之源”、“最高的美”。“太一”就是由柏拉图的“理式”脱胎而来。中世纪的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0)把美分为“无限美”(最高的、绝对的美)与“有限美”(感性事物的美、相对的美),显然受到柏拉图所谓感性事物的美只是理式美的影子的影响。圣·托马斯·阿奎那(St.ThomasAquinas,1224-1274)是基督教会公认的中世纪最有影响的神学家。他继承奥古斯丁有限美和无限美的思想,以上帝为美的源泉,从感性和世界的美可以窥见上帝的光辉。他以上帝代替理式,实际上是柏拉图的理式与中世纪神学的结合。文艺复兴以后,感性认识、现实世界受到了重视;比起中世纪盛行的天意安排“目的论”,人们更相信自己的努力;在思想方法上,从特殊事物总结一般规律的归纳逻辑代替了根据具体事实而推想出一个结论的演绎逻辑;理性认识代替了对权威的盲目崇拜。西方哲学界出现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对立。在希腊罗马时代和中世纪风靡一时的柏拉图“理式”美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但并没有消失它的影响力。被黑格尔称作“在美学中第一个说出理性语言”的康德[KatharineEverettGilbertandHelmutKuhn,AHistoryofEsthetics(GreenwoodPress,Publishers,Westport,Connecticut,1972),p.321.]以理性与感情相统一的观点,主张美是感性经验和先验范畴的综合,审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而又体现目的性。这里的“目的”(purpose)和“先验范畴”(apriori)都是继承柏拉图的“理式”而来。对近代西方美学影响极大的黑格尔制定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定义。他的“理念”(Ideal)与柏拉图的理式(Idea)虽有不同,却也是同出一源。总的说来,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对西方美学史的影响虽不是“历久弥新”,却是长期存在的。
  ……

精彩内容
这是一部提纲挈领的西方美学史。作者以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后为三个大的时间节点,遴选出西方美学领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理论进行述评。作者将西方美学史置于中西美学比较的视野,对美学的定义、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学科发展的过程与方向等方面得出以下结论: 

 一、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对美感的研究。我们应该把现在中、外美学史中的论美的哲学还归哲学史,使之成为“哲学的一个部门”,而把以研究美感为核心的美学研究纳入文艺思想史里,使之成为文艺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为中国美学“正名”。西方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应是经过三百余年的努力,逐渐形成“美学以文艺为领域,以研究美感为内容”的共识。可是沿着这个方向的美学研究还没有深入开展,就被二十世纪的美学混乱导入歧途。反观三千年中国文艺思想史。从“诗言志”最早的文学纲领始,作家就以“和”、“应和”、“滋味”、“趣味”、“情味”、“兴趣”、“韵”、“神韵”等等名义来对文艺美感进行研究,并以其研究成果来推动文艺实践、文艺欣赏,取得丰硕的业绩。 

 三,美学是有用的。从抒情文学总结出来的“情味论”,同样地给叙事文学、绘画、雕塑、音乐以影响,使得各种文艺作品都以含有不同程度的情味为其民族特点。它也培养了中国和世上爱好中国文艺的读者,使他们具有细腻精致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习惯。它犹如阳光雨露润物无声似地灌溉着周边国家的艺苑诗坛,使它们生长出各种形式含有情味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