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一生献给了核事业:邓稼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把一生献给了核事业:邓稼先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22.08 6.3折 35 全新

库存54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李建臣|责编:沈剑锋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66303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10783861

上书时间2024-09-29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建臣,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现任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大学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常务理事。曾策划和主持了《世界科普名著精选丛书》(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国科普佳作精选丛书》(湖南教育出版社)等一些重大出版项目的编纂出版活动;主编的《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纵览》(山东科技出版社)、《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功勋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等多部作品均获得了国j级奖励;主编的“蒲公英”科普系列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被列为中国科协重点科普项目并获得中国科协资助;主编的《图书编辑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被北京师范大学相关专业列为研究生教材;翻译作品有世界著名趣味数学大师马丁·伽德纳的代表作《啊哈!灵机一动》(湖南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和《啊哈!原来如此》(科学出版社)。此外还创作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狭义相对论的诞生》《时空的弯曲与消长——广义相对论的建立》等科普作品和各类文章五十余篇,参与过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曾获得中央宣传部、科技部和中国科协联合授予的中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

目录
第一章  志存高远的爱国者
  1.书香世家的熏陶
  2.民族尊严不可辱
  3.颠沛流离的大学生活
  4.与杨振宁的深厚友谊
  5.来自东方的“娃娃博士”
  6.回到新生的祖国
  7.水到渠成的美好姻缘
第二章  一定要造出“争气弹”
  1.核威胁下的新中国
  2.原子弹与大国地位
  3.挨打比挨饿更难受
  4.受命制造“大炮仗”
  5.白手起家,从零开始
  6.苏联毁约
第三章  “我们自己干!”
  1.挑起千斤重担
  2.叩开原子弹理论设计的大门
  3.勒紧腰带攻难关
  4.挺进大西北
  5.原子弹爆炸试验准备
  6.罗布泊升起了蘑菇云
  7.“妈妈,我们成功了!”
第四章  快马加鞭不下鞍
  1.突破氢弹设计原理
  2.再难也要按期完成
  3.与法国“赛跑”
  4.最危险的事留给自己
  5.戈壁再传捷报
第五章  最后的日子
  1.病魔悄然降临
  2.病床上写就建议书
  3.未了的心愿
  4.向祖国告别
  5.永远的核弹元勋
  6.我们都要记住那个年代
附录  邓稼先大事年表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志存高远的爱国者 出身于书香世家,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与长辈的人格熏陶下,邓稼先从小就发愤图强。他在求知过程中渐渐看清祖国的需要,立志成为核物理专家,以强国威,故而踏上了出国留学之路。 1.书香世家的熏陶 在安徽怀宁东北的大龙山下,有一个颇具古风的老镇,名叫“白麟坂”。白麟坂有一座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老宅——铁砚山房。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建筑,前面是宽敞的大厅,后面是一排高高的木屋,曲廊连着池塘和精巧的小园林,人文气息与自然风景相得益彰。老宅的主人,就是邓稼先的六世祖邓石如。 邓石如是清朝乾嘉时期的书法家、篆刻大师。他的书法以楷、草、隶、篆四体工整而著称,时人赞其四体书“国朝”。这座宅子是邓石如以湖广总督毕沅所赠铁砚而命名的新居,故名“铁砚山房”。 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诞生在老宅“守艺堂”西侧的房间里。他的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也是我国现代有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学家。 邓以蛰出身于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严格的家教,苦读诗书,擅长工笔山水画,深厚的家学渊源让他打下良好的美学和书画基础。邓以蛰的父亲邓艺孙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交情极深。也是安徽怀宁人。1905年,邓以蛰入安徽公学,随父亲邓艺孙及等人学习文化,浸染了许多革命思想。1907年,刚满15岁的邓以蛰按照父亲的意愿,随及二哥邓仲纯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宏文学院、早稻田中学学习。1911年夏天回国,在安庆的安徽陆军小学堂教日文。1913年初被任命为安庆图书馆馆长。1917年,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和美学,从本科读到研究生。1923年夏,邓以蛰回国奔母丧,后去北京,被北京大学聘为哲学系教授。他所写的系列现代美学文论与宗白华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的系列美学文章形成南北呼应,有“北邓南宗”之美誉,代表了“五四”前后中国学者在美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后来他又先后到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任教。 回国后,邓以蛰很快与鲁迅成为朋友,在《鲁迅全集》中就有他和鲁迅谈话的记录。在这期间,邓以蛰在《晨报》《新青年》等进步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他见解独到、文笔奔放,给学术界、思想界乃至文学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邓以蛰是在中国研究、传播美学的先驱之一。他将画史与画学、书史与书学紧密联系起来,在中国书画理论研究方面,将中国传统书画观点与西方的美学观念相融合,认为艺术是用“同情”不断地“净化”人生,表现高尚的人生理想与现实境遇,而不是落入功利的窠臼,单纯地满足感官欲望。他的这一观点在我国现代美学目前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邓稼先的母亲王淑蠲,聪颖贤淑,为人宽厚,终年操持家务,照顾子女。邓以蛰和她共育有5个子女,其中长女很小便去世了。剩下的分别是女儿邓仲先、邓茂先和儿子邓稼先、邓槜先。 邓稼先刚满八个月的时候,在清华大学任教的邓以蛰将妻子儿女接到了北京,住在北京丰盛胡同北沟沿甲12号。这是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邓稼先在这个院子里度过了他的童年,留下许多欢声笑语的回忆。 1929年,5岁的邓稼先背起书包,跟在大姐邓仲先的后面,走进了武定侯小学。 学贯中西的邓以蛰对长子邓稼先要求严格,不仅要他熟读四书五经,还让他阅读世界名著,学习英文、数学。邓稼先7岁时读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爱之路》,其中小鸟和猎人的故事使他幼小的心灵发生了强烈的震撼。故事中,一只美丽的小鸟被猎人捉住,关进竹笼里。小鸟失去了自由,不吃也不喝,它奋力朝着笼壁冲撞,一下,两下,三下……整整撞击了一天。晚上,猎人察看笼中的小鸟时,眼前的景象使他惊呆了:竹笼被撞破,鸟儿满身血渍,躺在竹笼外的地上。那只美丽的小鸟为了争得一片蓝天,不顾一切地与禁锢它的竹笼对抗,最终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读完这篇作品,邓稼先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起了父亲多次对自己讲过的话:“人应该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其他生命的存在,与其他生命共存共荣。”他被小鸟不畏险阻、宁死不屈的精神深深折服了。 父亲的学识和修为,深切影响了邓稼先的一生。1973年5月2日,邓以蛰逝世,邓稼先深情地回忆父亲: “父亲为人正直真诚,谦和朴实,性格温和宁静,专**问,多年深入书画领域的研究工作,为中国书画理论的建设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在鉴赏中国古字画方面被社会认可为专家。他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分辨鉴赏古字画真迹,指出其特点,不怕麻烦地将家中藏画悬挂起来,一一指给学生看,并作详尽的讲解……父亲一生追求美的精神境界…… “父亲是爱国知识分子。他亲身经历了清朝的腐败、军阀的混战、列强欺凌瓜分中国的岁月,特别是14年抗日战争期间,生活在日寇的铁蹄蹂躏下,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苦让他永难忘记。父亲一生的志愿就是中华民族的振兴,祖国强盛。他自己长期身患重病,寄希望儿子为国家做贡献……纵观父亲的一生,是追求

主编推荐
1.一套值得全国青少年珍藏阅读的榜样故事丛书。2.汲取榜样力量,谱写青春华章。3.“两弹”元勋,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4.升腾在大漠的蘑菇云,如一把利剑,啸出了我国国防科技的强音!5.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身先士卒;遇到危险时,他愿以身许国。

精彩内容
    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邓稼先在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便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面对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他投身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数十载,在没有任何理论借鉴和技术支持的艰苦环境下,攻艰克难、百折不挠,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曾说:“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这番话,朴实真挚地诠释了他的一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