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
  • 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12.21 3.6折 34 全新

库存128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蓝琪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4548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34元

货号8207591

上书时间2024-09-28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撒马尔罕是今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撒马尔罕州的首府,它位于今天我们所说的河中地区,即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区。由蓝琪编著的这本《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将描述撒马尔罕城的兴衰、光荣和屈辱,描述撒马尔罕城的建筑及繁荣的经济,描述撒马尔罕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描述撒马尔罕人的随和、精明,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目录
第一章屈辱的开端

一撒马尔罕城的缘起

二屈辱与反抗

三建筑文化与新曙光

第二章短暂的辉煌

一康国献金桃

二善马与葡萄酒之乡

三丝路明珠与粟特商人

四胡乐、胡舞与胡服

第三章走向伊斯兰世界

一阿拉伯铁骑与萨曼王

二城市扩建与手工业

三宗教、哲学与文化

第四章西喀喇汉王朝

一三权之争

二花剌子模新都

三突厥化

第五章毁灭与新生

一蒙古统治时期

二历史的记录

第六章巅峰时期

一帖木儿建都

二人类的共同遗产

三兀鲁伯神学院与天文台

第七章坠入低谷

一首都地位的丧失

二城市发展、商业动摇

第八章迈向近代

一反抗沙俄

二撒马尔罕新生

内容摘要

丝路明珠与粟特商人
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考古证实,东西交流的历史比张骞通西域要早。在欧亚大陆腹地发现了许多古墓,其中,最壮观的应数1929年在阿尔泰山山间谷地发现的巴泽雷克古墓群。根据苏联考古学界对古墓群的 发掘研究,此墓是公元前5—前4世纪的遗址,墓中出土了来自中国的丝绸。可见,中国与西方的交往在张骞通西 域以前已经发生。
撒马尔罕城处于丝绸之路的北道和中道上:“苏对沙 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在古阿拉伯文献中,撒马尔罕被称为“东方璀璨的明珠”。汉唐时期中国的强盛对此不无益处。汉唐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有一个例子似乎可以说明这一点,西方在公元前已经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生产丝绸的赛里斯国(西方人最早对中国的称谓);而到 18 世纪以前,与西方国家近在咫尺的俄罗斯还不为西欧国家所知。当然,积累了强大生命力的汉唐中国也需 要对外交流。
于是,作为东西方交流桥梁的中亚绿洲城市具有了重要性,撒马尔罕自然也具有了重要性。精明的粟特人很好地利用了故乡的商道地位,他们抓住时机,“招徕异方宝货”,这样,撒马尔罕城才被打磨成了丝绸之路 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粟特商人最中意的中国商品是丝绸,据《陀拔纪年》 记,706 年,阿拉伯人兵临中亚毕国沛肯城下,毕国人与阿拉伯将军屈底波媾和,献出中国丝绸 5000 匹。粟特商 人利用自己的商业地位,将中国的丝绸转售到西方。为了满足西方的需求,中国丝织业开始为西方市场生产,在6世纪的丝织品上出现了西方图案。尽管 撒马尔罕城的纺织业很早就存在,正如中国需要撒马尔罕的良马一样,长时间来,粟特商人一直需要中国的丝绸。在撒马尔罕对明代中国的贸易中,丝织品的需求量仍然很大,撒马尔罕的使者每次入京都要采购大批丝织品而归。此外, 中国的铜镜和钱币也是粟特商人中意的商品,这些商品在粟特地区都有发现。 粟特人除进贡马匹和水果外,还将东罗马的大氍毹和拂菻狗、印度的郁金香和生石蜜、波斯的鍮石和越诺布转到中国。鍮石是中国古代对黄铜的称谓,它在中国的用途很广,据《唐六典》记,唐代八品、九品官员的服饰:“服用青,饰以鍮石。” 鍮石之称是伊朗语借词,来自婆罗钵语的rod(黄铜),该名也是通过粟特人传入中国的。一些粟特人甚至在唐王朝做了官,安禄山就是粟特人。
康国国人可分为三个阶层: 贵族、商人和工作者(农民和工匠)。据《旧唐书》记,康国人“善商贾,争分铢之利”。穆格山文书研究表明,康国商人自成一个阶层,他们控制着中亚地区的内外 贸易,富比王侯。 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商业文化已经成为粟特文化的重要特征。自幼,父母就注意向其子传授经商知识,“男年五岁,则令学 书,少解则遣学贾,以得利多为善”。长大之后,父率子远到他国经商。撒马尔罕人善于长途贸易,商人重利轻别离,“男子年二十,即远之旁国,来适中夏,利之所在,无所不到”。
在今吐鲁番出土的案卷中,记载了垂拱元年(685),一位年过半百的父亲康纥槎,带着男射鼻,男浮你了,要求入京兴贩的事情。 据《旧唐书》记,康国人“生子必以石蜜纳口中,明胶置掌内, 欲其成长口常甘言,掌持钱如胶之黏物”。“掌持钱如胶之黏物”是不是好事,在此不妄加议论。不过,阿拉伯人有谚语说:“如果你把 金钱当成你的敌人,那么,你就会获得许多朋友。” 可以肯定的是,“生子必以石蜜纳口中,欲其成长口常甘言”不是坏事。在汉语中,甜言蜜语一般为贬义,言下之意是甘言后面一定有不可告人的意图,甚至有可能是“口蜜腹剑”!这是中国人处世经验或教训的总结,不可不引为座右铭。其实,两者之间并无逻辑联系,口常甘言并非就心怀歹意。口常甘言是和的重要前提之一,几句良言甜似蜜,数行温语暖似绵。如果恶语相加,那还谈什么和呢? 粟特人多以经商为业,商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而与其他行业相比,能否运用“甘言”可能是商人最重要的素质,也是成败的关键。有一句话反映了商人的境遇:“有一片海,没有巨浪狂涛,却一样惊心动魄,那是商海。”口常甘言应该是粟特人祖祖辈辈的人生经验或人生教训的总结。天行有常,商海无序。和颜悦色、左右逢源是身处商海者的生存之道。 除了甘言外,粟特人在商海中培养了遇事沉稳的心理素质。
成书于947 年的《黄金草原》记载了以下一则故事。撒马尔罕城的一名商人携带大量小商品离开其国来到吉达港,然后从吉达带走一批方物前往中国广州,到达广州之后,国王的太监令人把商人们传来见他,在这些商人中就包括撒马尔罕的那一位。所有人都向他奉献上了他所需要的商品。只有撒马尔罕商人对太监出的价款不满意, 双方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以至于太监下令虐待折磨商人、强迫他接 受不公的出价,撒马尔罕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大家发现他的讲述非常中肯,既不惊慌失措也不结巴口吃。最终,他获得了在中国自 由经商的权利。 沉稳的心理素质使粟特商人可以担当一些重要的政治任务。6—7 世纪,突厥汗国把一些重大的政治任务交给粟特人,隋末,颉利可汗派康国康鞘利以市马为名,去太原与李渊商议借兵之事。西突厥汗国以粟特商人为使者奔走于萨珊王朝、东罗马帝国之间,他们出 色地完成了汗国的外交任务。13 世纪初,成吉思汗出使花剌子模帝国的使者也是粟特人。

精彩内容
撒马尔罕城,是乌兹别斯坦第二大城市,中亚历史名城,有2500年的历史。关于她的记载很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把撒马尔罕建造成一座美轮美奂的都城。公元前3世纪,当亚历山大大帝攻占该城时不赞叹:“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饱受战争蹂躏。花剌子模时代,撒马尔罕是帝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但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陷,遭受灭顶之灾。直到帖木儿大帝时期,他发誓要让撒马尔罕成为亚洲之都,因此把从亚洲各地劫掠来的珍宝堆积在撒马尔罕,把很精巧的工匠集中到撒马尔罕,在城里修建起很辉煌的宫殿和清真寺,以至于被欧洲人赞喻为“东方古老的罗马”。

这座传奇的城市,值得阅读,值得观光,值得梦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