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学衡(D五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后学衡(D五辑)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38.46 6.2折 62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本朝

出版社四川巴蜀书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53116747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2元

货号11596168

上书时间2024-09-27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本朝(1965——),重庆市梁平人,西南大学二级教授,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重庆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目录

吴宓研究 

 述而不作:吴宓的读书治学

 《吴宓日记》中吴宓与梁漱溟的交往考察 

 “五四”语境中吴宓道德视角反现代性的得失

 马列文论 

 政治与审美的复调话语 ——“鲁迅论”的文化政治学考察

 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现代性研究 

 史料研究 

 张资平《中期创造社》

 胡先骕正大年谱(1940—1941) 

 重庆时期白薇的创作梳考——兼为《白薇文集》指瑕 

 作品研究

 老舍的山城体验与城市景观书写

 月·夜·女人——论孙犁“十七年”小说“夜”叙事的变化

 动作描写的类型化与反类型化——以小说《追风筝的人》为例

 菲利·普迪克小说中的诺斯替时空观

 语言文字研究

 合浦县石康镇麻佬话亲属称谓研究

 “一定”的语义及功能分化

 电影研究 

 电影本来就是偏门 ——陈德森导演访谈

 分身之必需 ——从《紫雨风暴》《童梦奇缘》到《十月围城》 

 《后学衡》投稿须知



内容摘要

一、自我认知与他人评价

吴宓除日记外,没有留下鸿篇巨制,目前在报刊上可搜集到300多篇文章,几乎都是1949年前所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有留下学术文章,思想汇报材料倒是不少,如1967922日日记记载,自19669月至19674月,他写述说、批判自己的文章,就有数十万言。197112月,写交代材料26页,也有1万字。这些东西如泥牛入海,当时重要无比,事后却无片纸。在我看来,吴宓一生贡献主要在四个方面:创办《学衡》,形成学派;从事教学,培养人才;开展学术研究,率先采取比较方法研究“红学”和诗学;旧体诗写作。他的学生则认为,吴宓“最丰富扎实、最有说服力、最能得到学术界公认的”,还是“作为一个诲人不倦的大学教授”。吴宓的诗人、教授身份举世公认,成就也最高。创办《学衡》并形成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深远,他也功不可没。那么,吴宓的学术成就到底怎样?有人说他是“国学大师”,显然是“过誉之辞”。作家叶兆言认为,他的“旧学根底和大十多岁的鲁迅不能比,和大三四岁的陈寅恪、胡适,也无法匹敌。就其性格而言,吴宓身上更多浪漫成分,根本不擅长做死学问,对于旧文化的钻研,他和新派的胡适顾颉刚之间的差距,随着时间发展,也只能是越来越大”①。旧学肯定比不过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新学自然是比不了鲁迅和胡适,拿来比较的都是旧学和新学大佬,吴宓在学术上无法与他们匹敌。1996年,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丛书,35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丛书收录了仅40位现代学术名家的经典之作。有意思的是有一人一卷,一人两卷,两人一卷,三人一卷和四人一卷等不同情形。如梁启超、章太炎、康有为、严复、赵元任、陈寅恪、董作宾、顾颉刚、郭沫若、汤用彤、萧公权、马一浮、方东美、傅斯年、梁漱溟、唐君毅、陈垣、熊十力、李济、蔡元培、钱基博、张君劢、太虚、胡适等为个人单独成卷,钱宾四、金岳霖卷和冯友兰为各上下卷,黄侃和刘师培、洪业和杨联陞、廖平和蒙文通、余嘉裼和杨树达为二人合卷,杨文会、欧阳渐、吕激为三人合卷,最有意思的是鲁迅、吴宓、吴梅和陈师曾四人合一卷。这样的编法是否合理,也有可商権的地方,它至少也说明吴宓在学术上的地位。当然,能与鲁迅的学术排在一起,也算是不错的评价。至于叶兆言说有人称吴宓为“中国比较文学鼻祖”“是一种站不住脚的夸大其辞”②,则是完全不符合事实。也有评论认为:“他集苦难和风流于一身,融古典主义、新人文主义思想与浪漫主……




主编推荐

本书是一本论究学术,涉及文学、文化、语言、电影等研究的辑刊,一年两辑。代表了本研究最近的学术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精彩内容

《后学衡》取曾在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的吴宓先生创办的《学衡》之意,论究学术,涉及文学、文化、语言、电影等研究。主要研究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史中文学制度的社会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作家个人生活、历史事实、文学传统与文学创作、文学创新质检的关系研究,文学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文学史对作家作品的评价流变为中心,结合作家作品论述这一问题。二是古代文学研究,古代诗学价值传统的结构分析。三是美学文论研究,中国传统美学价值取向的流变及其对当代美学形态的影响研究。本辑为第四辑,包含“鲁迅研究”“文化研究”“研究生论坛”“语言·文字”“史料·翻译”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