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 30.22 6.3折 ¥ 48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张隽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76502060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1663896
上书时间2024-09-27
张隽,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上海市杨浦区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指导学生在上海市各级各类作文竞赛、征文比赛中获奖,曾被评为“最受学生爱戴的好老
师”。参与十余部教育教学出版物的编写工作,十余项课题研究,十余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省市级刊物。教学风格温婉从容,提倡创意教学,希望借助古诗文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情怀,让学生感知诗意的生活。
序言
上篇备考写作指南
第一章上海中考作文要求与阶梯作文训练
第一节《2021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解读
第二节学生基本素养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日常写作训练
第四节作文阶梯训练
第二章开启作文备考之旅
第一节材料
第二节构思
第三节语言
第四节手法
第五节布局
第六节主旨
第七节修改
第八节积累
中篇应用文写作指南
第三章应用文写作现状与教学方法探究
第一节应用文写作现状
第二节应用文教学现状
第三节应用文的相关概念
第四节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方法探究
第四章开启应用文体写作之旅
第一节宣介类应用文
第二节传播类应用文
第三节礼仪类应用文
第四节申请类应用文
第五节书信类应用文
第六节报告类应用文
第七节启事类应用文
第八节古代应用文
下篇自由写作指南
第五章写作意义与写作思维
第一节写作是自我认知
第二节写作是阅读世界
第三节写作是拥抱生活
第四节形象思维
第五节创造性思维
第六节思维的深度
第六章开启自由写作之旅
第一节日记写作
第二节游记写作
第三节读书笔记
第四节电影影评
第五节艺术评论
第六节网络时代写作
参考文献
后记
从《终结性评价指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语文的智育目标在评价体系中的真实体现。写作是学生认知水平显性转化的重要形式,也是语文学习中最有难度的。它是学生的阅读、积累经过思维转化后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激发情感,也包含认知世界,二者高度统一,需要作者在静观和思考中再次将生活体验化为艺术形象,并且用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作既表达作者的心迹与情感,也体现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从显性的角度而言,《终结性评价指南》的作文要求里涵盖了表达方式中的三大类:记叙、说明和议论。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记叙的六要素,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叙述出来。能在叙述过程中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是记叙的更高一级要求。其次,对生活中的事物和事理能透过现象挖掘本质,进行合理的阐释,能对客体和主体认知的空白部分进行补白和延伸,给予读者以逻辑勾连,这是第二层要求。第三,“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这是写作的根本。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读者进行阅读时可能也会产生多元的期待。作为教师的阅读者会在自己既往审美经验和既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定向期待,这对学生的表达准确性要求提高了,“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表达通顺、连贯”。而在考场上,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要求,经常在审题、选材和立意环节出现各种偏差。审题片面导致选材范围的狭窄是惯常情况,而立意不高、人云亦云的情况也是层出不穷。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学生对既有素材深度阅读、挖掘文本内涵,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至关重要。
从隐性的角度而言,上述要求中也包含了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作文教学以及批阅考试作文的经验,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在学生作文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描写是学生词语把握能力、情境感知能力,以及想象力、迁移力等最为生动的表达。任何一篇文章,作者只要能做到定格而生动的描写,文章就一定能呈现一种别样的美。所以,学生在习作训练中,有意识地训练对事物、情境“镜头式”刻画和描摹,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当然,所有的描写应该服务于文本的中心主旨。清代王原祁说:“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所以,具体的描绘和情志的抒发需以文章主旨为导向。
第二节学生基本素养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目的在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全面”包含了多维景深,学生的核心素养多层级目标是整个能力支架的焦点,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是学生能力支架的两翼,三者之间相融相形,共同支撑学生的发展。
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涵盖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方面的核心素养,具体可以细化到18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观点,是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分析综合了15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素养研究方法提出的,从思路框架到内容形式、从逻辑起点到实践运用,都高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个庞大的体系与学科课程融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从不同的维度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设计。尤其是写作教学与写作评估,它们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检验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形式。
《毛诗序》中语云:“情动于中而形成于言。”写作是一种情志融合的脑力活动。“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向外界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而这个行为本身有两个支点:其一为认识宇宙外界;其二为认识自我。在历届中考作文题中,我们可以明晰地读到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过》(2015年),《没想到,真没想到》(2016年),《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2017年),《真的不容易》(2018年),《这事,真带劲》(2019年)以及《有一种甜》(2020年),以上作文题的共性是高度关注了学生个体的自主性。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在生命的起源里,人作为万物之灵长,无论是物质形态的发展还是思想的进化,人都具有其他物种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人在繁衍生息的历程中又掌握了文化的命脉,成为历史时空里的主宰。回归到前面提到的核心素养,高度彰显“自主发展”是我们尊重生命个体的本能手段。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反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思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