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专业村的地域经济效应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农业专业村的地域经济效应研究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38.96 4.4折 88 全新

库存28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娜琳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72382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4367662

上书时间2024-09-25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娜琳,河南柘城人,区域经济学博士,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乡村可持续发展、专业村建设与发展研究。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学术著作2部,主持 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曾获得中国地理学大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 论文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开封市社会科学 成果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目录
本书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以农户行为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增长极理论、区域专业化分工理论为基础, 以空间扩散理论、产业区与产业集群理论为核心, 按照从业户数、产业化水平、空间分布范围等的不同, 将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的形成过程划分为萌芽、发展、成熟、衰退四个阶段;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 将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划分为农户自发型、企业带动型、政府推动型三种模式。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立论依据

(一)研究背景

1.乡村振兴背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所需的食物来源,更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生产原料及劳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储蓄池”。乡村的价值也不仅在于经济生产,更在于其生活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多年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下,我国乡村的发展地位被长期忽略、乡村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建设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是乡村建设水平依然不高,农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并成为阻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例如,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为12022元,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为8272元;10年后,即2019年,以上两个数字分别为26338.1元、14735.7元,翻了一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于是,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

对于如何振兴乡村,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年5月18日,司法部印发了《“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方案》,明确给出了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实施方案与目标。其中,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对乡村振兴起着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作用,被排在首位。在众多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被公认为是乡村振兴最有效的路径之一,而专业村则作为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被给予高度重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一2025年)》指出,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

2.专业村发展背景

专业村的雏形最早见于欧美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原工业化”(Proto Industrialization)和美国公司镇(Company Town),但并不普遍(Moore,1990)。在亚洲地区,专业村的兴起源于1979年日本大分县的“一村一品”(One Village One Product,OVOP)运动。所谓“一村一品”,是指各村或各地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自然与人文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寻找当地有市场竞争力的、能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通过集聚规模优势,延伸产业链、树立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和商品率,提高当地的资源利用率和资源转化率,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孔祥智,2008)。由于“一村一品”运动的开展符合大部分县实际的经济、社会状况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因而大大调动了当地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使这一运动成为振兴农业经济的典范,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卢向虎,2007)。泰国、马来西亚、韩国、蒙古、马拉维、菲律宾、巴拉圭等国纷纷效仿(Kunio Igusa,2008;Kurokawa,2009;Natsuda,2011),“一村一品”运动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源于“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策略”、“自主创新”以及“本土人力资源的发展”三个关键点(Yoshimura,2004),各国的“一村一品”运动均较成功,且各具特色。



精彩内容

本书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农户行为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增长极理论、区域专业化分工理论为基础,以空间扩散理论、产业区与产业集群理论为核心,按照从业户数、产业化水平、空间分布范围等的不同,将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的形成过程划分为萌芽、发展、成熟、衰退四个阶段;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将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划分为农户自发型、企业带动型、政府推动型三种模式。在深入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和模式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以位于河南省的国家级示范性专业村镇及地域经济效应明显的村域为例,运用官方统计及实地调研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法、AMOS结构方程模型、各种计量回归分析等方法,从农户和村域两个视角分析了四个不同阶段专业村对外辐射影响的途径、方式、速度和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空间表达的规律性问题、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的持续放大能否形成区域生产专业化的问题等,为我国农区经济发展、农业区域专业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