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 8.76 2.4折 ¥ 36 全新
库存46件
作者均优教育研究院编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002946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538711
上书时间2024-07-27
为学校进化加速
陈长河
没有学校的进化,就谈不上教育的革新。教育的变革之力,只有在校园里得到验证,方才有效。我一直关注学校生态和学校里的生命状态,近年来走访了数百所学校进行观察和比较。不同地区间的学校,物理上的差异确实很大,豪华版学校的一个科技馆,可以抵得上简朴版学校的整体造价,甚至一座楼的物业费会超过很多学校的办学经费。
但是令人忧虑的还不止于此,更在于现代建筑里面,多是平庸的管理:一是以管控和束缚为特征的行政化,在“学校”这个理应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知识型组织中被强化,无法分权赋能,无法解放师生,使一批学校看不到成长;二是成绩成为不少学校的*目标,不惜以牺牲学生健康为代价,通过延长学习时间和加重课业负担获得分数,导致很多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成长。造成学校如此异化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直接原因是不少学校长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选优”,通过“丛林法则”般的竞争,筛选出一批“人才”。这是对个体生命的严重扭曲和对教育价值的严重误导。“每一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的能力来断定一条金鱼的才干,他此生都会认为自己是愚蠢不堪的(爱因斯坦语)。”
不要做让金鱼爬树的事,相信每个孩子都优秀,这是我们提倡均优教育的初心。
这里有三个原则需要信守:一是有教无类,无论学生的家境、性别、民族、健康、分数有什么区别,学校都能一视同仁,让每个孩子都能内心安然地享受成长。二是人人成才,“人”既要成为教育的对象,更要成为教育的目的。学校要
为“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服务;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三是适性扬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需求。本书中杨东平老师《均优教育的理念》一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为此我们创办均优教育,自我期许为“学校进化加速器”,以整体运营学校为切入点,实践均优的理想,希望能为学校改进和教育生态优化尽一份绵薄之力。我们从学校组织变革和教学改革两方面着手。学校治理方面,我们认为应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组织结构,组织中的每一个细胞(年级、部门或项目)都为学生成长赋能。在此过程中,校长必须发挥组织领导力,共享愿景,激励教师,推动变革。本书中《校长领导力的本质》《校长的新命题:如何管理学校的中长期目标》《激励每一个人》、《薄弱学校改进之路:合伙人制》《如何让你的学校从优秀到卓越》等文章,阐述了校长领导力和学校治理方式转变对于学校发展的积极影响。
在教育教学方面,需要变革“教”与“学”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程与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和评估者,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案。其次,教学应追求“理解”。摒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提倡迁移运用、整合创新,让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意义。再次,改变评价方式。不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不再用爬树能力评价金鱼;多一把尺子,就能多一种“优秀”的可能;多一把尺子,就能让更多孩子熠熠闪光。
我们重拾教育的初心和价值,把教育的目的定义为多元共生而不是恶性竞争,引导学生追求长期的成长而不仅仅是当下的成绩,引导教师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师而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让学生在校园里能自由地呼吸,在自然与社会中能保有恒久的好奇和勇气。本书中《静水深流——学校变革中的变与不变》《当我们在说高效课堂时,它到底指向什么?》《理想课堂——师生精神成长的地方》《PBL是*好的教与学方式吗?》等文章围绕教与学变革的方式进行了很好的探讨。从“选优”到“均优”,不仅要从价值观上更新,更要从方法论上转型;前者是一所学校精神高度的尺码,后者是一个校长领导能力的标杆。我们邀请教育界及管理界诸多专家、校长撰文,分享他们对于管理与领导的专业见解与宝贵经验。出版此书,希望不仅是从价值观、也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广大校长提供借鉴,帮助更多的学校加速进化。
在本文的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各位作者的大力支持。赵小莉博士完成了本书大部分编辑工作,在此一并予以感谢。
(本文作者陈长河,为均优教育创办人)
均优教育的价值
杨东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均优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体现的首先是教育公平的价值。这在我国的教育话语中是比较陌生的。多年来,我们习惯的是另外一个体系、另外一种价值,是培优、创优、选优,是分数和排名,是争“状元”,夺*,将办学变为争夺优秀生源的竞争,将教育蜕化为“育分不育人”的考试和分数的竞争。
站在社会公益和学生的立场,均优并不反对优秀,而是反对“掐尖”,主张在学校之间均衡优质生源。这也得到教育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支持: 将优秀学生分散在不同学校而非集中在一所学校,对他们的发展更为有利。因为后者必然形成一个新的“宝塔”,许多学生成为边缘或底座。而他们在普通学校则是“领军人物”,不仅可保持自身的优势,还可以激发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因而,“均优”重视的是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价值,这在基础教育更为重要,因为中小学教育是面向所有儿童的基础性、保障性的教育,而不是面向少数优秀学生的选拔性、竞争性教育。
在学校教育层面,遵循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理念,“均优”的主张是“有教无
类,适性扬才”。有教无类的原理,不仅基于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也基于每一个人个性发展的可能。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野中,在逻辑思维和语言智能之外,还有艺术的、空间的、肢体运作、人际关系、内省和自然探索等不同的智能,都可以各呈其美,各擅其长。“均优”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对学生个体差异、学习快慢的接纳和包容,体现为对学生因材施教、扬其所长,更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基本能力的养成。已经有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校的考试成绩对未来社会成就的作用有限,更为重要的是毅力、合作性、时间管理等非认知能力的深刻影响。这提示我们,好的学校教育要重视儿童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不求*求*”,帮助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禀赋、天性和节奏去自我成长、自我实现。
依据这样的理念,我们可以归纳整理出在学校生活中,均优教育的一些价值和准则。
基本价值
以学生为中心,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奠基。
容纳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为学生性别、个性、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的差异而歧视排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生活,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育目标
重视学生的道德和综合素养。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学生要学会团结、合作、互相欣赏、友爱和感恩。
学校不是批量生产“优秀”学生的工厂,而是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自我实现的沃土。
重视阅读,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中展现特长,发现自我,并将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学校管理
学校是一个和谐、民主、开放、充满活力的社区,为学生提供安全、文明、有心理支持和保护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当建成绿色、节约资源、无污染、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校园,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师和教学
教师是学校*宝贵的资源,要尊重每一位教师,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使教师建立职业幸福感,并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
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尊重和关爱学生。
从教学到教育的关键,是从“以教为主”转变为学生“以学为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各种非正式学习和社会化学习,养成学生在开放社会中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学生
学生是学校的中心,一切资源应围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让学生易于获得和使用。
学生在学校中学会自强、自立、自治,学习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
学校—家庭—社区
学校、家庭和社区形成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学习共同体,从而将学校与社会、教育和生活连成一片。学校向家长和社区开放,鼓励家长、社区和社会力量参与学生活动和学校管理。学校应重视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积极地利用社会资源,开拓社会实践、研学和环境教育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渠道。
“均优”教育理念,体现的首先是教育公平的价值,遵循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理念,主张"有教无类,适性扬才"。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家庭、社区形成互相支持和促进的学习共同体。本书主要是关于学校管理层面,即校长方子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教育理念的体现,展现的领导力和决策力,对办学、区域教育创造安全、文明、有心理支持和保护的环境。全书一共编选14篇文章,均能体现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杰出学校校长方作为,将他们的教育理念、改革领导力和决策力,展现在读者面前。他们的行动、办学方法、育人方式,为学校教育者们提供了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