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探索之路/诗探索创刊40周年纪念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诗探索之路/诗探索创刊40周年纪念丛书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91.02 6.2折 14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吴思敬|责编:李耕//徐志琴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ISBN9787507760620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48元

货号10875906

上书时间2024-06-27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诗探索》创于1980年,是一本新诗理论和新诗创作的研究性期刊。本书编委会成员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与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北京大学中文系诗歌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



目录
 序言  吴思敬
编委的声音
  《诗探索》诞生的回忆  张炯
  回忆《诗探索》创刊  晓雪
  我是怎样成为《诗探索》创刊编委的  孙绍振
  为梦想和激情的时代作证—— 纪念《诗探索》创刊30周年  谢冕
  《诗探索》草创期的流光疏影  杨匡汉
  又向长亭寻断魂——《诗探索》草创琐忆  杨匡汉
  我与1980 年代的《诗探索》:责编手记  吴思敬
  在筹备《诗探索》复刊的日子里  吴思敬
  相遇并非偶然,自当倾心相予——我与《诗探索》  林莽
  《诗探索》琐忆  刘福春
  忆往昔,《诗探索》温情岁月稠  陈旭光
  中国诗坛的守望者——《 诗探索》主编谢冕、杨匡汉、吴思敬访谈录陶林 谢冕 杨匡汉 吴思敬
我与《诗探索》
  一段温馨的记忆和一点小小的感慨——为《诗探索》40年庆生  刘登翰
  一群“大孩子”办的文学评论杂志——贺《诗探索》创刊40周年  古远清
  我和《诗探索》的结缘与我的诗学探索  苗雨时
  《诗探索》 ,我的诗学“母校”  陈仲义
  情怀、立场与历史位格——感念《诗探索》创刊40年  沈奇
  我与《诗探索》的学术情缘  王泽龙
  相伴到老:我与《诗探索》  邱景华
  我与《诗探索》  西 渡
  《诗探索》与我  陈 卫
  我的早晨,我的大学——《 诗探索》八记  胡亮
  我与《诗探索》  王永
  面向新诗的分歧路口——为《诗探索》创刊40周年作  陈太胜
《诗探索》研究
  梦境探索者  杨柏青
  《诗探索》:寂寞中的坚执  程光炜
  纯正的、科学的、敬业的—— 评复刊后的《诗探索》  沈奇
  关于《诗探索》——《 当代先锋诗歌研究》节选  姜玉琴
  谢冕与《诗探索》—— 兼论《诗探索》的学术品格  蔡丹阳
  《诗探索》与中国新诗理论的品格  张大为
  论《诗探索》对中国当代诗歌批评秩序的建构  罗凤
  坚持学术立场,探索现代诗学—— 纪念《诗探索》创刊40周年  吕周聚
  作为新诗理论史形象的诗探索  卢桢
  《诗探索》与“新时期”以来的诗歌研究  冯雷
  充满活力的探索—— 1980、1994、1999 年《诗探索》剪影  李文钢
  《诗探索》与“朦胧诗”叙事  霍俊明
  元问题探究与现代诗学的深化——重审《诗探索》有关“字思维与中国现代诗学”的讨论  张德明
  诗探索与彭燕郊——基于40 年历程的考察  易 彬
  坚守的寂寞与荣光——阅读《诗探索》“新诗著作述评”栏目随想  罗振亚
  一个栏目、一群诗人与一个时代——《 诗探索》“中生代诗人研究”栏目探析  刘波 周昕旸
  一位温柔又不断反抗的诗人——《 诗探索》与张枣形象  刘婷越 荣光启
后记  吴思敬

内容摘要

《诗探索》诞生的回忆张炯

    2020年是我国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诞生40周年,回忆它的诞生和走过的艰难历程,不禁感慨系之!那还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初期,19804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等联合在南宁召开全国当代诗歌研讨会,有全国诗人和专家一百多人参加。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当代诗歌的现状与展望。会上,诗人雁翼和《星星》诗刊的主编白航从成都带来一组拟发表在该刊头版的顾城的诗,把清样散发给会议的参加者征求意见,遂引起大家的热烈争论。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著名诗人公刘是顾城父亲顾工的老战友,他认识顾城,说顾城从小就有奇怪的意象,如见到嘉陵江,顾城就产生这条江有如一条尸布的想象。公刘认为,像顾城这代年轻人,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他的诗歌有许多让读者感到艰涩、难懂,应不奇怪,这样的诗虽然不是读者都喜欢,但也代表一种风格。《诗刊》编辑部主任、诗人丁力和辽宁省文化局局长、诗人方冰则认为,这种古怪的诗,绝不宜提倡.否则会带坏诗坛的风气。而学者谢冕和孙绍振持另一种意见,谢冕主张对新的诗歌出现,不要马上否定,应该取宽容的态度,看看再说。孙绍振认为李商隐、李贺的诗也很难懂,但很多人喜欢。自古诗无达诂,你今天读不懂,可能明天会读懂,你这辈子都不懂,可能你儿子、孙子会读懂。我那时因担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参与主持会议,领导小组责成我做总结发言。我不好支持哪一种意见,在总结发言中笼统地赞扬会议具有百家争鸣的精神。会后将会议的论文汇成一本书《新诗的现状与展望》。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把我的发言《有益的探讨,丰硕的收获》作为这本书的序言。当时,参加会议的《光明日报》的老编辑黎丁-认为关于顾城诗歌的讨论很有意义。他便约请谢冕和丁力、方冰各写一篇文章.在该报198057日以整版篇幅发表。谢冕的文章题目是《在新的崛起面前》。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关于朦胧诗讨论的所谓三个崛起第一个崛起

    会后,与会者应邀到都安县参加当地民族的对歌大会,公刘在对歌时突然中风,大家把他护送到桂林住医院治疗。大概由于这场讨论具有理论的意义,在南宁时便有人提出办一份诗歌理论刊物的动议。大家在桂林七星岩参观时,我与雁翼、晓雪、白航、阿红、易征、宋垒、谢冕、丁力、杨匡汉等走在一起,众人七嘴八舌都赞成办个诗歌理论刊物的想法,并建议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来主办。我回到北京后。便向会长冯牧同志做了汇报,他也赞同这个意见。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的工作,他曾指示要多发挥中年同志的作用。按照这个精神,我建议应成立个编委会,并由研究会常务理事谢冕来当主编,由丁力、杨匡汉来当副主编。谢和杨是长期从事诗歌理论和评论工作的学者,杨也是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并兼副秘书长,丁力是年长的诗人和老编辑工作者,这样一个班子体现老中青结合。他们的观点虽有差异,相信能够合作得好。冯牧表示同意。我又征求研究会顾问荒煤和副会长朱寨的意见,他们也表赞成。这样.就协商个首届编委会成员的名单。当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刚成立几个月。既没有办公地点,也没有经费,我只好到设在崇文门东大街的社会科学院招待所借了间简陋的地下室来召开首次编委会。朱寨和我主持这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编委有谢冕、丁力、杨匡汉、雁翼、白航、晓雪、沙鸥、袁可嘉、唐析、闻山、宋垒、尹一之等十多人,编委公刘、易征、孙绍振因在外地,未能参加。当时大家围着一张长条桌坐着,我代表研究会宣布了编委会名单和正剐主编人选,鼓掌通过后,便讨论刊物的宗旨和办刊方针,《诗探索》的刊名也在这次会上定下来。我已记不清这个刊名最先是谁提出来的,但大家都觉得挺好。关于刊物的出版问题,根据当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创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丛刊》和《作品与争鸣》月刊的经验,都是找出版社支持经费来出版。

.........




主编推荐

本书收集了《诗探索》编委会成员、诗人、诗评家有关《诗探索》的回忆和评论文章,兼有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



精彩内容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编委的声音”,收集《诗探索》创刊编委及历届编委回忆《诗探索》的文章;第二部分“我与《诗探索》”,收集《诗探索》的作者、读者回忆《诗探索》的文章;第三部分“《诗探索》研究”,收集诗人、学者关于《诗探索》的学术论文,具有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

媒体评论
本书收集了《诗探索》编委会成员、诗人、诗评家有关《诗探索》的回忆和评论文章,兼有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