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式礼仪:优雅的艺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式礼仪:优雅的艺术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49 5.0折 98 全新

库存103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杰奎琳·柯诺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60677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9845717

上书时间2024-06-27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杰奎琳·柯诺(Jacqueline Queneau)餐桌艺术历史学家。著作颇丰,包括《瑟维涅夫人时代的生活艺术》(L’art de vivre au temps deMadame de Sévigné)、《瑟维涅夫人的美食回忆录》(Mémoires gourmandes de Madame Sévigné),以及《餐桌艺术历史全集》(La grande Histoire des ar tsde la table)。多年来在法国及其他多国开办讲座,教授法式生活礼仪规范。

目录
8 引言

I LINVITATION 邀请

12 邀请

12 选择宾客

13 宾客数目

13 邀请函

14 提醒卡

15 答复邀请

15 接受

16 拒绝

II DRESS CODE 服装规范

28 男性服装与配件

28 西装

30 衬衫

30 两装背心

31 领带

34 口袋巾

35 长裤

……

内容摘要
设宴款待宾客,或接受重要人士的邀请,如何自在得体地展现个人品味,宾主尽欢?
身临星级餐厅的盛装宴会,或精致幽雅的私密派对,如何掌握用餐礼仪和着装规范?
法式礼仪以恪守沿袭数世纪的规则和习俗而闻名,其待人接物的艺术至今仍是无可取代的理想典范。熟知法式礼仪守则,不仅令人显得从容独立,同时也是对他人感受的绝对尊重。《法式礼仪:优雅的艺术》如同礼仪师的一次贴身指导,从现代高端社交及商务礼仪需求出发,在宴请的规划(赴约)到送客(答谢)的场景中,介绍能从容应对各种社交场景的礼仪规范。读者将学会如何以得体的邀约、恰当的陈设、不凡的谈吐使宴请优雅顺畅,为自己塑造大方出色的形象。餐桌艺术历史学家杰奎琳·柯诺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搭配名人趣闻和典故,使遥远的异国文化变得轻松且生动,展现了礼仪的多彩和趣味。

主编推荐
 1.礼仪是现代社交的重要基础,而法式礼仪规则数世纪来始终以其待人接物的艺术保持着无可取代的典范地位。了解并掌握法式礼仪守则,是自如应对高端宴请、商务交际等社交考验的制胜秘诀。长年受邀在各国教授法式生活礼仪规范的餐桌艺术历史学家——杰奎琳·柯诺(Jacqueline Queneau) 用这本书为我们揭开随时代进化的“法式礼仪”,让优雅的风范和得体的谈吐成为你的精致名片。 2.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衣着和谈吐都是*直接的评判标准。短短几秒钟内,所有和你交谈的人都会以各自的标准与经验,为你的穿着打扮及言行举止打分数。唯有无可挑剔的形象、仔细打点的装扮、优雅的举止,以及对各种礼节了若指掌,才能在不同场合从容自如,获得众人认同。因此,礼仪规范如同一门世界通行的神秘语言,愈发成为需要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的必备素养。《法式礼仪:优雅的艺术》让你一次学会社交艺术,掌握进入人生另一高度的黄金密匙。 3.大部分的食物—— 除了沙拉—— 送入口中时,不可用叉齿叉起,而要以餐叉凹面盛取…… 身为客人,*不可用手盖住酒杯阻止添酒…… 如果奶酪盘上有超过三种奶酪,避免每种都拿…… 喝咖啡时,咖啡匙*不可留在杯中,咖啡杯盘在聊天时也要继续拿在手中…… 在餐桌上,文化素养一目了然,而宴请于增进关系或商务交际中不可或缺——以上仅列举书中用餐礼仪的点滴。作者对于每样器具的使用,以及每种料理、食材的享用方式无一不深入讲究,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则,敬请翻开书页,跟着作者细细品尝…… 

精彩内容
 “与高贵的宾客同桌时,务必取下帽子, 并记得将头发梳理整齐。 酒杯位于右手边,一尘不染的切肉刀也是; 面包在左边……不可抢先对刚端上来的菜肴动手, 否则会被视为贪吃的人,而且这样做很危险, 因为想都不想就将滚烫的食物塞进嘴里, 结果只能是吐出来,或是硬吞下去烫坏舌头。 乡巴佬才会把手指头伸进酱汁里。 以刀叉取用想吃的食物,并且选择离自己*近的部份, 切忌像挑剔的美食家一样翻搅菜肴。 舔舐或在外套上擦拭油腻的手指,都是失礼的行为, *好使用桌布或餐巾…… 只有老人或病人才会把手肘靠在桌上……” 伊拉斯谟,《儿童礼节教育》,1530年 自古以来,餐桌一向*适合观察社会风俗习惯的演变。16世纪时,鹿特丹的伊拉斯谟(érasme de Rotterdam)针对儿童撰写了《儿童礼节教育》(La Civilité puérile),内容奇特却写实,勾勒出当时还留有中世纪痕迹的粗鲁用餐习惯。在处处充满人文主义的时代,他强调礼节的重要性,不懂礼仪的人会遭受异样的眼光,并强调娴熟礼仪能使人从容自信。五个世纪后,礼节的主要目的仍是维持社会和谐,避免冲突。礼节源自美、融洽与博爱。我们从小到大被耳提面命各种道德准则,但光是这样并不足够,有时仅为一个因不熟悉“礼仪”而犯的明显错误,就可能让礼貌的形象化为乌有。因此,餐桌既是用餐场合也是社交仪式,有时更是名副其实的试探。在某些场合中,要是不熟待人接物的礼仪守则,甚至会引起严重的无声歧视。 在本书中,我试着简化餐桌礼仪使其合乎时宜,并整理收录了一些讲座内容。我常在法国及其他国家开办礼仪讲座,例如在莫斯科为知名法国精品公司的VIP客户,或是在贝鲁特为银行业人士、外交官、教师、军警等各行各业的人开办课程。这些人的职业生涯到了某一高度后,必须扛起新的责任,他们体会到在餐桌上个人的文化素养一目了然,而且在增进关系或商谈的过程中,经常是不可避免的一环。因此他们之中许多人认为,必须进一步了解随着新职位而来的所有重要礼仪规则,自然而然开始学习“法式”待人接物的艺术,对他们而言,法式礼仪是理想且无可取代的典范。 待人接物的礼仪是融入社会的工具,更能提升社会地位,是法国社会中无论身份、年纪,人人皆有共识的习俗。为了提升社会地位,必须尽早学习这些规则,神情动作才能熟练流畅。切忌故作姿态,矫揉造作。真正的礼仪应该是由内而外,自然流露的优雅。 本书不谈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礼节,也就是哪些该做、哪些尚可接受、哪些是禁忌。本书谈的是永远不变的礼节——邀请、介绍、致谢、*等。社会不断改变,待人接物的守则也应该随之有所改变,因此我也会将重点放在随着新的科技而出现、因社会及价值观变迁所产生的各种出人意料的用途上。熟知法式礼仪守则,不仅令人显得从容独立,同时也是对他人感受的*尊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